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全国调整:广东独揽四成,哪些省市受益最多?

2024-09-21 -

中国丑男丑女最多的十个省份_中国出丑女的省份_哪个省丑女多

中国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8.9%,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首次超过14%,意味着全国每5-6个人中就有1名老人。

人口老龄化是难以扭转的趋势,其影响不仅仅限于经济,对养老金的影响更为直接。

目前,我国很多省份当期养老金收入不足以覆盖养老金支出,一些老龄化形势严重、年轻人口不断外流的省份甚至已经耗尽了过去几十年的历史盈余。

如何弥补养老金缺口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此,全国养老金调节制度应运而生,成为继财政转移支付之后又一重大区域调节手段。

养老金转移支付,谁是最大贡献者?

01

2022年全国各省养老金发放情况如下:

2022年,全国21个省份共计缴纳资金2175亿元,弥补其他省份(含兵团)的养老金缺口。

虽然有近三分之二的省份是捐款者,但只有广东、江苏、北京三省的捐款额分别超过了100亿元,三省汇款总额占比约为65%。

其中,仅广东就缴费885.11亿元,占比超过40%,是全国缴费最多的省份。(详见《官宣!中国首个12万亿元省份诞生》)

近3年来,广东已向全国转移养老金资金2000多亿元,使广东成为全国经济、财政、人口第一大省,也是全国养老金转移支付第一大省。

同时,全国共有11个省(含兵团)享受养老金转移支付优惠,除湖北外,其余均位于北方。

其中,湖北已连续3年获得养老金转移支付补助,主要受疫情影响。

后疫情时代,随着经济回暖、人口回流,未来湖北有望成为净贡献省份。(见《华中人口第一大城市再易主》)

总体来看,东北三省受益最大。

在养老金转移支付总额2175亿元中,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区分别转移支付821.58亿元、819.90亿元、237.60亿元,三省区合计占86%。

过去几年,东北三省是中央调整养老金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丑男丑女最多的十个省份_中国出丑女的省份_哪个省丑女多

毕竟,这里是全国率先遭遇“低生育+老龄化”问题的地区,也是年轻劳动力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02

哪些省市养老金基础最强?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市场发育程度、巨大的人口结构以及人口流动性改变了各省的养老金结构,决定了不同省份的养老金状况。

这是2020年全国各省养老金“底数”:

从各省结余来看,广东遥遥领先,养老金储备总额高达1.23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是另一个10万亿元经济大省江苏的3倍多。

继广东之后,北京、江苏、四川、浙江位列前五。这是全国养老“底子”最雄厚的五个省份。

相比较而言,养老金“基础”相对较弱的5个省份分别是:

宁夏、辽宁、西藏、青海、黑龙江。

其中,宁夏、西藏被列入名单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较小,相对于总人口和退休人口规模,养老金总体上还是富余的。

黑龙江、辽宁、青海、吉林、天津等省份的养老金结余已基本消失,均在400亿元以下。

其中,黑龙江与广东正好相反,是全国唯一一个将历史盈余全部用完的省份。

黑龙江养老金收入连年处于赤字状态,历史积累前几年已耗尽,目前累计盈余为-368.9亿元。

这背后,黑龙江的经济、人口形势相当严峻。

2021年,黑龙江出生率仅为3.59‰,死亡率为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低于日本、韩国等低生育率地区。(见《大拐点!16省人口开始减少》)

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再减少46万人,10年间累计减少646万人。

03

哪些省份养老金面临“触底”风险?

与历史余额总量相比,应付月数更能准确衡量各地养老金可持续水平。

以下是2020年各省养老金可发放月数排名:

中国丑男丑女最多的十个省份_哪个省丑女多_中国出丑女的省份

可以看出,养老金可持续性最好的五个省份分别是:

广东、北京、西藏、云南、安徽。

养老金支付月数存在风险的五个省份是:

内蒙古、吉林、青海、辽宁、黑龙江。

一般而言,养老金的可持续性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与老龄化速度成反比,同时也受到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影响。

此外,职工养老金的负担能力与各地区的城镇化率、产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广东是典型的省份,具备上述特点:经济发达、老龄化程度较低、人口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不断涌入,使得广东位居全国养老金金字塔的顶端。

江浙沪三省面临经济与人口老龄化的矛盾。

和广东相比,长三角最大的短板就是人口结构。我们在《中国城市发展大趋势》一书中用“20岁是珠三角,40岁是长三角”这个说法非常形象地概括了两地的人口结构,这也是造成两地养老金状况差距的原因。

据最新统计公报,江苏、浙江、上海三省的人口出生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自然人口甚至首次出现负增长,广东的人口自然出生率则位居全国前列。

江苏、上海的老龄化率均已攀升至17%左右,浙江也超过14%,广东只有9%左右。(见《长三角也开始‘东北化’》)

同样,云南和西藏凭借较低的老龄化率脱颖而出,跻身可持续发展省份前五名。

有些北方省份三项都失去了,所以养老金情况最为严峻。

近年来,北方不少省区经济面临水资源挤压、增长动力放缓和低生育、老龄化、人口流失的三重困境。

据《大拐点!16省人口开始呈现负增长》一文分析,2021年,全国超过半数省份常住人口减少,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北方省份,东北三省情况相对最为严重。

数据显示,黑龙江、辽宁、青海、吉林、内蒙古等省份工资应付月数均不足4个月。

这些省份基本上都是国家养老金转移支付的受益者。

04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战略。

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国民养老金体系是否存在“赤字”风险?

短期内不用担心,这是共识,毕竟全国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4.8万亿元,可以支付14个月左右。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未来几年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根据社科院的报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目前赤字将在2028年出现,2027年累计结余将达到峰值,2035年将完全耗尽。

为此,我国拿出了养老金全国统筹、国有资产配置、财政补贴、延迟退休等一系列政策储备。

一是逐步延迟退休,未来退休年龄可能延迟至65岁。

延迟退休可谓一举两得,既延长了员工缴纳养老金的年限,又延迟了领取养老金的时间。

当然,由于涉及问题范围广泛、利益关系复杂,延迟退休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逐步推进。

按照国际惯例,退休年龄一般每3至6年推迟一年,这意味着最迟到2045年,男性的退休年龄将推迟至65岁。

二是财政补贴、国有资产配置充实养老金成为主流。

不管是财政、国资还是其收入,都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性,用来充实养老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财政补贴由来已久,但国有资产配置才刚刚开始。

据财政部介绍,2021年年初,中央本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全部完成,共划转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1.68万亿元。

据测算,这些国有资产每年可带来约200亿元的红利,虽然这对于平衡养老金收支缺口作用尚有限,但已迈出了第一步,未来的可能性无限。

05

国民养老金转移支付公平吗?

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人口状况和流动模式各有不同,导致地区间养老金分配不均衡,这也是养老金全国统筹的现实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地方出现赤字,其他地区就有补贴的义务,养老金转移支付之所以合法,是因为各大国家都在玩同一个游戏。

一方面,沿海主要省份的背后,并不缺乏其他省份劳动力的贡献。

广东、浙江、江苏等地都有大量的流动人口,这些青壮年劳动力不仅为这些大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他们的养老金也留在了当地,通过转移支付来平衡显然是必要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浙江两省流动人口规模分别达到2962万人、161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部分流动人口大多来自中西部人口大省。

另一方面,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贡献程度不同,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平衡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正如《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分析,中国有经济大省、能源大省、农业大省。

在工业、金融、养老金等方面,东部地区是主要贡献者。在能源、粮食安全等方面,北部和西部地区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见《这些北方省份的重要性远超乎想象》)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东部地区的贡献,也不能忽视西部和北部省份对经济基本盘的重要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