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日渐没落的动画学校,却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珍宝
克罗地亚,一个位于欧洲南部的小国,不太为中国民众所熟知。
你们当中有些人可能听说过,克罗地亚旅游业发达,历史遗迹保存完好;《权力的游戏》就在这里拍摄。你们当中有些熟悉足球的人可能知道,克罗地亚足球正处于“黄金时代”的末期……
克罗地亚的球衣……非常卡通
然而,你知道吗,克罗地亚动画也曾有过自己的“黄金时代”?
你是否知道,就在中国动画学院闻名世界的同时,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也有一个类似的团体?
你知道吗,这个团体制作的动画曾横扫欧洲各大动画电影节,甚至斩获奥斯卡奖?你知道“萨格勒布动画学院”吗?
《替身杀人王》荣获196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是萨格勒布学派的重要成就。
后台回复“Sag”即可获取萨格勒布学派动漫合集~
替补
1. “门外汉”学走路的历史
“萨格勒布学派”一词出自乔治·萨杜尔1959年出版的《世界电影史》一书。
“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有一所新学校,自1955年以来培养了几位杰出的漫画家。他们中有的受美国联合动画公司的影响,有的受某些西方绘画风格的影响,但他们都拥有独特而迷人的想象力。”
“萨格勒布学派”并不是指一群学者,而是指一群同事,一群在萨格勒布电影公司动画部门下聚集起来的艺术家。
萨格勒布电影公司旧址,成立于 1953 年
萨格勒布是克罗地亚的首都,这片有着动荡历史的土地上很难说还存在着什么艺术的种子。克罗地亚人民自从定居在这片土地上以来,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列强的夹缝中摇摇欲坠。直到一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克罗地亚才真正独立。二战结束后,克罗地亚加入了南斯拉夫联邦,在铁托的旗帜下与其他南斯拉夫民族一起向着“理想国家”的梦想聚集在一起。萨格勒布的动画历史也在这片至少当时充满着强烈共同理想的土地上展开。
红色的是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致位于国旗上红星的位置。
然而,在从纳粹手中解放出来之前,战时的南斯拉夫禁止动画创作,后来电影公司的成员大多从广告和报纸转行。这群鲁莽的艺术家们自掘坟墓,仅凭对电影和动画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执着,开始探索动画。萨格勒布的动画史,其实就是这些动画作者们踉踉跄跄的脚步史。
白手起家虽然困难,但他们的坚持让人钦佩。
1949年,一群在报社工作的年轻人萌生了制作动画的想法。他们对动画一无所知,买下从萨格勒布到卡尔洛瓦茨的火车票,沿途研究每根电线杆之间的间隔,了解动画的奥秘。因为没有摄影棚,他们只能在公寓里用原始工具拍摄。萨格勒布的动画就这样起步了。虽然克罗地亚政府在1951年成立的杜加电影公司在次年的经济衰退中倒闭,但却为当地提供了经验和人才。1956年,萨格勒布电影公司动画部门成立,南斯拉夫的动画事业正式走上正轨。
萨格勒布电影公司的标志
迪士尼作为全球唯一的动画巨头,自然成为了动画行业的标杆,但动画部门的人实在是太穷了,财力也远远达不到迪士尼那种圆润流畅的标准。
耳朵、脸、手、身体。《木偶奇遇记》中男孩变成驴的脚步清晰,过程流畅。
“牛仔吉米” 1957
《牛仔吉米》虽然是萨格勒布画派的作品中最接近迪士尼风格的,但可以明显看出,动作远非自然写实,而是转向了另一种风格。
但后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南斯拉夫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引进了一些外国影片,其中《生命之歌》中的动画片段,引起了电影公司一批人的注意,他们偷偷放映了多次,才把影片寄回,这可以说是第一部进入该国的动画作品。
《生命之歌》动画片
这段动画片与《木偶奇遇记》相比,完全是来自另一个世界。
它代表了上世纪 50 年代兴起的“UPA”(美国联合制片公司)风格,迪士尼追求更多的细节、更逼真的造型、更圆润流畅的动作设计,而 UPA 则追求更简单的造型和更“有限”的动作设计。
这种风格有一个天生的优势——便宜。
1966 年的电影《变蝇人》很好地体现了“有限”动作设计的含义:当角色身体的某个部位移动时,其他部位往往保持静止;一些动作实际上是由摄像机的运动所取代;并且通过减少每秒的帧数来减少运动的细节。
这种节省成本的技术改变了世界各地的动画行业。
对于人才缺口巨大的新兴电视动画,“有限动画”凭借低成本优势占领了市场。从汉纳巴伯拉的《摩登原始人》到《辛普森一家》和《南方公园》,这种克制、有限的动画风格一直传承下来。而日本也在更加“有限”的电视动画中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幸福和谐》《南方公园》
在萨格勒布,成本的降低也给了这些动画外行信心,在1967年的剑桥动画节上,他们谈到了如何将制作一部十分钟动画的图纸数量从最初设计的15000张减少到4000到5000张,让动作更加富有表现力。
除了 UPA,捷克木偶动画大师 Jiri Trnka 也对萨格勒布画派产生了影响
在“有限”动画的物质基础下,他们抛弃了自然主义的造型与动作,甚至摄影的音效与语言,摒弃了背景,代之以流动变幻的“留白”,通过展现动画独有的规律,最终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而吸引人的想象力”。
-波尔多的作品《学走路》(1978)仿佛在讲述这群艺术家寻找自己道路的历程。
2. 风格杂乱
虽然UPA式的造型、简化的动作给萨格勒布画派带来了方向性的影响,但作品风格的多样性更像是“萨格勒布画派”的特色。萨格勒布电影公司的动画作者大多在其他艺术门类中都有所建树。他们当中有从事漫画行业的人、雕塑家、平面设计师和舞台设计师;也有抽象画家。他们每个人的贡献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他们的日常工作相对独立,很少有集中紧凑的大规模制作,因此他们创作了许多风格迥异的作品。
这意味着萨格勒布学派的作品大多是短片,很多短片的片长甚至不足1分钟,这些短片太小,往往只能容纳幽默、喜剧类题材。
“OKAY!” 是一个黄色笑话
祈祷是一个糟糕的笑话
更多的短片是实验性的:有的像《替身》一样,在形式上尽可能抽象,但仍在讲述故事;有的像萨蒂的《狂喜》一样,纯粹是随着音乐跳舞;有的像《日记》一样,尽可能地利用“运动”的手段。这些努力为动画世界开辟了新的领域。
《替身杀人王》里的丰满女人和臃肿男人
《讽刺狂喜》1978年,萨蒂是作曲家的名字。
《日记》中字母飞舞的场景十分壮观。
《堂吉诃德》的作者在动画中延续了自己抽象绘画的理念。堂吉诃德的造型几乎是一条垂直线,眼睛、嘴巴、鼻子等人类特征已经无法辨认。片中,像蚂蚁一样四处嗡嗡作响的人们更像是疯子,堂吉诃德就是他们的审判者。
很多艺术风格也流入了电影公司的大桶,这部《症候》体现了浓重的表现主义风格。
喵呜~~
《红色死亡面具》改编自推理小说鼻祖埃德加·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也营造了类似的神秘氛围。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南斯拉夫一步步走向恐怖的战争泥潭,铁托去世,民族主义兴起,艺术家与政府的对抗逐渐激化。
这种反对导致动画片的创作逐年减少,甚至在1982年,一切艺术活动都被禁止,这一时期的作品多沉浸在忧郁、恐慌的基调中,不少动画片或明或暗地表达了对政治的忧虑。
《鱼眼》是一部恐怖的反战动画,渔民与鱼的屠杀惨不忍睹,血腥至极。可惜的是,南斯拉夫在未来真的落入了这可怕的预言之中。
接下来的影片《二等车厢的乘客》回顾了南斯拉夫在生命尽头的整个历史。三十多年的时光在轻快的音乐声中一闪而过。乘客们兴奋地踏上火车,看到渔民、牛仔、外星人、足球运动员在车厢里奔跑。然而,火车的最终目的地只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3.失败也来自“南斯拉夫”
上述UPA风格的简单造型和“有限”动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席卷了刚刚兴起的电视业。对低成本的追求,让很多电视动画、动画广告在粗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萨格勒布的动画却避开了这一点,因为它几乎与商业隔绝。南斯拉夫的融资体系介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创作者虽然资金有限,但至少不会因为作品失败而无家可归。
在这样的环境下,萨格勒布电影公司的动画作品多以在动画、电影节上获奖为目标进行创作,只有《教授》等儿童系列电影进行了小规模出口。
疯狂秃鹫
他们确实实现了这个目标。萨格勒布艺术动画熟练掌握了各种艺术节的招数,到 60 年代末,他们的 100 多部影片已经在 80 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然而,当 90 年代克罗地亚从战争泥潭中爬出来,电影公司重组时,萨格勒布动画的前景却陷入了僵局。艺术动画没有成本制作,商业动画卖不出去。这种困境与 90 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困境十分相似。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动画片。
“南斯拉夫”这个饱受争议的创立,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理想和热情,但它消亡时,却留下了不少伤痕。但必须说,萨格勒布动画确实凭借自己的热情和特殊的体制成就了自己。当这座大厦轰然倒塌时,萨格勒布动画的国际声誉也随之逐渐消散。
但花开花谢终究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萨格勒布动画曾经辉煌过,虽然如今已渐渐远离舞台中心,但他们的优秀作品仍在流传,优秀的创作者仍在学校任教,年轻人在新世纪不断创作新作品……他们对动画探索的执着,依然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
《镜中混乱》是 1996 年的一次计算机动画尝试。
而且,也许正是因为南斯拉夫民族众多、仇恨不断;也正是因为那个独裁与冷战的时代,才使得萨格勒布画派的动画始终充满着对弱者的关怀和不屈的人文精神。
在他们的动画作品中,小人物们面对残酷环境总能展现出惊人的韧性,而紧接着的《感动爱情故事》中主人公坚毅的“格洛丽亚”更是能跨越媒介、跨越时空,触动人心。
也许“南斯拉夫”已成为过去,也许萨格勒布画派的没落已成现实,也许中国动画永远失去了那个美好的时代,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注定要枯萎。但我们曾经拥有的,才是永恒,不是吗?
更多《动人爱情故事》视频详情,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动漫学术聚会”
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党”回复“Sag”即可获取萨格勒布学派动画合集~
更多新鲜的动画资讯、更多有趣的动画推荐、更多热爱动画的朋友敬请关注动画学术党官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