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猫扑!一个时代的落幕,“第一网红”终于淡出江湖
当时代抛弃你时,它甚至不会说再见!
十年前,国内最火爆的社交平台无疑是豆瓣、猫扑、人人网、天涯,这四大网站可以说承载了很多人青春与回忆,而如今,四大平台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被新兴的社交平台挤进了历史的角落。
“新旧交替”无疑是互联网行业永恒的主题,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浪潮考验下,无数旧浪被“打死”在沙滩上。
而此次搁浅在海滩上的,正是陪伴中国网民24年的“网红先锋”——猫扑!!
这个成立于1997年的中文网络社区,曾经是国内互联网早期网络文化的风向标。
但如今,它却被时代抛弃,最近的一则公告基本上宣判了自己“死亡”......
一
拖把,你知道吗?
我知道,那你就老了!
猫扑并非一款猫相关产品,而是一个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牌社区,曾是国内最受欢迎的网络社区,有“南有北有猫扑”之称,注册用户一度达到1.3亿。
猫铺是中国互联网狂野时代的代表,也是奶茶妹妹、犀利哥、凤姐、芙蓉姐姐等网络红人的诞生地:
那些被全民PS、恶搞的著名梗,比如“网络胖子”、“人肉搜索”、“别拜托我,我只是个传说”、“犀利哥”、“芙蓉姐姐”、“奶茶妹妹”、“好淫秽暴力”、“23333”等,都出自猫扑。
近日,“猫扑网”发布公告,宣布关闭发帖功能,目前猫扑网的帖子一般都是一个月前发布的。
如果不是这则公告,很多人或许已经忘记了这个曾经承载着无数人青春与回忆的网络社区。
虽然公告中没有提到关闭网站,但一个社区论坛,如果不能发帖,还能干什么?对猫扑来说,关闭核心发帖功能,无异于宣告网站走向死亡。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猫扑这个成立24年的网站,现在已经名存实亡,又一个时代落幕了,多少爆红的梗都是从这里诞生的!
如今的00后们或许不知道猫扑是什么,毕竟现在主流的社交平台就是哔哩哔哩、小红书、微博等平台。
2021年的猫扑就像有些人一样,在你还没认识它之前,它就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而那些曾经熟悉猫扑的用户,看到这样的结局也只能感叹“我的青春结束了”。
虽然如今很多社交型或者知识型的论坛社区依然很受欢迎,但是十几年前,猫铺论坛的火爆程度甚至要大于如今的同类社区。
那么,曾经风靡一时的“猫扑”是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呢?
二
猫扑的成功,是时代的巧合!
猫扑网成立于1997年10月,正值互联网发展的疯狂时期,当时没有宽带,没有3/4G网络,唯一上网方式是通过电话拨号上网。
这个时代也一定程度上筛选了用户,毕竟那个时候,能用PC上网、经常在网络社区呆着的用户,大多都是优质用户。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猫扑原本是一个游戏社区网站,而且是中国大陆最早的游戏社区网站。
1997年,湖南长沙的一位年轻人用自己的网名“MOP”在网易的免费二级域名上创建了一个BBS网站,最初的想法是寻找电视游戏爱好者,一起讨论索尼、世嘉的游戏机,这其实是国内最早的ACG网站。
当时,加入猫扑社区的门槛是一台3000元的游戏机加上一台能上网的电脑。
当时小霸王市场一片大好,拥有游戏机的玩家无疑是核心群体,他们的专业素养让他们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原创文章,为猫扑网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精英通过网上搜索游戏攻略认识了猫扑,并成为了猫扑社区的资深成员,可以说,猫扑一开始就是面向小众、面向精英的。
1999年,中国网民数量已达400万,与此同时,处于探索阶段的互联网也带动了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人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那一年,马化腾的腾讯刚刚起步,百度的李彦宏从美国归来,京东、eBay、阿里巴巴、当当等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猫扑也恰逢其时,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游戏玩家开始加入猫扑社区。
三
2000年,随着电视剧《还珠格格》的热播,一些人选择在猫扑上评论这部电视剧,这可以说是猫扑从垂直论坛向综合论坛转型的先兆。
后来,猫扑上的闲聊内容越来越多,经过当时正值鼎盛时期的《电脑报》、《大众软件》等传统媒体的报道,大量刚接触互联网却不知去向的新用户一下子涌入猫扑,老用户(猫扑用户)称之为“外星人占领猫扑”事件,其中20到30岁的用户占到总用户数的2/3,一个以年轻新网民为主的聊天论坛诞生了。
2005年至2010年期间,猫扑借势引领中国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当时中国互联网正从拨号上网走向家庭宽带,网民规模由8.5%增长至38.4%。
2006年最火爆的网络小说,赵甘露的《与美女同事一夜困电梯》据说有上亿网友期待连载,猫扑的YY精神开创了网络精彩文章的先河。
“图太多害死猫”、“作者成太监了”、“催更”文化都是从猫扑开始的。
2007年,猫扑用户数由2004年的1000万增长至近2868.5万(约占全国网民总数的15%),成为继天涯之后中国第二大社区网站。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猫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完成了从垂直游戏社区到综合论坛的转型,涌现出一大批好帖、好人才,并诞生了BT、YY两大经典的论坛文化。
当时猫铺有一句响亮的口号:“猫铺有三件宝:BT、YY、无忧。”这三句口号代表了猫铺社区的核心精神,成为了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精神珍珠。
所谓BT,并不是BT种子,也不是变态的简称,而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不按套路出牌,类似知乎上常说的“抖机灵”。到现在,知乎上依然有关于猫扑BT帖子的相关疑问。
至于猫扑的YY精神,至今还活跃在网络世界,所谓的YY,说得好听点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说得直白点就是白日梦。
四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是科技与时尚完美融合的结果!
Mop之所以在当时那么强大,是因为它在技术和设计上的创新也引领了当时的潮流。
比如,首创的左右栏网页论坛形式,甚至成为后续论坛的标准模式;其推出的虚拟货币系统猫扑力量堪称腾讯Q币的前身,微博、知乎等社区根据用户兴趣展示定制内容的模式也是猫扑的首创。就连我们现在常用的“233”,其实也出自猫扑表情包233号,中文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很多表情包也出自猫扑。
从外表看,猫扑当时的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长期保持独特的内容风格,以及良好的社区经营能力,使得它不断聚集更多“兴趣相投”的用户,并产生黏性从而促进更多互动,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那么,猫扑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呢?
不思进取,必有后患!随着流量的激增,猫铺也开始出现很多弊端,其中最大的就是成本问题!
2004年4月,千橡集团收购猫扑网,随后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导致广告内容激增,甚至妨碍了用户的正常阅读。
与此同时,猫扑管理层也进行了大规模改组,大量核心员工和管理人员离职。
2006年起,千橡互动开始对猫扑网进行改版,将社区论坛拓展为拥有新闻、体育、娱乐、明星等十余个频道的门户网站。
可惜,用户并不买账,内容越来越低俗,优质帖子越来越少,广告越来越多,审核机制不完善等等,这些都加剧了老用户的流失。
对于用户来说,猫扑曾经纯粹的游戏天堂已不复存在,剩下的或许只是这个社区鱼龙混杂、光怪陆离的外表。
与此同时,在百度贴吧、人人网等互联网产品的压力下,猫铺的用户群体被肢解。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移动互联网逐渐取代PC成为主要流量入口,以新浪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碎片化阅读、自媒体迅速崛起,用户的选择更多了,而起步于PC时代的猫扑,则因为运营失误,不断下滑,直至跌入谷底!
吴
如今,猫扑关闭了发帖功能,这个曾经承载着无数人青春与回忆的网络社区,变得冷清起来。
很多人怀念猫扑,或许并不是怀念论坛本身,而只是怀念那个再也回不去的时代,那个互联网精神还没有被遗忘的时代。
猫铺诞生于“精英”,发展于“草根”,其真实性未能始终保持,最终未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活力与真诚、混乱与真实、幽默与创意、正义与争议、你我与世界,在猫扑这个鱼龙混杂的网络社区里,被扭曲、虚假、夸张、晦涩地铺陈在公共的互联网和每个人的17寸显示器上。
论坛为无数第一代网民提供了消磨时光的好去处,但互联网世界总是有起有落,像猫扑一样曾经风靡一时的老网站也不少,如今都消失了:西祠胡同、铁血论坛、网易论坛、大旗网等等。
大型综合BBS论坛的淘汰其实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但还有很多小型的专业论坛依然做得很好,它们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思维确实需要转变。
互联网世界就是这样,有人崛起,有人陨落!
从人类拥有互联网的那一天起,一场“海浪冲刷英雄”的过程就注定要开启,一轮又一轮的商战也分出了胜负。
这次,毫无悬念地轮到了陪伴中国网民24年的猫扑。
从此,我们相隔很远,再也没有见面。
突然想起了逛BBS的那些日子,那些时代的印记正在一点一点消失,MSN、Yahoo Mail、人人网……经过时间的考验,下一个离开的会是谁呢?
参考:
网络头条:“再见,拖把!”
私家车999“拖把!再见!”,
程序员Peter Chen:“猫拖,完蛋了!”
广州日报《我的青春结束了!猫扑正式关闭发帖功能》
三益生活《猫扑关闭发帖功能,BBS时代已成为过去》
极客公园:MOP:创造、记录、影响中国网络文化的大杂烩社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