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发展可复制:《十万个冷笑话2》为何能盈利过亿?
“至少我们是第一个票房过亿的。”说起这句玩笑话,优妖奇CEO董志玲还是有些自豪的。在新片《十万个冷笑话》(以下简称《十个冷笑话》)中,编剧给以友好角色出演的喜羊羊安排了一句台词。这句话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喜羊羊是第一部票房过亿的中国动画电影,二是指《十个冷笑话》是第一部票房过亿的中国青春动画电影。
优瑶期CEO董志玲
今天(8月18日),《十万个冷笑话2》上映。回忆起两年前的《十万个冷笑话1》,董志玲表示,虽然影片最终票房过亿,但作为制片人,他觉得对影迷们还是有亏欠的,其形象在今天看来有些过于简单。虽然影片以1000多万的投资就获得了过亿的票房,但董志玲认为,如此高的回报,从影片的质量上来说,并不完全合理。情感加持下的包容度、题材的相似性不足等一系列外在因素,共同促成了《十万个冷笑话1》的成功。
如果将时间拨回到2012年,作为有妖气推出的第一部网络动画,尽管资金和制作水平都非常有限,但《石冷》确实给当时充斥着低质量作品的市场带来了一丝清凉。这种独特的喜剧表达形式为《石冷》积累了一批粉丝。2013年8月,这些粉丝在短短几天内通过众筹为《石冷》电影筹集了100万元制作资金。众筹的成功也让包括宣东、万达在内的出品方看到了《石冷》的市场潜力。最终,首部电影以1.2亿元的票房成为当时国内首部票房过亿的青春动画电影。
尤瑶琪的《石冷》电影开机时,就宣布了三部曲计划,第一部的意外成功也给《石冷2》带来了挑战,可以说,第一部越成功,观众对第二部的容忍度就越低。
与此同时,近两年国产动画市场风云变幻,《大圣归来》上映,票房近10亿元,《大鱼海棠》也以5亿多的票房收官。相比过去,过亿的票房收入依然让人兴奋,但已经不再那么新鲜了。虽然不是每一部动画电影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们无疑提升了观众的原创标准。
《石冷》似乎与以往的大片基因完全不同,在立项初期的策划上,并非完全按照导演的灵感来做,而是从一开始就按照商业发展的逻辑来做。“虽然我们也有情怀,但还是更愿意把商业性放在第一位。”董志玲告诉《三生》。对游瑶琪来说,更重要的是找到可行的模式,打造一部可以被商业复制的动画电影。它不一定能成为一部大片,但意味着更高的成功率,这或许是大多数国产动画电影所需要的。
消耗品和不可重复的命中
《十冷1》投资1000万元 斩获1.2亿票房
《石冷1》上映半年后,《石冷2》正式开机,有一个共识是,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情怀已经耗尽。情怀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降低原有的标准,但也是消耗品,很多时候甚至是一次性的。
尤瑶琪对此的感受比谁都深。“因为我们在《石冷》系列的开发过程中,也吃过这样的亏。”董志玲说,五年前《石冷》系列播出后,评价一直在涨,但达到一个高峰后,就开始下滑。这个高峰出现在石冷和周杰伦的合作中。“粉丝们觉得我们有钱,能请到周杰伦,对作品的容忍度很快就下降了。”
在董志玲看来,情怀只是在成功之前获得粉丝的支持,而一旦你成功了,爆红了,这种情怀就不复存在了。因此,风险控制是优雅奇在电影《石冷》整个发展过程中做的第一件事。
《石冷1》的制作及宣传投入仅有1000万元,第二部虽然增加了数倍,但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董志玲称,这是为了保证系列发展计划能够继续下去,不会因为某部电影的亏损,导致整体计划被搁置。
妖气影业负责人陆鹏也告诉三生,低风险会给IP的开发提供更多的试错空间,但只有这条产品线能够延续下去,创作团队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突破。
有妖气把《石冷》当成一个长期项目来规划,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希望能够更加稳健地向前推进。在第一部成功之后,《石冷2》的制作经费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石冷1》的利润,而这样的做法在《石冷3》的创作中也会延续下去。包括随着制作经费的逐渐增加,《石冷》在画面和故事方面也会不断进步。在这样的逻辑下,董志玲希望《石冷》能够逐渐进步,不要指望一炮走红。“我也会跟员工说,不要指望一炮走红,因为这真的不是光努力就能做到的。”
因此,虽然《石冷2》的投资比《石冷1》增加了一倍,但有妖气还是将其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数字。董志玲透露,只要票房过亿,《石冷2》就不会亏钱。第一部的成功,加上有效的风险控制,让资金进入比以前容易得多。“我们把风险控制做得不错,保证不会出现巨额亏损,盈利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投资的。”董志玲告诉《三生》。
风险的控制还体现在团队成员的磨合上。相比《石冷1》,《石冷2》的制片人几乎没有变化,依然是艾尔广场出品,北斗企鹅负责配音。董志玲告诉《三生》,团队重合度很高,是因为长期合作形成的默契可以降低风险:“国内有很多公司成功之后就解散了,所以他们接下来成功的基础其实就没有了,希望《石冷》能有这样的团队积累。”
基于大数据,可复制的成功
雷神的创意来源于doge表情,在笑话设定中属于第三层级
在有效风险控制的背后,《石冷》要做的,是找到最大的受众群体。这个IP整体的商业开发逻辑,都是基于市场需求数据。“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创作团队缺乏市场意识。有时候,导演虽然有很好的想法,但可能意识不到谁在看他的电影,谁想看他的电影。”吕鹏说。
作为优妖旗影业的负责人,吕鹏还兼顾优妖旗大数据计算的相关工作。优妖旗是极少数在作品上线初期就对用户数据进行追踪的公司之一。这些数据来源多种多样,有的来自优妖旗自有的漫画平台,有的来自动画剧集的反馈。在电影筹备期间,不断更新的动画剧集为IP保持了一定的活跃度,也为分析提供了大量的用户数据。此外,吕鹏表示,自己还通过万达院线获得了《石冷1》的观众数据,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进行用户画像,并反向指导电影的创作。
“我们对《石冷》有非常完善的用户体系,包括谁在看、原著粉与非原著粉的比例、年龄构成等。比如《石冷1》的用户集中在17到24岁之间,三年后则在20到27岁之间。因此,我们可以推算出三年后他们会熟悉哪些梗、哪些内容能让他们产生时代共鸣。我们会把这些内容全部提供给电影的主创团队。”吕鹏告诉《三生》。
《石冷2》中数据在引导内容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笑料的设置。这些看似随意的笑料,其实都是在数据的引导下完成的。陆鹏表示,《石冷2》的笑料设计有三层逻辑,对应三类受众。第一层是原著粉,电影第一部中的时间鸡、原著漫画中小金刚的设定都属于这一层;第二层是核心受众,柯南、头文字D都属于这一层,通过年龄的判断,放置一些能与其时代产生共鸣的笑料;第三层是一些常见的笑料,比如雷神的上海话、doge的表情等。这一层用来拓展和打动更多边缘潜在受众,为票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只是提供数据,具体剧情怎么设、笑料怎么设计,导演会和创作团队一起商量。”吕鹏说。
当国内大多数动画制作人还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期待用自己的创作来试探市场的反应时,《石冷》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条路一旦确立,无疑将为国内大多数想做动画电影的人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检验这一模式的标准是《石冷2》的票房。董志凌在手机里输入了一个数字,这是他对《石冷2》票房的预测。由于电影即将上映,他显得有些紧张,他把这归因于第二部电影投资的增加。
吕鹏则显得更加自信,而这份自信来自于试映数据的反馈。在这些试映中,他精心安排了人员的构成比例,然后逐一验证了之前的想法。结果与他的预测高度一致。“大家都能把我们之前埋下的笑料拿出来,这是成功的基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