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之行(游记)
早就听说昆明西山的美丽与独特,今年夏天有机会亲自攀登,果然收获颇丰。
我们乘坐缆车横跨在滇池上空。方圆五百里的滇池,云雾缭绕,浩瀚无垠;对岸是巍峨苍翠的群山,山水相连。一缕缕乌黑的长发垂落到海面,犹如一位美丽的少女仰卧在湖边,头部、胸腹清晰可见。
开车二十多分钟,我们就到了西山景区门口。一下车,我们就陶醉在这天然的氧吧里。山上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景色秀丽。特别是那清新的空气,总是让人张大嘴巴,深呼吸几口。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经过精巧的翠柏塔和险峻的罗汉崖。在绿树成荫的悬崖上,一组如玉楼般的楼阁出现在我们眼前。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就是西山著名的三清阁。
三清阁因层层叠嵌于悬崖之上,又称“悬空寺”。三清阁内道教气息浓郁,内供奉天宝君、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三位道教神像。木构殿阁古朴庄严,周围环境清幽幽雅。清泉松涛、鸟虫鸣声自然和谐,松影掩映,相得益彰。“九秋九秋,我站在山顶,洞中有云雾,崖中有泉水,松中有波涛,花鸟林中情深。回想八年星空,奔波于河山之间,难得留在故乡,来赏金湖山。”这正是大自然创造的绝美风景。
步行到真武庙后,有一口石井,水从悬崖的裂缝中滴落,形成一股泉眼,这就是小牛泉。关于小牛泉,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据《昆明县志》记载,明朝时期昆明的屠夫赵武买了一头母牛和一头小牛。一天,他磨刀霍霍,把牛拴起来要杀。突然,他听见门外有人叫。他放下刀,开门一看,却不见人。回头一看,却不见屠夫的刀,只见小牛跪在地上向母牛哭喊。屠夫疑惑不解,将小牛拉了上来。果然,刀藏在小牛的肚子下面。赵武拿起屠夫的刀,小牛放声大哭,看着母牛嚎啕大哭。这一幕,让赵武心头一颤,手也颤抖起来。 他顿时心生怜悯,自觉惭愧自己以屠夫为生,不如小牛那么孝顺。于是,他放下屠刀,带领母牛和小牛到三清阁出家修道。到了三清阁,母牛口渴,小牛便用牛角,用舌头舔着石崖,穿石而出一口井,从中涌出一股清泉,母牛喝了甜甜的泉水……虽是传说,但却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三清阁也因此变得更加神秘、充满灵性。
一路攀登,仰望一道又一道台阶,让人心惊胆战,更别提从罗汉崖门上来的72级石阶,以及从灵官寺往西拐的36级石阶了。天气炎热,我爬得筋疲力尽,爬了几步就退缩了。“最美的风景,必定在最险恶的地方,再努力一点,就能欣赏到美景!”在同伴的鼓励下,我又打起精神,脱掉衣服向上攀登,像个斗士,终于登上了三清阁的顶峰。此时,回头环顾四周,滇池和小镇尽收眼底。 眺望四方,不禁心旷神怡,正如飞云阁有一副对联:“半壁危楼,群山精雕细琢,沧海如镜,舟楫如叶,城墙村落如画,四季风月,早晚晴云,问古今游人,谁能体会万种气象。”
俗话说“不游西山不算到昆明,不游龙门不算到西山”。走出悬崖,抬头望去,龙门悬空而立,以前就听说它以“奇、奇、险、幽”著称,确实如此。通往龙门的路上,全是石窟,石壁高耸,道路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有时遇到低矮的山洞,还得低头侧身,才能勉强通过。我们鼓起勇气,拼尽全力,终于到达了心中的圣地——入口处一座圆柱形石牌坊上的“龙门”,上面刻着“元宝”,寓意招财进宝。龙门石室雕刻有供奉的香炉和道教神像,两面墙壁上刻有奔马的图画。 天花板精雕祥云、仙鹤双飞,与龙门石窟融为一体,雕绘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宗教艺术氛围。
龙门旁,有一小块半圆形平台,由石栏和砖石围护,站在平台上放眼望去,上看苍穹,下看绝壁。“五百里滇池奔流而来,解衣冠立岸,天地无边。”登高望远,心旷神怡,荣辱忘怀,自不待言。王者在城门下饮酒的豪迈高尚,完美诠释了龙门碑上“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的寓意。
我一直以为到了龙门,就已经登顶,可当我抬头望去,却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在等着我去征服,心里不禁有些泄气。我一直以为征服只是时间的尺度,是意志的考验。其实,当你征服自然,自然也在征服你。于是,我才明白,出发与到达,不是一个理想的开始与结束,而是一个四季的轮回。“头顶的星星老了吗?心中的星星又如何?我正引领着自己,攀登着山顶。”沿着心中的方向,攀登人生的巅峰,没有终点,只有高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