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个幽默思维+4个幽默技巧,让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
俗话说,“美丽的外表都是相似的,但有趣的灵魂却很难找到。”
如何才能“有趣”呢?其中之一就是要有幽默感。说到“幽默”,相信没有人能抵挡它的魅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喜欢与幽默的人交往,因为他们的话语总能让人发笑,让人心情愉悦。
尤其是在处境尴尬或者紧张的时候,一句幽默的言论可以瞬间扭转局面。
相信很多人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幽默感的人,不仅说话幽默,让自己更受欢迎,更可以用幽默来点亮生活的乐趣。
可以说,幽默是化解人生困境的良药,是快乐的催化剂,它点亮了人生乐趣的光芒。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说过:“幽默就是用最轻松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道理,表面看来也许很可笑,但如果你继续深入挖掘,就会从心底露出笑容。”
我们都知道,幽默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人发笑。那么,人为什么会笑?幽默为什么能让人发笑?这和幽默的机制是分不开的。
01
幽默让人发笑的四种机制
幽默之所以能让人发笑,和这四种机制分不开:惊讶感、优越感、宣泄感、熟悉感。
1.惊讶感,即对某事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之外、偏离正常视角的情况感到意外。
2、优越感,是人们看到别人难堪、受辱时产生的一种优越感。有两种模式: ①我吃亏,对方占便宜; ②对方吃亏,我占便宜
3.宣泄是指压抑的紧张情绪突然得到释放而产生的幽默效果。
4、熟悉感,即当有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一件你一直在思考,却从来没有用语言准确描述过的事情时,你会很容易地笑出来,因为找到了共鸣。
了解了幽默引人发笑的四种机制,那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幽默感,让自己的言语更加幽默呢?
俗话说,思考引发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所以,要培养幽默感,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的幽默思维。
02
想做一个幽默的人,首先要有这4个幽默思维
《幽默感》一书中写道:
惊讶感能让人发笑,所以你要转换思维,制造惊讶感;优越感能让人发笑,所以你要制造别人心理上的差异,让别人产生优越感;宣泄感能让人发笑,所以你要制造冒犯性和紧张感,让人感觉到威胁,威胁解除之后让人感到轻松,从而制造宣泄感;熟悉感能让人发笑,所以你要观察生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说出的生活道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惊讶感的核心思维是刻意误导,优越感的核心思维是制造心理差异,宣泄感的核心思维是攻击与冒犯,熟悉感的核心思维是发现真相。
因此,要培养幽默感,首先要掌握这四种幽默思维:误导性思维、鉴别性思维、攻击性思维、发现真理性思维。
1.误导性思维,即在情理之中,却出乎意料。
2、差别思维,即总是比对方差一点,让对方感到“我不如你”,从而让他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
3. 攻击性思维,通过虚假的攻击来刺激对方,这可以产生紧张局势,而不会真正伤害到对方。
4、发现思考的真相,即将生活中失败的案例展示给人们,让人在欢笑的同时给予警示和启发。
我们常见的搞笑笑话、自嘲、抱怨等幽默技巧大多源于这四种幽默思维。
俗话说熟能生巧,即使我们有幽默的想法,也需要付诸行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到呢?
03
4种幽默思维方法和多种实用的幽默练习技巧,助你成为幽默大师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曾提出“一万小时定律”,意思是普通人经过一万小时的练习,最终也能成为大师。幽默也是如此。
所以,别再说自己口齿不清、天生愚钝了。要想成为一个幽默的人,有“方法”可循,有“技巧”可依。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掌握幽默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幽默水平,从而成为幽默大师。
对应以上四种幽默思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刻意去实践呢?
1. 误导性思维练习——笑话
笑话是幽默最基本的形式,所以学习幽默的第一步就是从大多数人喜欢听的笑话开始。
笑话是一种用简短幽默的方式讲述真理或揭示真相,创造出“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的事情,引人发笑或进行深入思考。
笑话的常见公式:笑话=伏笔+妙语
所有的笑话都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伏笔,建立第一个想法,引导你走向A方向。伏笔不需要搞笑,只要陈述一个事实就行,越严肃越好。第二部分是妙语,揭示第二个想法,引导你走向B方向,也就是惊喜感。重点应该放在妙语上。只有妙语说得好,笑话才会好笑。
歌手大张伟曾经说过一句笑话:
我们都应该爱护小动物,因为它们很美味。
前半句“大家都应该爱护小动物”是铺垫,比较符合我们正常的思维,为了环保,大家都应该保护小动物,这是方向A。后半句“因为它们很好吃”是妙语,制造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转折,把这些小动物变成了食物,把观众引向了方向B。这时候,幽默就产生了。
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笑话大多都是这种形式。
练习段落的技巧:
①引言要简洁,如果引言冗长、啰嗦,很容易让观众失去兴趣,而笑点发出来时也达不到预期的幽默效果。
② 笑点越靠后,越有趣。说完笑点后,必须立即停止,不解释笑话,否则就多此一举,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③一个好的笑话除了伏笔和妙语之外,不应该包含任何废话,甚至是无用的话。
2. 差异思维练习——自嘲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尴尬的时刻。如果我们处理不好,那真的会很尴尬。但是如果你知道如何自嘲,你也许能够轻松解决尴尬的情况。
自嘲是一种高级的幽默形式,其本质就是用开玩笑的方式诉说自己的失败和痛苦,使听者在听到你的弱点和失败后,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进而感到愉悦和幸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正如网络上有一句话,“说出你的不开心,让我们开心”。
自我贬低的技巧:
1)自我表扬
生活中,有时你需要让别人知道你有多棒。例如,在面试时,在推销产品时,在同学聚会上……你怎样才能吹嘘自己而不让别人感到厌恶呢?这时,你可以通过自嘲来吹嘘自己。
你可以用笑话=伏笔+妙语的公式。先认真陈述一个值得吹嘘的事实,然后再自嘲。这样既能展示自己的实力,又能吹嘘自己,又不会让人反感。
比如你终于通过健身瘦身成功,想要炫耀一下,你可以说:
“一不小心就瘦到比明星佟丽娅、杨幂都瘦了,哎呀,又胖了,又胖了。”
这里用“又吹牛”这句自嘲的话,就是在吹牛,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2)夸张
夸张就是将自己的弱点或者个性夸大到荒谬、难以置信的程度。
例如,为了形容自己很笨,你可以说:“如果吃鱼能让人变聪明,那我至少要吃一对鲸鱼。”
注意,夸张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把点夸张到不可能的程度,才能造成让人啼笑皆非的效果。
3)比较痛苦
比较痛苦意味着一次又一次地贬低自己。你总是比别人差。你能做到,但我做不到;你做不到,但我比你差。这可以让对方感到优越,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比如,当朋友向你抱怨,“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我不喜欢的人每天都来找我”。
如果你还是单身,你可以说:“你还有人喜欢你,可我单身二十多年了,连一头猪喜欢我的人都没有。”
4)用发散思维颠覆刻板印象
即用发散思维找出与自己相关的刻板印象,并加以调侃。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地域刻板印象。如果能拿刻板印象开玩笑,并加以夸张到夸张的程度,不仅让人觉得好笑,还能帮助别人纠正对你家乡的认知。
比如东北人给人的印象是会喝酒,内蒙古人给人的印象是人人都会骑马,广西人给人的印象是爱吃狗肉。因此,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笑话:
A说:“你们广西人爱吃狗肉。”
B说:“是啊,我们广西人爱吃狗肉,我给侄子送了一只宠物狗,叫‘淘气’。”侄子牵着狗开心地问:“今晚你要把‘淘气’红烧还是清蒸?”
这里利用了广西人爱吃狗肉的刻板印象,并将这种刻板印象放大、夸张到荒诞的程度,导致出现不可能的结果,从而让人捧腹大笑。
自我贬低训练的秘诀:
①自嘲,就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敢于展示自己的弱点;
②自嘲并不是故意嘲讽自己,而是用自嘲来帮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③ 自嘲并不代表简单地贬低自己,还可以用自嘲巧妙地吹嘘自己,展现自己的真正实力。
3. 攻击性思维练习——吐槽
生活压力很大,你今天心情不好,对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很不开心……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需要一个出口,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抱怨,把它全部发泄出来。
吐槽就是在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漏洞或关键词作为切入点,以玩笑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看法。吐槽的本质是通过发表自己的看法来宣泄和释放因这个人或这件事而引发的负面情绪。观众也会因为在别人的吐槽中找到共鸣而释放自己的情绪,感到开心和发泄,幽默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抱怨本质上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通过发表意见来表达情绪,让自己内心强烈的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它包括两点:第一,让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第二,你的抱怨引起别人的共鸣,让别人释放自己的情绪。
那么,吐槽的素材从哪里来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
1)永恒槽:人类最原始的恐惧
比如抱怨穷、懒、矮、丑、胖、老、秃头、单身、没出息、没事业心等等,这些痛点恰恰是人性中需要释放的部分,所以从这些痛点中找到槽点,让观众产生共鸣,产生一种心理宣泄感,很容易就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2)非理性的槽点:寻找行为“下线”
任何事物都有常人能够接受的正常逻辑和范围,超越这个逻辑和范围,就相当于偏离了大众普遍认可的标准线,可以认为是非理性行为。
“线下行为”是一个很好的投诉点,比如王健林的“1亿元小目标”,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线下行为,可以作为投诉点。
3)特殊性:职业、身份的特殊性
即利用身份和人物关系的特殊性,制造一种不合理、奇怪的身份和人物关系作为批判点。
比如警察、老师、医生等职业比较特殊,女婿与婆婆的关系,婆媳关系等等,都可以作为批判的点。
吐槽一下练功技巧:
1)次级关联
二度联想就是用发散思维,从事件中找出一个关键词A,进行联想,联想到单词B,然后再进行一次二度联想,思考B的缺陷是什么,最后把缺陷和事件连接回来。
比如小A发朋友圈说自己昨晚梦见自己被杀了,差不多是300元密室逃脱剧本杀游戏的水平,你可以吐槽一下“还不错,躺着就赚钱了”。
这里我们用二度联想法,在事件中,A 词是“做梦”,你把它联想到 B 词“躺着”,然后你想想躺着有什么可抱怨的?——“躺着也能赚钱”。再加一句“还不错”,表达一下自己的情绪,抱怨就出来了。
2)“5W1H”分析法
采用“5W1H”分析法,即Why(为什么)、What(什么)、Where(哪里)、When(何时)、Who(谁),1H是How(如何)。
有句话说,学会了5W1H,你就能抱怨一切。“5W1H”原本是一种抱怨新闻的技巧,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当,也能起到很好的幽默效果。
新闻报道:“一名女子痴迷于网上男友的自拍照,向其寄钱 85 次,还曾多次被男友放鸽子”
这里我们可以用“5W1H”来抱怨:
为什么?她为什么被骗?你可以抱怨:“色欲不仅让你心痛,而且还要花钱”、“不是他不想见你,是你寄来的钱不够他整容”;
What——发生了什么?你可以抱怨:“第86次了,连骗子都心疼,把她拉黑了”;
Who——谁?根据新闻细节推断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吐槽:“你被骗了85次还不吸取教训,姑娘你是金鱼吗?”;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对新闻涉及的其他当事人进行投诉,如:“这个骗子是美颜相机的代言人吗?”
“何处”、“何时”和“如何”也是如此。
3)夸张
夸张是自嘲和抱怨中都能用到的技巧,也是最容易学会的技巧,只要会夸张,就能抱怨。
例如,“我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她话很多。如果她说的每一个字都能变成一块铁,那么她每天至少要拖着一吨铁上路。”
这里抱怨的是作者话太多,夸张到“一吨铁”这个词的字数和“一吨铁”一样多。把抱怨夸张到荒诞的程度,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吐槽训练技巧:
①抱怨人和抱怨事不一样,抱怨人要懂得适度,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更不能超出对方的底线,否则幽默很容易演变成矛盾和冲突。
②抱怨某人时,要考虑场景是否合适,对方当时的情绪状态,你和对方的关系,对方的性格等,最好不要因为被戳到痛处而惹对方生气。
③ 抱怨朋友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开玩笑要善意,不要把刻薄当成乐趣。尤其如果你的地位、相貌、才华都比对方优越,那么你咄咄逼人的抱怨很容易被认为是刻薄。因为抱怨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贬低别人,而是出于善意,帮助自己和他人释放、消除负面情绪。
4.发现真理思维训练-洞察力
洞察意味着发现日常生活中事物背后隐藏的原理和真理,并利用它们去启发和影响他人。
好的洞察就像一个悬念,人们听到后会感到好奇,耐心聆听,当谜底最终揭晓时,观众心中充满着惊喜与宣泄,幽默由此产生。
比如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些笑话,大多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
拥有才华就如同怀孕,经过很长时间就无法再被隐藏。
男人的嘴巴是谎言。
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要艰难得多。
这种顿悟,会让人觉得“哦,原来如此!”,同时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愉悦的感觉,让别人觉得有趣、有意义,这就是顿悟的幽默魅力。
洞察力练习技巧:
1)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重写见解
也就是模仿和学习别人,看到好的见解,就试着把句子的一半改写一下,创造出新的见解。
比如,在老板眼里,员工只有两种:愿意加班的员工,和不愿意加班的员工。
改写:在老板眼里,员工只有两种:“996”工作的员工和“711”工作的员工。
2)观察洞察+逻辑推理
就是先观察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个现象代表了人们的行为模式,然后当你观察到一个特殊的点的时候,如果想让它更搞笑一点,就要进行逻辑推理,不断问“为什么”。
比如,朋友在一起吃饭,吃饭到一半时他们给你打电话,那是请你活跃一下气氛;吃饭结束后他们给你打电话,那是请你买单。
3)探索自我
也就是看看自己有什么怪癖,什么让你与众不同,你有什么恐惧......这样会更容易从自己身上发现自己独特的视角。
好的幽默感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而感悟则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深入思考。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观察生活、深入思考的习惯。
洞察力训练技巧:
① 洞察需要改变思维模式,找到独特的视角。用有趣、不落窠臼的视角看问题,往往会产生新的想法。
②洞察需要深入思考。只有透过表面现象,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才能挖掘出对事物的深刻见解,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总结
《幽默感》一书的作者李欣说:“说到幽默,刻意练习比天赋更重要。”
所以,有没有幽默感、有没有幽默天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突破自我设限的心理壁垒,掌握幽默技巧,这样,我们都能成为充满幽默感的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