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麻辣”:味蕾穿越时空

2024-08-19 -

麻辣烫段子视频_麻辣烫的段子_麻辣烫片段

天水麻辣烫大受欢迎。右下:大地湾文化IP形象大使“小祖宗”亮相天水麻辣烫美食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浩摄

随着流量的涌动,西北小城天水成为网络话题“中心”,一束束“蔬菜花束”、一勺勺鲜红的辣椒油、一碗碗“香气扑鼻”的麻辣火锅,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

“工作学业暂停,有急事要去一趟天水”、“天水麻辣烫只有0次,无数次”、“没开玩笑,感觉现在天水市有一亿人了”……线上,网友们留言刷屏;线下,全国各地的游客乘坐高铁、飞机来到天水,感受舌尖上的“麻辣烫”。

据甘肃省旅游信息数据中心统计,3月1日至23日,天水市共接待游客299万人次,周末单日省外游客突破7万人次。

大数据算法直击用户消费兴趣点,给天水带来了消费热潮,但也让天水被动参与了一场以“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为中心的“闭卷考试”。

继“淄博烧烤”、“二滨宠粉”之后,如何扛起“天天向上”的大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从“抄作业”到“做自己”,展现出不一样的留客之道。

烟火气氛让小镇更加热闹

在天水市秦州区大众路的四合院美味城,等待吃麻辣火锅的游客队伍一直排到了院外的人行道上。有人调侃道:“上次这么多人来天水,还是诸葛亮伐姜维的时候。”

里外三层都被食客包围,海英麻辣烫老板哈海英被“绑”在店里,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深夜,没有一刻休息。

哈海英做麻辣火锅已有20多年,店的味道一直受到当地人的喜爱,但像现在这样一天接待七八百名外地客人还是“史无前例的”。

为此,她动员了好几个亲戚来店里帮忙,表妹萍萍甚至因“管理不善表情”成为了网红。

虽然很忙,但哈哈英也没有放弃把控品质,他会暂时停下手头的工作,准备食材、炒辣椒、熬汤底。

她告诉记者,目前没有开分店的打算,怕招人,影响店面声誉,现在只能尽力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用心做好麻辣火锅,让大家不虚此行”。

在院落另一侧的伊甸麻辣烫餐厅,老板胡小雨不时与食客互动,推荐自制土豆丸子、手擀面,以及呱呱、然然等天水特色小吃。

一位顾客点了麻辣火锅,却找不到座位,胡小雨见状,立即“跳”出店外,商量好桌椅的使用问题。

来自世界各地的互动、拍照打卡的熙熙攘攘、网红的呐喊、清晨排队的熙熙攘攘,这一切让东北小伙子王志勇想起了不久前掀起的“伊尔滨热”。

“来到天水之后,发现这里有很多地方和东北很相似。”在王志勇心里,天水有着“烟火气息”,当地人有着“家乡好不容易红起来了,不能给人留下坏印象”的淳朴精神。

“天水麻辣烫和我们东北的一样,份量足,价格实惠。”王志勇说,他和朋友花了40多元,吃了满满一锅,味道相当不错。

人文情怀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空间

麻辣烫除了刺激食客的味蕾之外,更像一根突然点燃的导火索,引爆了天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想象空间。

有网友评价天水爆红后的一系列服务保障工作是“认真抄作业,认真接流量”。

一些计划前往天水的外地朋友,在出发前就被一系列的“粉丝宠爱”操作,对这座城市的期待值被调到了最高。

兰州铁路局新增兰州西至西安北、兰州西至天水南4趟动车组列车,实施周末开往天水的2对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并于近日开通“天水麻辣烫”旅游专列,开设天水人文历史、特色小吃文化知识等互动节目。

天水机场与天水文旅景点联合推出“十元飞机游伏羲庙”文旅产品;制作天水麻辣烫地图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协调开通“麻辣烫”公交线路和专用出租车;值机前增设“麻辣烫调料”值机信息标识牌,专人现场打包服务,避免对旅客进行二次安检。

抵达目的地后,身着明黄色汉服的演员们以迎宾舞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身着蓝色铁路制服的铁路职工和身着红色马甲的青年志愿者主动提供服务,引导旅客到汽车站乘坐“麻辣烫公交专线”,发放旅游宣传册、发放免费矿泉水等,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一下车就能感受到天水的热情。

“保姆式”拼车车队接送游客,引发“用普通话测试来区分真假游客”的笑话。一位天水市民告诉记者,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他响应号召不开车上班。有一次他在路上等车时,一辆贴心的车辆主动邀请他载一程,条件是他会正确念出“风起云涌”的发音。

各政府部门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实现“一碗麻辣火锅推动天水大发展”——组织人员连夜粉刷墙壁、张贴路标;在天水古城举办系列麻辣火锅“吃货节”活动;开辟麻辣火锅一条街;桌凳、餐具全部换新,确保各个角落卫生;打开党政大院大门,向外地游客免费开放停车位、厕所……

“都说西北粗犷,天水也有细腻的一面。”团秦州区委青年干部何利民用“周到”二字概括家乡这次的表现。

何丽敏是“有心天水”的一名队员,自从天水麻辣烫火了之后,如果单位没有其他工作安排,她就会到四合院美味城旁边的青年志愿服务岗位去值班。

“每天三班倒,每班有20多人值班,为游客提供各项服务。”何利民介绍,志愿者中有大学生,也有各单位青年员工,还有蓝天救援队等专业队伍。大家配合默契,分工协作,才能更好地维护现场秩序,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为使工作更加有序,“新人”们还要参加礼仪培训、天水文化旅游知识培训、了解热门餐饮住宿商圈等,志愿者们脖子上还挂着一块二维码牌子,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打开“吃麻辣火锅游天水”详细攻略。

近期,天水市落实各项服务措施的周到举措还有很多。天水市商务局服务业管理科科长陆洪亮以手机上的“天水麻辣烫保障工作组”为例说,在这个工作组里,文旅、商务、市场监管、宣传等部门会齐心协力,每天汇总游客数量、统计食材储备量,公布网友反馈建议,并第一时间调配资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客观来说,与一线城市相比,天水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住宿空间等方面还有差距,但多数网友选择用鼓励来肯定它的诚意——有人说,只要你心存谦卑、有上进心,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也有人说,看似麻辣火锅火爆,其实火爆的还是童心和热爱。

如何将“流量”转化为“留存”

舌尖上的“麻”“辣”“烫”,感受城市服务的温暖,很多游客发现,天水吸引他们的,是这里独有的城市气质。

和朋友一起从西安开车来到天水的王女士感受到了这座小城市的“慷慨”。她说,为了一顿麻辣火锅,她等了近10个小时,期间一瓶水都没买,还被“烤鸡”、“苹果”喂得“肚子饱饱的”。让她意外的是,在天水还收到了来自陕西的“西凤酒”。

天水除了热情接待游客,也包容文化的碰撞。在“美食节”上,当地政府不仅在天水五县两区设立了美食、旅游线路、非遗、文创等展台,还为友好城市、友好州腾出场地、引流。

天水市秦安县的高台、巫山县的“捣蒜锅”、陇南市白马藏族传统祭祀舞蹈“赤格珠”、甘肃平凉崆峒武术等在古城轮番上演,此外还有甘南藏族自治州、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纯正民族风情”,让游客和市民惊呼“走不动了,根本走不动了”。

将直播镜头对准沸腾的麻辣火锅,在内心深处,真正让山东小伙子迟光杰印象深刻的,是天水“快速的车流下流露出的慢气质”。

这是迟光杰第二次来天水。第一次他停在高铁站,被文创展架上的陶器、景泰蓝、漆器等工艺品所吸引。这次他怀着“也许我的一个动作能火起来”的想法来天水“引流”,但对于社火、罐头茶等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想了很久。

“一个城市的火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一个城市的自信,却只能来自于它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迟光杰认为,正是因为有这份文化自信,天水在突然爆红、爆红之后的运营“很稳”,更加用心、一点一点行动,按照自己的节奏迎接这笔“巨额财富”。

8000年文明史、3000年文字记载、2700余年的建城史是这座西北小城的底蕴,全市42家A级旅游景区更是给游客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天水这颗“隐秘的明珠​​”在互联网的聚光灯下再次熠熠生辉。

每一位天水市民都希望麻辣烫带来的“流量”能成为家乡的“留存量”。在新建成的天水麻辣烫街上,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员工王莉利用下班后的闲暇时间,进行直播,帮朋友的麻辣烫摊位引流。

说着说着,她的话题转到了秦安水蜜桃、秦州樱桃、清水核桃、甘谷辣椒,还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伏羲庙、伏羲创作八卦的卦台山……

“有人说天水是大漠长城长烟,其实是长城上的江南;有人说天水到处都是驼铃声,其实到处都是黄莺啼鸣。”王莉说,天水融汇南北、衔接古今,“天水的风光、特产、文化,都值得推介,让全国人民都看到。”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记者王浩、马富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 年 3 月 26 日,版本 0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