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吐槽一下:《军师联盟》被拍成了“野史集锦”,司马懿成了“男版甄嬛传”……
有人认为,这部电视剧与真实历史相差甚远,不如《三国演义》那么真实。剧中很多情节都来自野史、传说,有的甚至是杜撰、讹传。用这些不可靠的史料再现的历史人物,注定不可信。
所以
这部剧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概括
司马懿外传
它持续了不到一百年,不算长,是一个混乱而非太平的时代,流传下来的史料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晋书》等几部史书上(可以说,如果你研究明清史,你一辈子也不一定能看完所有的史料,但如果你研究三国史,几个月就能看完)。
但这个时期正是思想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有无数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为人们所熟知,一直深受中国民众的喜爱。
南朝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了200余部杂史、著作。但这部分史料自问世以来,其真实性就受到广泛怀疑——由于没有经过详细的筛选和挑选,所引原著大多已散佚,有的记载晦涩难懂,有的与正史相矛盾。
研究三国史的学者们普遍对这部作品持谨慎态度,但《军师联盟》的创作者们却有意识地将那些不太可靠的“野史杂著”作为重要资料来源。
以经典历史人物司马懿为例,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在《晋书·宣帝纪》中,曹操死前的部分也只有一千字左右。为了塑造这个人物,创作者把相关的“野史奇闻”全部用在了剧中。
杨修在曹操面前炫耀才智的几个故事,类似民间传说;司马懿“狼子野心”、曹操梦见“三马同槽”等故事,既有传奇色彩,又有迷信色彩;《秘传》、荀彧被曹操逼死等,与正史相矛盾。
《军师联盟》司马懿剧照
这不是巧合,纯属虚构
看来单纯从“野史”中取材还不足以让剧中人物引人注目,该怎么办呢?
有两种方法。
捏造
更不要说剧中很多配角是凭空捏造的,历史上并不存在;
而对于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军师联盟》的制作者还穿越回了20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并给他们逐一赋予了“新任务”:
据史料记载,名医华佗生前只是曹操的“贴身御医”,但剧中却把他塑造成一位“反曹斗士”,甚至参与了“毫无根据的”“义带诏”事件。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早年曾任朝廷的京兆尹(相当于京城长官),后来因为年事已高,便回乡“隐居镇街”,也就是早早退休,但在剧中却仍被允许“留任”,成为一名“反曹斗士”。
杨修的父亲杨彪是汉末名臣,从未与曹操正面交锋,但也被塑造为“懿岱赵”事件的核心成员。
把错误的人放在错误的人面前
最离谱的是,在关羽北伐,曹魏全面撤退的关键时刻,司马懿主动投奔孙吴,劝说孙权从背后偷袭关羽,从而化解了一场危机。
其实,孙权早就对蜀汉在荆州的势力日渐强大心存戒备,担心三方势力的平衡被打破,因此他早就在暗中策划偷袭关羽,而这件事情与司马懿并无关系。
还有曹操死后,曹彰挟持曹植,率领“四十万大军”起兵造反,剧中说多亏司马懿和张春华夫妇的智慧和勇气,才挽救了局面,这也是无稽之谈。
此外,在曹丕争夺太子之位的过程中,司马懿全程参与,多次为曹丕出谋划策。事实上,司马懿虽然被列为曹丕身边的“四友”之一,但出谋划策最多的人却是吴质。史书中关于吴质的记载,都被《谏师联盟》的创作者们归结为司马懿。
《军师联盟》曹丕剧照
缺陷:逆转历史,玩时间旅行
如果我们用更宽容的眼光来看,上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剧情问题,勉强可以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这句话来解释。但影片中频频出现的历史常识性错误却无法驳斥。
这是
一个明显的缺陷。
《军师联盟》开篇就讲了华佗被杀的事,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发生在公元208年。
哪知镜头一转,“司空曹”正准备率兵前往官渡攻打袁绍,而他们却回到了公元200年,8年前。
笔者不禁在心中疑惑:“时尚态度”是《军师联盟》主创们提出的“三大转变”之一,是紧跟潮流、穿越时空的意思吗?
我们继续看吧,很快邺城就会被攻陷,甄宓就会出现。
据剧中描述,官渡之战发生时,曹丕只有十三岁,曹植只有八岁,两个加起来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未成年人,竟然被甄宓这个美人诱惑,争抢她,这是多么尴尬的事啊!
据可靠史料记载,曹丕初次见到甄宓时大概是18岁,曹植则是13岁。两兄弟争夺甄宓的故事只是后世的杜撰,但我们的《军师联盟》却把它作为全剧的重要主线来讲。
剧中,曹操被封为魏王的时间,与曹丕被封为太子的时间,都是重要的历史节点,但均与史实不符。
另外,剧中曹操自称“顾”,编剧大概也花了一番功夫,知道当时有头衔的人,都可以自称“顾”。
孙权、刘备乃至诸葛亮,都自称“顾”。但问题是,从荀彧、杨彪等大臣到曹植、曹丕,都跪在曹操面前,自称“臣子”或者“子臣”,这体现出他们缺乏历史常识。
曹操在被封为魏王之前,是汉朝的工部尚书、宰相,和荀彧、杨彪等大臣都算是同僚,不管你官职多高,总不能让人家跪下称你为藩王吧?
这期间,曹丕、曹植都自称“子臣”,相当于一家人公开宣布要谋反。
大臣们称呼他为“宰相”或者“曹先生”,曹植、曹丕称呼他为“父亲”,这并不影响剧情和人物塑造,这样的称呼只能说明创作者对历史的把握和重视程度不过关。
让我又哭又笑的是,曹丕在城门口遇见崔琰时,背诵了《兰亭序》那句名句。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兰亭序》的作者、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在下个世纪出生了!
《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就这样带领观众进行了一场时空之旅。
这么无厘头真的好吗?
司马懿被拍成“男版甄嬛”
为了将司马懿塑造成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军师联盟》的主创们可谓煞费苦心啊!
我们看到剧中的“司马懿”在乱世中保持着一颗朴实、纯粹的心:
虽然他一心逃避尘世,却无奈陷入历史的泥石流中被逼入江湖,不得不卷入惊险刺激的权力游戏;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人生理念和底线,他那句“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与错”感动了很多人。
有人说《军师联盟》中的“司马懿”是“男版甄嬛传”,也有人说他就是《琅琊榜》中的梅长苏。
反正不是司马懿!
真实的司马懿是什么样的?
汉末形势动荡,到了司马懿那个时候,这个混乱的时代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每个人都在比拼智慧、勇气、阴谋和强权,欺骗才是硬道理,纯真和善良几乎就是幼稚和软弱的代名词,会被其他势力蚕食得不剩一丝骨头。
可以说,司马懿的时代,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正直的人。
司马懿本人也深深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他沉着冷静,勇敢隐忍,却未能创造人性的奇迹——在乱世中,他奸诈狡诈,并非纯粹高尚之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军师联盟》塑造的“不一样的司马懿”根本就不是司马懿!
本文来自瞭望智库,作者陈忠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