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聚焦“口述历史”。
崔永元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不管他愿意与否,崔永元似乎已经牢牢地漩涡在“说实话”这几个字上。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脱口秀”脱口秀。六年前,通过“重走长征”筹集了1800万元,改善了沿线200多所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他笑骂,骂方轩,借助微博等网络载体评论时下热点话题,甚至高调请农民工吃饭,以吸引社会关注;至于他自己的私人电影博物馆,他保持低调,好几次都避免谈论。“或许,这也是我性格中最大的特点。”他说,他的性格可能来自于父亲的遗产,与母亲的“广泛”教育密不可分。
生活从“说真话”开始。
崔永元1963年出生于天津,是家里四个孩子中的长子,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崔永元总说,他爸爸是军队的政委,是给他影响最大的人。因为爸爸常年跟着工兵大军,养育四个孩子的责任最后落在了妈妈身上。对于他们“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妈妈很烦恼,经常把“打”当成最好的策略,希望能“伤肉打心”。有一次上学,崔永元和几个同学捡起了一条白色的纱布围巾。当时,这条围巾被认为是奢侈品,几个同学在手里传来传去,然后又传回给崔永元。当他到达学校时,他将围巾递给老师,“并因其在收集黄金方面的出色工作而受到表扬。没想到,傍晚时分,崔永元刚走进屋子,妈妈手里就用扫帚打他。现在想想,崔永元说,他不会再记得有血有肉的痛苦,他记得的永远是妈妈的善良:“用现在的教育观念来衡量当时父母的行为,是不公平的。我妈妈不是很受教育,她可能不太了解真相,但我总能感受到她的善良、正直,以及源于母爱的朴实粗鲁。她用一个简单的判断来确定对孩子的要求标准。许多年后,我和弟弟姐姐们相继加入了这项工作,我们得到的共同评价是善良、诚实,甚至有点懦弱。”
1981年,崔永元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5年7月,崔永元从广元书院毕业,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节目报》工作。1986年底,电台综艺部准备了一个新的专栏,叫《正午半小时》,崔永元“磨头一钻”。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因为这次采访,他走遍了全国各地,终于开始了他梦想的记者生涯。后来,崔永元开始“看事情不一样”,想出去做点“私活”。这个对央视做到了。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计划推出一档新的脱口秀节目《说真话》,导演找到一头雾水的崔永元,决定试一试。一位同事说:“他天生就有平民意识,在人群中几乎不可能找到这种气质,但他很有思想,有冷幽默和很强的现场把控能力。按照她的分析,这似乎是崔永元能让《说真话》开局的最大原因。有专家评论说:“《说真话》无疑是中国电视脱口秀节目中的先行者。半年后,《说实话》的收视率一路飙升,成为央视的著名栏目,崔永元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口”。
一个包含 270 个问题的提案附件
在去年的两节课上,崔永元给自己的表现打了 58 分,他说如果他努力工作,即使是 58 分在他心里也是 100 分。现在是他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他说他不会再给自己打分了。“今年只有一个提案,但有 270 个问题。”该提案的 13 页附件是他对两会的建议摘要,公开了他的在线电子邮件地址并征求了网友的建议。“他们有的我们可以直接回复,有的可以出面跟相关部门沟通,再回复,相当于建了一个大型的网上信访局,老百姓反映问题的渠道就会多,而且能帮老百姓的代表委员那么多, 同时帮助政府。崔永元说。
“它可能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有用,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无用,但至少一些声音是有价值的。作为媒体人,有些声音已经被多次表达,但他们在两会上都没有权力这样做。崔永元说。对于他对提案的回复,崔永元对大部分经办单位并不满意,“提案已经回复了,但大多数都是'礼节性回复'。崔永元举了个例子,“比如我给你发短信'我爱你',你回复你'已收到',那是什么情况?不过,崔先生说,他对两项提案的回复印象深刻。一个是关于建立口述历史博物馆的提案,文化部对此非常重视,已经召开了两三次会议,也找来了相关领域的专家。第二个是提议解除对一些因时代原因被禁的电影的禁令,主办方回复说“不同意”。
“我不认为'不同意'是可以的,我不认为代表和委员会成员的每一个建议都必须被采纳,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如实回答。”我们不怕被拒绝,我们害怕忽视我们。崔永元说。我认为委员的一句话、一个提案或一个建议可以帮助很多人,这样想的时候我会非常努力。也希望大家都尽力而为,不要来享受,不要来参加同学聚会和家乡协会,否则会让人太失望了。至于未来五年是否会再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说,“如果你觉得这是一种荣誉,那你不让它当心,你一定会感到不舒服,如果你觉得做好本职工作是一种责任, 那么如果你做得不好,你可以履行你的职责。”
对口述历史的焦虑
口述历史是 Choi 的梦想之一。
2001 年,崔容元前往日本查看日本口述历史集,当时他对这个主题了解不多。第二年,崔永元因为个人兴趣,开始收集电影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他发现老电影人的个人历史和电影的个人经历都是一段历史。
“如果你熟悉中国电影的历史,你可能也熟悉中国历史,所以我们把中国老电影人的访谈做成了口述历史访谈。”崔永元说,“我们用影像记录过去时代的那些人物和事件,几千年后,我们仍然可以利用这些资料进行研究,从而看到时代的变迁,只有这样,才能对时代有更深的理解。崔永元表示,他已经与中国传媒大学签约,希望建立中国第一家口述历史博物馆,向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开放,供他们在撰写论文或专著时使用。
施工最难的部分是软件,志愿者需要对近 10 万小时的视听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和分类,提取关键词,并校对文本。“这需要大量的精力,估计需要 20 年的时间才能整理出目前收集到的材料。”崔永元说。
除了电影史,蔡永元还制作了外交、留学、知青、战争、音乐和私营企业家的口述历史。在他看来,这个耗费巨大精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庞大工程,短时间内毫无前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它有多重要,但我每天都会焦虑,睡不着觉。我们希望与时间赛跑,采访更多的老人,更多地了解历史事件,让后人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资料,更接近历史的真相。崔永元说,目前有 110 多名老年人在等待他们的采访,“如果我们能在三年内收集到 60 人,那也算是成功了,因为老年人都老了,他们等不及我们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