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到了,想起小时候的一些事
1. 给猪摘草时被追赶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放学回家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给猪捡草。
反正我一到家就放下书包,拿起篮子和镰刀就往山上走去,山上有很多牛在吃草,草一茬一茬地被牛吃光了,猪可割的草就不多了。
于是我和小伙伴们都把目光瞄准了旁边的油菜花田,田里的草又嫩又肥沃,随便扯几下就能装满一筐。
那时候责任田是承包到户的,我们如果闯了人家的油菜田,人家肯定不高兴,远远的就喊着跑过来,我们赶紧拎起篮子,拼命地跑。
我们气喘吁吁地跑到安全的地方,常常扛着半筐猪草,头上和脸上沾满了黄黄的油菜花粉,看着对方狼狈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
2. 高奶奶家的荸荠
我们村里,高奶奶家的房子四周都是墙,墙里面是自家的小水塘,水塘里长满了菱角,可是高奶奶整天都在水塘边缝衣服,搞得我们眼馋,一直想着怎么才能弄到菱角。
不让摘,我们却惦记着菱角,后来知道高奶奶有午睡的习惯,我们便在中午偷偷翻墙到水塘边摘菱角。
记得有一次,高奶奶突然打开门,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我们吓得尖叫起来,像鸟兽一样四处逃窜。
被高奶奶追赶的感觉给我们的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
3. 中秋节:玩火把、摸秋叶
中秋之夜玩火把,是童年的一大乐趣。
中秋节前几天,我们就准备好玩火把的材料,用布条把棉花包成团,用铁丝捆好,到中秋节那天晚上,浇上煤油,就玩起来了。
田野的山脊和空地常常成为玩火把的游乐场。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用点燃的火把形成一个大火圈,非常壮观。
孩子们用木棍撑起火堆,木棍的另一端用电线挂着火把,燃烧的火球像孩子们的快乐一样炽热、闪闪发光。
还有“摸秋”的习俗。
民间有句俗语,“八月中旬摸秋不算偷”,其实只是说热闹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偷”或者“摸”。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中秋节的晚上,我们小孩子跟着大人到后面的农场去,我们唱歌,大人讲笑话。
大人们随意地从树上摘柿子、葡萄,扔给我们几个柿子和一串葡萄,然后我们几个人就去田里摘花生和红薯了。
当然,大人会提前告诉我们,庄稼不要浪费,也不要带回家,自己吃就好。
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
至于那晚我“触碰”了什么,我已不记得了,但当时愉快的心情,热闹的场景,仿佛还萦绕在我的耳边。
有人说,人生的快乐在于童年,童年的快乐在于触摸秋天。
只有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想摘什么就摘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时候,才感觉自己被特赦了。
所以现在想想,秋天能采摘的东西确实非常有限。但是,不受大人责骂和追赶的自由,是我们向往的。
家乡的小村落破旧不堪,泥墙茅草顶,已经拆迁不见踪影,但记忆里的一草一木,童年的回忆,却还留在心里。
正如毛不易在歌里唱的,
一杯敬家乡,一杯敬远方。
为过去干杯,为明天干杯。
这中秋之夜,我也饮酒默念:
故乡与过去,挥手告别。
远方和明天,一切都会更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