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不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隐藏的曹家真实故事
《红楼梦》是曹雪芹十年心血写成的一部巨作。文学创作虽然不能等同于作者的自传,但在创作一部小说的过程中,很多作者都会在布局和细节中融入自己的成长经历。当我们仔细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时,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曹家的一些影子。
一、“荣禧堂”三个字透露的信息
第二回,林黛玉先入贾府,与贾母等女眷相见,再去探望两位舅舅。文章借着林黛玉的眼光描写了荣国府的大致布局。有几个细节非常引人注目。
第一,贾母长子贾涉不与贾母同住,贾涉与杏夫人的住处,只隔着“荣府中花园”,这是很奇怪的。古代长幼、嫡系与私生子,界限非常分明。始于夏朝、完善于西周的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子继承皇位、爵位、官职。冷子星在第二回中明确说贾母“生二子:长子贾涉,次子贾政”,“长子贾涉承袭官职”。虽然大多数老人都偏爱幼子,但世家大族,不能违背制度礼仪。
其次,贾政所住的荣府正房里悬挂着一块写着“荣禧堂”三个字的匾额。这是一块“绿底九条红龙的大匾”,上面用小字写着“某年某月某日赐荣国公贾元”,上面还盖有“万吉臣函之宝”的印章,充分说明这块匾额是当时皇帝亲笔所书。荣国公以武术起家,用焦大的话来说就是“九死九生才挣得这家业”,深受皇帝器重,所以把匾额赐给荣国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我们先来看看曹家的历史,曹家出身于正白旗,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熙嫁给了曾做过康熙皇帝奶妈的孙氏。清朝宫中的奶妈又称保姆,不仅要照顾皇子的起居起居,还要负有教育皇子的重任。就像《红楼梦》中贾府的姑娘一样,“每人除了自己的奶妈外,还有四个奶妈教导她们。”
因此,康熙帝对孙老十分倚重。康熙二年(1663年),曹礽被任命为江宁织造督办,负责汇报地方官员政绩和政局风俗。康熙第三次南巡时,他亲自到江宁织造督办处,挽着孙老的胳膊对大家说:“这是我老头子!”并亲笔题写“老瑞堂”三个大字,这便是书中“荣熙堂”的雏形。
曹熙的儿子曹寅是康熙的随从兼禁卫军,据说是康熙擒拿鳌拜的随从之一,与康熙交情颇深。曹寅去世后,其独子曹颙在位三年后突然去世,其养子曹福继承了江宁织造督办之职。
曹熙是荣国公贾元的原型,曹寅是贾黛华的原型,曹寅的妻子李煦的女儿是贾母的原型,曹颙对应贾赦,曹父对应贾政。这也合理地解释了为何书中长子贾赦住在别室,而次子贾政则与贾母同住正房。
2. 太上皇、太祖南巡
第十六回“贾元春被选为凤藻宫皇后,秦景清却英年早逝”,讲到“当今皇帝,日夜侍奉太后和太皇太后,却始终不能尽孝”。回顾历史,我国有过二十多位太后,除了谥号外,大多是因为重大历史事件,皇帝不得不退位。
清朝只有乾隆皇帝因为不想超越祖父康熙六十一年的在位记录,才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永琰,而曹雪芹在乾隆二十八、二十九年除夕去世,所以他不可能预测到乾隆皇帝会成为太上皇。
也正是在这一章,赵嬷嬷提到太祖南巡,贾家接待他一次,甄家接待他四次,王熙凤说王家也接待他一次,所以书中提到太祖南巡六次。
我查了一下康熙皇帝南巡的次数,正好是六次,分别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他每次南巡,除视察黄河治理情况、明确吏治、了解民情外,每到一地,总要召见回家的老臣,或亲自到他们府邸,为他们撰写匾额、楹联,以示安抚和褒扬。
曹家对康熙皇帝一直心存感激,忠心耿耿。雍正皇帝即位后,为了恢复国力,严整吏治,惩治贪污,查抄没收亏空。曹家的亏空,多半是因接待康熙皇帝而起。书中赵夫人也说:“就是拿皇帝的钱财,花在皇帝身上!”康熙皇帝让曹家继承江宁织造厂这个利润丰厚的职位,让他们赚钱弥补。
雍正皇帝也给了曹福很多机会,但曹福的无能却让雍正一次次失望,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亲耳听见亲眼目睹家族的没落,他有种梦醒之痛,多希望康熙皇帝还活着。于是曹雪芹虚构了一个仁慈悲悯的皇帝。这个从未正式登场的人物,体现了作者内心最深切的渴望。
3.元春为什么叫“元妃”
《红楼梦》开篇,元春因德孝、才德兼备而被选入宫中担任女史,第十六回升任奉灶宫尚书,封为显德妃。皇帝下诏允许妃嫔们回娘家探亲,荣府于是修建了大观园,元春回娘家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姐妹便在此居住,悼念元春的《红楼梦》也由此上演。
《元春拜见父母》第十八回《皇恩浩荡,元妃拜见父母,宝玉献才》中,题名中的“元妃”二字尤为引人注目。元妃是对妃子的固定称呼。“元”是原配夫人的意思,元妃指汗、王爷、贝勒、王公子原配夫人。
元春只是贤妃,可以称嘉妃,但不能称元妃。其实《红楼梦》正文中,元春也被称为嘉妃。
在帝王之治、臣子之治、父子之治的清朝,作者为何随口用“元妃”二字,令人不解。不过,通过对曹家真实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细节,解答我们的疑惑。
康熙皇帝把曹雪芹的姑母嫁给了平郡王那尔苏,赐姓曹嘉,曹嘉是平郡王那尔苏的正室。如果元春的原型是曹雪芹的姑母,那么元春被称为元妃也就说得通了。
据资料记载,“爱新觉罗那尔苏(1690—1740),清皇室成员,平璧亲王罗克多之孙。”“其妻为同正使曹寅之女,康熙四十年,承袭平亲王爵位,五十七年,随将军福远允植收复西藏。”“雍正元年,回京主持上司院,四年,因贪污被褫夺爵位。” “爱新觉罗·富彭(1708—1748),克勤王岳托后裔,平道王乃尔富之孙,废平王乃尔苏长子,五世平王(铁帽王之一)(1726—1748年在位)。其母曹嘉氏为同政使曹寅之女,富彭是曹雪芹姑母的堂兄。”
书中对元春和宝玉的年龄描述大相径庭。第二回,冷子星说元春生于初一,“次年生子”,取名宝玉。第十八回,元春回家探望父母时,嘱咐宝玉“各作五言律一首,让我亲试,不枉我从小的苦心教导”。元春与宝玉“名义上是兄妹,关系却如母子”。
从这一点来看,元春的原型是曹雪芹的姑母,平王嫡系妻子,所以叫她元妃也是理所当然的。
4. 北京王水荣及鹡鸰香念珠
秦可卿下葬时,各路王公贵族都来吊唁。路边祭祀的四大家族分别是东平王、南安王、西宁王和京王。“原来这四个王中,只有京王功高赫赫,他的子孙后代还继承了王位。现在的京王水荣还不满二十岁,相貌英俊,为人谦和。”
水荣对宝玉赞不绝口,并送给宝玉一串皇帝亲手赐予的鹡鸰香珠,从此宝玉便成了北京王府的常客。
《诗经·长笛》有云:“季令在田,兄弟有难。”意思是“鹡鸰鸟飞去,在田间伤心哭泣,亲兄弟中有一人有难。”皇帝赐予的鹡鸰香念珠,说明皇帝与水荣是兄弟;水荣送给宝玉,暗示水荣与宝玉也是兄弟。
那么,水荣的原型就是前文提到的继承平王爵位的爱新觉罗·福彭。至于北京王的大功,应该是参考跟随“福元将军云芝收复吐鲁番”的故事。鹡鸰的悲鸣,暗示着亲兄弟有难。从历史的角度看,一方面,乃尔苏被褫夺爵位,另一方面,曹家被查封,陷入困境。
唉!曹家的兴盛,是因与皇室关系密切;曹家的衰落,也是因与皇室关系密切。细读《红楼梦》的文字,不禁感叹:“一个声音,两首歌;一只手,两张纸。”繁花锦缎的背后,是何等一把血泪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