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同志是中共十二大

2024-06-06 -

传奇人生

毛主席的吃饭趣事_毛主席的吃饭趣事_毛主席的吃饭趣事

很多年前,王方同志被人们称为“活着的李向阳”,但他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称呼,他说:“革命工作是我们本职工作,不值得大肆宣传。”

他就是王方,一位传奇革命家,多年战斗在秘密和公安战线,是我国公安司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十年民变期间,他曾被迫害、入狱七年。回任领导后,带领浙江走上改革开放、强省富民的道路。

战争年代,奋斗经历充满传奇

抗战时期,王芳是日军又恨又怕的“小白龙”。日军曾制定“活捉小白龙计划”,悬赏五千元捉拿他。但他仍常常孤身一人,深入奸贼窝,借刀杀汉奸,救出战友,建立情报站,策动敌营长叛变。

王芳在八路军山东纵队时,有过一段极为惊险的战斗经历。四千余日军突然包围了自己的机关,王芳奉命带领一千余人突围。这些人大部分是机关后勤人员,包括部队家属,只有警卫连的几十名战士才算是武装部队。王芳果断带领大家占领了支盖绍增里马章街正则的高点,经过整整一天的苦战,选择了一条大江作为突破点,并于夜间成功突围。

1943年秋,王芳只身深入匪窝策动叛乱,在武装匪徒的包围下,与匪首喝下7斤土酒,大谈政局、黑社会兄弟情谊,带领500余人劝说匪首投降。

毛主席的吃饭趣事_毛主席的吃饭趣事_毛主席的吃饭趣事

1945年3月,蒙阴战役前夕,王芳安排内应以酒肉款待伪军,并趁机将伪军枪栓全部拔掉,战斗打响,伪军被迫投降。

特别球综合谈:特别检查期的特别检查,坚定信念不动摇

解放初期,王芳曾任杭州市公安局局长、浙江省公安厅厅长。浙江是国民党两大特务系统的发源地,东南沿海是对敌斗争的前沿,浙江历来是国内秘密斗争的主战场之一,省内特务组织众多,治安形势严峻。对敌斗争可谓波澜壮阔。从解放初到文革前,剿匪、镇压反革命,沿海武装土匪屡屡被捣毁,披着宗教外衣的特务组织被取缔,截获了刺杀周总理的重要情报。

建国后,毛泽东主席来杭州四十多次,王芳直接负责警卫的就有38次,大家都说他是毛主席的“大护卫”,他在杭州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还陪毛主席游过钱塘江。说起他的名字,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954年元旦前夕,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来杭州,主持起草《宪法报告》。有一次和毛主席吃饭时,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开玩笑说:“山东男人怎么能有女人的名字?你还是改个名字吧。” 毛主席看到罗反对,笑了笑,“我不同意,山东的绿化那么差,到处都是荒山秃岭,把我头上刚长出来的一棵小草拔掉,我不同意。等山东有一半的绿化都变成莫干山那样了,你再改个名字吧。”

1965年,王芳任温州地委代理书记。文革即将开始,在紧张的政治气氛中,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生产上。温州有250公里长的海岸线和几个大型渔场。他深入农村,宣传渔业生产。他提出要搞科学教学和科研试验,探索符合实际发展生产的客观规律。

建国初期,王方曾亲手侦破“十八号案”——揭露江青匿名信案,并熟知江青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被捕投奔的那段不堪回首的丑陋历史。这一直是江青心头的一根刺。文革期间,王方不可避免地被诬陷为反革命分子,被江青用专机押送到北京,遭到武装关押和审查长达七年之久。直到毛主席亲自批示,王方才终于获得自由。

1980年初,王方参加了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审判: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审判。他是负责预审张春桥的第二组组长,并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特派检察院检察官出庭起诉。

改革开放,全力发展浙江

毛主席的吃饭趣事_毛主席的吃饭趣事_毛主席的吃饭趣事

王芳陪同胡耀邦视察,文革结束,百业待兴,浙江有七山一河两田,土地资源匮乏,人口密度大,经济急需发展。

王芳刚担任宁波地委书记时,就协调当时省直管理的重点项目,开展宁波北仑港建设前期工作。如今,宁波港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港,航线通达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不仅是浙江乃至华东地区海上运输的重要集散地,也是国际航运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3年,王方当选为浙江省委书记,他主张一切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技是三大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放眼国内外市场,引进新技术和原材料,产品对外出口……26年前的这些方针,即使在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浙江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的方针已经确定,但在实践中我们仍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会不会打破大锅饭、侵害工人阶级的利益?个人办厂、办乡镇企业是不是在向资本主义靠拢?以温州的经济发展为例。温州原本是浙江的一个中下城市,改革开放后敢于走在世界前列,成为经济改革的先锋队。从建立市场开始,带动集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创造了股份合作、联户经营等新经验。全国各地党政干部纷纷前来参观考察,大家一方面热烈讨论温州模式,另一方面也不免提出质疑甚至反对意见。在这些声音中,王方等省委领导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彻底打破陈旧僵化的观念。 当浙江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的时候,一些还习惯于计划经济思维和体制的同志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王芳在一次全省工作会议上就这些模糊的认识作了专门讲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发展乡镇企业是关键,这也是适合国情、适合省情的正确选择。发展乡镇企业是浙江三千万农民未来的希望,更是浙江经济建设的优势和潜力。

和支持温州模式、支持乡镇企业一样,王芳十分关注并着力因地制宜地打造浙江各地特色区域经济:舟山的“山海经”、宁波的港口经济、浙西的化工产业……他都到各地深入调研、具体指导。

1984年,浙江开始筹建金温铁路。王方为金温铁路前期筹备工作奔波劳碌,按照设计的金温铁路线路实地考察,坐面包车连续赶了十几天,考虑资金来源,指出可以筹措资金修建铁路。后来,香港温州学者南怀瑾先生决定投资,金温铁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条由合资企业修建的股份制铁路。1997年8月8日,金温铁路全线铺通,东起金华东晓,西至温州龙湾,成为华东通往沿海、联结整个浙江西南地区的一条交通大动脉。

王芳不仅关注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还关注当地的农副产品和各企业的主打产品,为黄岩蜜柑挂牌,也为“青春宝”献策,在康恩贝、耐斯、广厦等知名企业创立和发展之初,都给予鼓励和支持。

人格魅力,影响众多年轻一代

出于职业习惯,王方对自己的工作一直讳莫如深。退休后,为了留下宝贵的史料,公安部将他列为回忆录的重要对象。王方于是回顾过去,口述鲜为人知的经历。2006年,《王方回忆录》出版,迄今已加印第五次。

记者近日采访了负责策划和参与撰写回忆录的同志们,回忆起和老领导共事的点点滴滴,他们感慨万千。“我和老领导共事多年,他的品质令人敬佩。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宽容待人……这些话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真真切切印在了我们的心里。”

在温州、宁波工作期间,王芳经常到老乡家、农田里考察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始终坚持到工厂、工地了解情况。他说:“不去实地看,亲眼看看,亲耳听听群众的意见,就很难掌握真实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那种马马虎虎、坐在会议室里听汇报、下达指示的所谓调查研究,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筹划金温铁路时,他已经65岁了。他和大家一起坐着面包车去考察,白天在颠簸的路上行驶,晚上开会听取汇报。在青田停留的一天晚上,他头痛发烧,他担心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但又不想打扰别人休息,就默默地吃了点感冒药,喝了大量的白开水。晚上他出了很多汗,半夜还要起来擦身。第二天早上起床,感觉好多了,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别人。大家都在抱怨他、担心他,他却只是高兴自己的身体状况还不错,不会妨碍到视察。

虽然在文革中受过迫害,但他依然宽容大度,与人为善,与狱警、司机、医生、护士都是可以倾诉的朋友。

退休后,他依然是一个热心人,积极参加有利于法制建设、弘扬正义的社会活动。“中国警察协会”成立时,他被聘为名誉会长;民间组织“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也推选他为会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