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故事 | 历史上的五个诚信故事
廉洁文化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内容,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有许多廉洁事迹广为流传、经久不衰,至今仍值得借鉴。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尊崇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时代的主旋律。
杨旭宣宇拒绝礼物
东汉时期,庐江刺史杨旭从不索取恩惠、收受贿赂,也不以权谋私。当时有个叫焦建的人,为人耿直。一天,他见杨旭生活贫困,便送了他一条活鲤鱼。面对这条“礼鱼”,杨旭左右为难,只好暂时收下。但焦建一走,便将鱼挂在院檐下,再也没碰过。这件事传开后,大家都被杨旭的高尚品德折服,不敢再行贿。因此,当地百姓尊称他为“挂鱼刺史”。
于谦拒绝礼物,廉洁奉公
明朝时期,于谦在河南做官。按照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进京巡视。今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下属拦住他说:“你什么都不带,不带礼物什么事也办不成。”于谦笑着撩起两袖衣袖,风趣地说:“这是我要带的。”从此,“两袖清风”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陶妈妈不再打渔,依然清正廉明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在旬阳县做官,有一次,他给母亲送了一罐酸菜鱼,其母詹氏收到后,原封不动地还给他,并写信说:“您作为县官,用公财来送给我,不但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忧虑。”这件事给陶侃一个教训。
晏婴穿皮袄,俭朴无华
晏婴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宰相,生活俭朴,一件皮衣穿了三十多年,虽然很破旧,却舍不得扔掉。齐景王知道后,打算赏赐他府邸、马车,但晏婴却不肯接受。晏婴清廉、一心为公的精神传遍了中国。他虽然长得并不好看,但他爱国廉洁的精神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不断激励着后世的人务实求真,锻造清正廉洁的精神。
诚实是财富
春秋时期,宋国的宰相子寒为人廉洁,德高望重。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玉,献给子寒,子寒不肯接受,对他说:“你爱玉,我爱不贪财。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玉,我们两个就都失去了宝物。”子寒廉洁的作风和严于律己的品德使他德高望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