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与推理:简单逻辑——做个能判断真相的福尔摩斯
在公务员考试中,题目会给出一些句子和判断,而要求我们根据给出的条件判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的题目一直都是考点。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这类题目是考试中很难突破的瓶颈。真假难分往往导致直接放弃,转而关注其他题型。其实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没有一道题目只有简单题,真假推理也是如此。难易程度是我们不断强化能力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对于真假题,我们往往需要先选择一个切入点,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判断句子作为切入点。二是通过假设给出的条件是真还是假,恰当地判断其真假,最终推断出正确答案。
例子:
古时候,有一座小镇,镇上只有君子和小人,君子只说真话,小人只说假话。一位知道这一点的游客来到小镇,遇见了甲、乙两个人,他问甲:“谁是君子,谁是小人?”甲回答:“要么我是小人,要么乙是君子。”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A. A和B都是绅士。
B. A和B都是恶棍
C.A为君子,B为小人
D.A是小人,B是君子
答案与分析:A.因为问题中游客问的是A和B之间的情况,而城市中只有君子和小人,没有其他的情况,也就是说A说的话只有两种,要么真,要么假。此时我们可以假设A说的是真话。A是君子,A的话内容为真:“要么A是小人,要么B是君子”为真。根据关系或关系,其中只有一个可以为真。此时A和B都是君子。
假设:A是小人。此时A在说谎,即A讲话的内容是假的:“要么A是小人,要么B是君子”是假的。此时可以得出A不是小人,B也不是君子,这就和改进中的假设相矛盾了。假设不成立,也就是说A不能说谎,A也是君子。
所以得出结论:A、B都是绅士。
在同类题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当我们选择假设法解题时,一定要按照题干给出的条件进行,不能理所当然地代替主观思维。如果条件运用正确,假设自然能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正确答案。如果假设运用错误,我们可能陷入不得不反复推理却找不到答案的境地。因此,我们需要多尝试不同的推理思路,更好地掌握用假设法解题的窍门,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