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诺兰——一个把时间变成敌人的魔术师
一周、一天、一小时三个时间线索的交汇,成为克里斯托弗·诺兰首次涉足真实历史给出的答案。在他的导演下,《敦刻尔克》不是智取撤退,也不是英雄主义的展现。从小人物的视角面对战争的痛苦与绝望,成为影片最能引起共鸣、最深刻的内在深度。
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将33万盟军从纳粹封锁线中撤离的历史奇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为重要的转折点。在看电影之前,我对诺兰会如何呈现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充满期待,这次他没有让人失望。在这部作品中,诺兰并没有致力于从宏观角度还原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而是通过他对时间的出色把控,以一种特别克制的情绪呈现了三个属于陆、海、空的故事,用一周、一天、一小时呈现出一部风格依然非常独特但又稳中有变的电影作品。
对于一部战争电影来说,《敦刻尔克》是复杂的,但对于一部诺兰电影来说,它却极其简单。非线性叙事手法在这位导演的手中早已掌握,所以他的电影敢于在开场时大胆抛弃一切准备,直接把观众带入枪林弹雨之中。随着剧情的发展,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没有绝对主角的作品。从多视角、多空间、多时间对这场大撤退的还原,不仅让影片直到最后一刻都保持着扣人心弦的紧张感,也让人看到了战争阴影下的残酷。
好的战争电影最让人感动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感人的人性光芒和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然而在这部电影中,诺兰给角色的台词非常少,战争场面中也没有太多的血腥场面。不过镜头语言和音乐的良好运用,让电影对于战争残酷的关注丝毫不逊色。相反,电影一方面通过开篇的第一人称视角将观众拉入电影,另一方面通过小人物陷入绝境后是否能活下来的悬念,以及时间利用带来的令人窒息的紧迫感,让人仿佛真的走进了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是一部没有德军镜头的作品。时间成为这部电影最大的敌人,而生存这个和平年代最基本的需求,却成为这部电影最大的希望。因此,这部略带另类、以反战为主题的二战电影,在诺兰玩转技巧的同时,依然充满了感人的魅力。
个人评分: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