农村笑话(农村故事)
村民们爱互相开玩笑,每件小事都能编出顺口溜来。比如,村民杨三用车拉着母亲去襄阳城。当时路不好走,要翻山越岭,坑坑洼洼,上下颠簸。结果车在路上翻了,母亲摔了下来。别人看见了,等他回到村子里,村里的孩子看见他,都围着他唱:“村里有个杨三郎,拉着母亲去襄阳,翻跟头,站直了,拉车,真是厉害。”
看见两个男女同学走在一起,小学生们也会编出其中两个的名字,大声唱道:“某某长大了,参军了,参军后去了北京,某某来信问你回心转意了没有,要是没回心转意,就劝你回来,这样你们就可以结婚了。”
如果有人取笑别人,村民们就会说这个人是放屁人。如果有人善于取笑别人,大家就会叫他放屁人。
我曾经是村里年纪最大的学生,我们村里的学生基本都是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有的高中读了两年就辍学了,反正能拿到毕业证,何必那么麻烦呢?
因为我坚持,我成了村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很快,大家都开始叫我大学生。大学生这个称呼,并不是因为我上大学了,那时我还在读高中,大学生这个称呼是对年纪大一些的学生的简称。我记得,村里第一个这么叫我的人是海生。
老头一喊,大家就都跟着喊,那时候压力真的很大。
其实我也告诉过他们不要这样叫我,但他们不听,说:“村里有个大学生,他的同学都结婚了,孩子都跑来跑去,老婆都没根。”
最夸张的,就是说人穷。记得有一次丽丽出门,回到人家,在唱:“草湾草湾,两头尖尖的。大布裤衩暖干饭。蚊子追着一粒米跑七八里路。老鼠追着一粒面条跑七八圈。狗追着一块火锅底皮,一直跑到山脚下。”下面两个字要连在一起读,dia,二声。
当然,如今国道、乡道、村道等道路都铺好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早已超越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正在走向小康。村里几乎看不到瓦房,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汽车也很常见。很多年轻人都奔赴全国各地,我觉得已经听不到这个顺口溜了。也许是因为已经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每次回家乡都是匆匆忙忙,时间很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