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历史:中国古代使用玉做什么?
我国是玉石之国,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把玉视为美的象征,将其制成装饰品来美化生活。在奴隶社会,用玉之风蔓延到各个阶层,玉器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封建社会,拥有玉器已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玉器,比如兽面纹玉璜。玉璜有两种,一种是半圆片,一种是比较窄的弧形。它是一种礼器,后来又分为礼器和佩饰。最著名的玉器和氏璧,被制成国玺,现已失传。故宫里的“大禹治水”玉山,也是稀世珍品。那么,古代玉器的用途有哪些呢?
1. 政治价值
作为政治等级规范,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详细记载。如“六瑞”的使用规定如下:王执贞圭,公执恒圭,侯执新圭,男执公圭,子执古璧,夫执仆璧。这些规范以玉器形状大小来区分,贞圭最大,环圭次之,新圭又次之……地位低下的男爵则使用带有蒲纹的璧形玉器。
秦朝以后,玉印成为军事权力的象征,和氏璧的传说就是一例,唐朝对官员佩玉带的制度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可见从原始社会末期到清朝,某些玉器一直是政治等级的重要象征。
2.道德禀赋
自玉文化诞生以来,人们就赋予玉以道德价值。“君子比玉,君子佩玉”就是对玉的拟人化。儒家道德以仁、义、礼、智、信著称。玉道德以儒家道德为基础,象征道德观念中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3. 礼仪功能
礼器用玉一直是中国玉器的主流,新纪元末期以来,琮、璜、璧等玉器多被人们用作礼器。“以青璧祭天,以黄琮祭地,以绿圭祭东方,以赤圭祭南方,以白璜祭西方,以黑璜祭北方。”璧、琮、圭、璧、璧、璜合称为“六器”。
4.宗教用具
中国道教也以玉作为法器。佛教传入中国后,自唐宋以来,玉佛像颇为盛行。如今,北京、四川等地的一些著名寺庙中,仍供奉着清朝时期从缅甸带来的玉佛像,有的甚至成了寺庙的镇寺之宝。
5. 配饰和玩具
这是玉的原始功能之一,也是玉的最广泛的用途。在古代,它已不只是单纯的装饰品,还是身份、精神风貌的象征。春秋时期,绅士女子佩玉甚为盛行,青年男女互赠玉佩,以表信任。隋唐以后,玉佩品种变化较大,主要用作耳饰、腕饰、手饰和头饰。商周以来,作为观赏玩具的玉饰已不少。唐宋以后,观赏玉器展品有瓶、炉、壶、动物、人物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