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领导听不到真相的“错”在哪里?
中央党校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发表杨天石署名文章《如何让领导听真话是一件大事》。 杨先生在文章中说,治国安邦当然要听真话,不听假话,这首先要为人民讲真话、讲真话创造条件和环境。给真相一个传播的机会。 (《学习时报》4月9日)
近年来,媒体上时不时出现领导人听不到真相的消息。 不久前,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深入基层调研。 途中他遇到了一位住户,询问了当地的情况,并对当地的做法表示赞赏。 但后来接到相关人员的电话,说该居民已被基层领导告知。 这让李源潮很疑惑。 途中遇到的随机询问点怎么可能是基层精心“指挥”的呢? 无独有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也在广东省政协座谈会上感叹,“我未必总能看到真实的情况”。情况,我可能并不总是听到真相。”
从有关报道中我们知道,群众和基层干部不敢或不愿意说真话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主要“着眼点”还是在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本身。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者在听到赞美之词时会感到高兴。 当他们听到“令人反感”的真相时,他们认为这是“噪音”,经常批评他们“无视大局”“不维护团结稳定”; ETC。; 有的甚至找机会对那些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的人进行报复。 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不少干部群众为了自身的“安全”而隐瞒真相。 随着时间的推移,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谎言、大话、空话越来越多。
有一个典故大家都很熟悉。 据《古文纪要》记载,李世民时期,有一位忠诚正直的批评家,名叫裴矩,敢于进谏。 这位王在隋朝为官时,是个谄媚、媚人、阿谀奉承之人,一味千方百计讨好隋炀帝。 但到了唐代,他却一反常态,经常对政务发表不同意见,有时甚至敢当面与太宗顶撞、争论,成为著名的批评家。 许多人对他反复无常、反常的行为感到困惑。 后来,元朝著名宰相白同对裴矩的政治轨迹进行了生动而透彻的阐释,“圆碗成圆,方碗成方”。 这就印证了“上善下恶”这句话。 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不难想象,一些干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多讲成绩,少讲问题。 即使在谈论问题时,他们也明显有所保留。 有的甚至把问题当作成绩,或者一口气说出来。 当一举一动都是根据领导的眼光,如何说话是根据领导的好恶来决定时; 当一些领导人雄辩的工作报告大多是大话、陈词滥调、空话时。 没有一个字是错的,但没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 当事实与实际情况相符时; 当“说真话者必遭殃”、“报喜者喜、报忧者悲”,而说假话的人会受到嘉奖,甚至事业蒸蒸日上、升迁时——谁愿意做一个呢?那个说真话的“白痴”? 恐怕就算想听也没有人愿意说实话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说谎多、说真话少,实际上就意味着听真话的人少了。 营造讲真话氛围,关键是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讲真话、听真话、善待他们。 凡是说真话的人。 这不仅是领导干部道德品德的问题,也是党性原则的问题; 不仅体现工作作风,更体现思想作风。 当务之急是相关制度要及时跟进,让敢说真话的同志得到鼓励和保护,让说谎的同志按照党纪政纪严惩不贷。 对情节特别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也必须予以处罚。 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如此多管齐下,对症下药,“假、大、空”就会消失,越来越多的人会说真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