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如何对待说普通话?8341部队原成员尹岳林透露:他接受建议,但没有改变

2024-07-25 -

尹岳林是原8341部队一中队中队长,他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8341部队工作,总共跟随毛主席度过了十一年。

几年前,尹岳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毛主席在日常生活中喜欢说湖南话,工作时则把普通话和湖南话“混合”讲。

刚进中南海的时候,很多人听不懂湖南普通话,于是就有工作人员悄悄向毛主席建议,在工作场合最好说普通话。

结果,毛主席“取其意见,不作任何改变”,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仍然坚持用夹杂着本乡音的普通话,和大家谈论工作。

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_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_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

这对于听不懂方​​言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头痛问题。例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曾担任毛主席翻译的唐闻生说,自己刚调到中南海时,最紧张的就是“听不懂毛主席的湖南话”。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不愿意学标准普通话呢?众所周知,中国推广普通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

当时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国语推行委员会”,向全国人民推行“国语”,但由于战争爆发,这项工作并未顺利进行。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即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国家才正式推行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

我们现在使用的“普通话”是1956年正式开始使用的,当时毛主席已经63岁高龄,早已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

毛主席“口音难改”,和他接触“普通话”太晚有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当时正在学英语。

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_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_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

说起语言学习,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前,中苏关系比较好,当时中国人学习外语的首选是“俄语”,但毛主席高瞻远瞩,选择了学习英语。

毛主席为什么学习英语,而不学习俄语呢?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并不缺少俄语人才,另一方面毛主席本人也十分重视对国际政治形势的研究。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时中国最大的敌人是几个“讲英语”的西方国家,毛主席想学好英语,以便能直接阅读英文书籍、报纸,研究敌人的政策动向。

研究表明,人过了30岁,记忆力就开始下降,60岁老人的记忆力远不如年轻人,所以毛主席学习一门新语言非常困难。

记得国内成人教育自学考试曾经有规定,当考生年龄超过40岁时,考试部门不再强制要求其通过英语考试,而是允许其选择另外两门课程代替。

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_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_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

毛主席政务繁忙,学习英语的时间非常有限,回家后还要参加很多重要会议、阅读大量文件,所以只能在旅途中和吃饭的时候学习英语。

毛主席每次坐火车到外地视察,都带着一个檀香木书柜,但他的英文书总是直接放在口袋里,随时可以拿出来学习。

1957年,毛主席南巡时,在专机上拍了一张非常著名的工作照。当时人们看到这张照片,都以为毛主席在飞机上工作,其实据机组人员说,当时毛主席正在学英语。

从1956年决定学英语,到1974年病重为止,毛主席有过三任英语老师,第一位是新华社的林克,他担任毛主席的英语老师长达12年。

第二个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因为她是毛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20世纪60年代中期,她曾陪同毛主席学习英语。第三个人是章含之,曾担任毛主席两年的英语老师。

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_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_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

由于时间有限,毛主席学习英语的方式和现在的学生很不一样,现在我们学习英语一般都是从基础开始,先学音标、语法,再背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短语。

但毛主席通常都是直接背诵大量与政治有关的英文单词,然后直接阅读外国的新闻报道和政治文章,这样他就能准确地了解和分析西方的政治动向。

1968年,尼克松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毛主席通过阅读当时的英文报纸,捕捉到了对方向中国发出的政治信号。

后来尼克松访华,毛主席很高兴亲自会见他,在交谈中,毛主席不时“炫耀”他的英语。

1970年斯诺访华时,一天早上,毛主席请他共进早餐。斯诺一坐下来,高兴地说:“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微笑着用英语回答:“斯诺万岁!”

毛主席在向对方提到尼克松总统的时候,说:“你们尼克松总统不是喜欢法律和秩序吗?他喜欢什么法律,什么秩序?我们现在的宪法,必须有‘罢工’这个条款,除了四大自由之外,还要加上‘罢工’这个自由,这个可以用来反对官僚主义,这个条款是反对官僚主义所必需的。”

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_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_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

后来斯诺问毛主席,中美是否有机会建立外交关系,毛主席回答说:“一定要建立外交关系,我们没有占领你们的长岛。”

毛主席讲的是带有浓重家乡口音的普通话,讲的英语也带有浓重家乡口音,但他在学英语的时候,有一个特点比常人优越,那就是“自信”。

毛主席从不担心别人嘲笑他的口音。他每次都大声朗读,犯了错误就立即纠正。对于毛主席的英语水平,周总理曾评价说:“毛主席认识的英文单词比我还多。”

毛主席虽然曾对基辛格说,他没有系统地学过英语语法,但是他给英语贡献了一个词,就是“纸老虎”,认为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并不可怕。

尹岳林提到,毛主席对于别人建议他在工作中讲“普通话”的态度是“取其意,不加修改”。其实,毛主席并不是故意不讲普通话,而是讲“标准普通话”对他来说很难。

说普通话时浓重的乡音确实给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好在当时领导班子里有不少领导来自湖南、四川等地,对毛主席的家乡话很熟悉,适应后就能大致听懂。

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_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_一派胡言:阎连科披露中国人灵魂的真话集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喜欢写文章,每次有重要见解或者讲话,他都会记下来,不用担心普通话不标准而传达错误的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和规范语言文字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虽然他本人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很难讲出“标准”的普通话,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位伟大的领导人和思想家。

毛主席提出的“口音难改”问题让人们认识到,一种语言的规范化、普及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推动,推广普通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孩子做起。

但我们也要看到,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情感,因此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方言,让多元文化并存。

《毛泽东60岁还学英语》——《今日土地》,2011.10.25;《毛泽东喜欢向美国人炫耀他的英语》——《党的建设》,2009.09.01;《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特别节目》——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录片科教频道,2023.12.2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