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行政专业能力考试逻辑判断:如何巧妙辨别真假陈述
暑假作业
15 个面试问题示例
半月政治
集中招聘面试课程
在备考公务员考试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类题,其特点是几个人说一句话,最后标明上面的句子中有多少是正确或错误的。在考场上,我们该如何快速解答这类题型呢?今天中公教育就带你走进真假词的世界。
对于判断真假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矛盾关系来快速解答。矛盾是指两个命题之间永远满足一真一假的关系。答题时,第一步是找到题干中的矛盾,判断真假语句在哪两句话之间。第二步是绕过矛盾,判断剩余句子的真假。第三步是回到矛盾,判断真假。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总结为“第一次找到,第二次绕过,第三次回到矛盾中”。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题目来实践一下。
案例一:某慈善基金会收到一笔未署名的捐款,经多方调查,发现该笔捐款确系林川、吴飞、郑富、郭博四人所为。但问询时,林川说“我没捐”;郑富说“吴飞捐了”;吴飞说“郭博捐了”;郭博说“不是我捐的”。
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那么以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A.林川说的是实话,是吴飞捐的
B、林川撒谎了,钱是林川捐的。
C.吴飞说的是实话,是郭博捐的
D.郑太太撒谎了。钱是郑太太捐的。
【中工解析】B.步骤1:找出矛盾处。根据题意,吴飞与郭博的说法互相矛盾,因此两句话一个为真,一个为假。步骤2:回避矛盾处,判断其余说法的真假。根据题意,只有一句为真,因此林川与郑富都撒了谎。由此可以确定林川捐了钱,吴飞没有。步骤3:回到矛盾处,判断真假。根据题意,只有林川一人捐了钱,因此郭博的说法为真,吴飞的说法为假。因此,本题答案为B。
上面的问题涉及一个真相和三个谎言。如果有两个真相和两个谎言,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示例问题。
例2:小张、小李、小王、小贾在公园打棒球时,田老师家的玻璃被打破了,田老师怀疑和他们有关,就分别询问了他们四个人,四个人的回答如下:
小张说:“你家的玻璃不是我们打碎的,跟我们没关系。”
小王说:“小李和小贾至少有一个是无辜的。”
小李说:“我只能告诉你,打碎你杯子的人肯定就在我们当中。”
小贾说道:“田老师,你一定要相信我,真的不是我弄坏的。”
如果四个人中有两个人在说谎,另外两个人在说实话,我们可以推断:
A.说真话的是小张和小王。
B.说真话的是小贾和小张
C.说真话的是小李和小王
D.说真话的是小佳和小李
【中工分析】C.步骤1:找出矛盾。根据题目信息,小张和小李说的话是互相矛盾的,所以这两句话有一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步骤2:回避矛盾,判断其余句子的真假。根据题目信息,有两句真话和两句假话,所以小王和小嘉之间也有一句是真的,一句是假话。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来判断:假设小嘉说的是真话,那么小王说的也是真话,与“小王和小嘉之间也有一句是真的,一句是假话”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小嘉说的是谎话,小王说的是真话,所以小嘉打破了玻璃杯。步骤3:回到矛盾,判断真假。根据小嘉打破玻璃杯,小李说的是真话,有人打破了玻璃杯。所以说真话的是小李和小王。说谎的是小张和小嘉。所以本题答案为C。
对于只有一个正确陈述或一个错误陈述的题目,我们只需要使用矛盾法来解答。对于有两个正确陈述和两个错误陈述的题目,我们需要在矛盾法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假设。希望大家在学习中勤奋练习,掌握解答正确和错误陈述的技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