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和旅游局已成笑话
朋友们,最近我在网上只看到一件事。
看看今天当地文化和旅游局都在做什么。
这几天真是被文旅编辑逗乐了。
自二斌大年初一三天赚60亿以来,全国网友们羡慕嫉妒恨的同时,还不忘疯狂转发自家的文旅局。
国家文化和旅游局全线参与
卷起来!
首批滚存的是全国各省文化和旅游局的账目。
网友们熬夜对自家的文旅平台进行了全面排查。
有民众觉得这个名字比较难找,要求文旅编辑尽快更改名字,以便让更多游客更容易找到。
有人觉得数据太差、宣传太少,直接问宣传不足有什么问题吗?
@文旅账号也高度赞扬了游客的批评和建议的帖子。
他不仅给出了营销方向和沟通建议,甚至想直接去主任家里和他聊天。
网民忧心家乡,“山河四省”纷纷在网上发文,持有短视频号疯狂采集数据。
神剧之争在河南打响,河南人嫌自家的宣传片太老套,直接在评论区喊话:让你们的00后编辑过来。
00后整顿职场意味着什么?Z世代互联网意识最强:
河南旅游一天发布100个视频。
小编在网上疯了,今天不是电脑就是我在抽烟,直接引发了四省内赛的小高潮。
山西文旅看到这个,半夜睡不着觉。
我不知道剪辑师和剪辑师是不是三班倒,但是他们凌晨三点就开始更新视频了。
虽然发布的视频有几十条,但在最后的几分钟里,平均每分钟都会更新一条视频,主旋律是“河南睡了我不睡,我睡了河北也不睡”。
压力在河北。
河北的一位网友看着其他三省的战况,假装可怜自家主编,留言说不用太辛苦,一天更新三十篇就够了。
结果编辑在线回应:“我给你个数,60。”
随后他在一天内发布了70多个视频,不仅超额完成了KPI,还获得了当地网友的好评。
山东文旅连续几天被自家网友diss。
尔滨出名之后,山东人急得跳了起来,我们这里都下雪了,又是在海边,怎么就不能带着呢?
下一秒,山东文旅的主编就给出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连夜制作出一段说唱宣传片,打破了当地人的防线。
为了接近二斌,山东不仅用说唱风格呐喊,还改姓董,以拉近关系。
虽然接地气地喊一声,改个姓氏也没什么大不了,但至少这波活动直接让山东文旅上了热搜第一。
四省天上地下打了好几天,键盘基本都冒烟了。
文化旅游创意无极限,网友期待量变引发质变,引发全国人民的关注。
就在大家热衷于跟随文旅宣传片观看时,埃尔滨市文旅局局长在冰雪大世界里跳起了舞蹈。
娴熟的动作、热烈的氛围,彻底点燃了网友们的热情,还趁机把火力转向了自家的文旅局局长。
“我们云南省文旅局的局长,可以生吃野生菌!”
“山东省文旅局局长十分钟就能爬上泰山!”
“甘肃省文旅局局长可以一边表演敦煌飞天,一边做牛肉面啊!”
线上竞争已经很激烈,甚至有人在线下暗中较劲。
四省团战刚刚结束,我们回头一看,却见兵马俑上街跳起了第三主题舞。
过去五千年都是第三主体统治的,这个繁华的时代正是你所希望的。
游客们四处张望,想把行李放下去二滨,但还没有决定最终的目的地。
结果看到洛阳用美女陷阱,派帅哥到地铁、高铁等地方接待游客。
不仅说“公主驾到”,还要求人手抬轿子,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好处。
随着美人陷阱的施展,团战正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有的人cos成妲己,来到自家的景点,扮演美女NPC;
还有一些男学生为了给自己的家乡增加知名度,专门去当志愿者。
其他省份仿佛抄袭了这份功课,纷纷派出自己的帅哥来“勾引”全国各地的游客。
网友们在看热闹的同时,也在打赌,看哪个省份能够成功拦截下一波流量。
流势凶猛,潮起潮落
看得出来,各地文化和旅游产业在这股热潮中下了很大功夫。
所有相关人员都加入了战斗,甚至还用上了美人计。
帅哥们站在寒风中,秀出腹肌;
大姐蒙上自己的眼睛,和NPC玩捉迷藏游戏。
帅哥美女引来人流。
不过,就在文旅局拼命炫耀自己的技术的同时,“美人陷阱”也引发了争议。
有人认为,文旅部门走上了歧路,从吸引到“引诱”,从巧妙夺取到“暴力夺取”,有那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可以展示,却非要把城市搞得“有趣”。
也有人坦言自己是被美景吸引,不过这并不影响后续的行程,玩玩交通也没什么坏处,毕竟是21世纪了。
其实双方的观点都有其依据,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被关注,希望在文旅展上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或许,我们真的太急于借助这一波流量去改变一些东西了。
然而,以貌取胜毕竟不是长远之计,旅游推广不应只局限于外表的吸引。
想要应对如此巨大的流量,实力和运气都必不可少。
九寨沟这样的地方,既有受欢迎程度的运气,也有让游客玩得舒服的能力。
国庆假期,有网友去了九寨沟,连连惊呼这是她见过的接待能力最好的景区。
我以为黄金周期间会很拥挤,但检票口有20个闸口。
每个小景点都有调度员和礼貌的工作人员维持秩序。
厕所也很干净,门口随时都有清洁阿姨等候。
这附近的酒店不会多收客人的费用,就算是节假日,价格控制也很严格。
前段时间哈尔滨很火,我看到一个哈尔滨人发了一条朋友圈:
2023年冬天,我看到家乡车水马龙,冬天不再是我厌倦的枯燥景象,我为它高兴,又害怕它会消失。
确实,从去年到今年,从淄博到哈尔滨,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在交通中崛起,变化之快如云烟。
高温过后,城市的命运将会如何?
如今在淄博,很多烧烤店都挂出了“有售”的牌子。
“来淄博吃烧烤”听起来像是前世的流行语,淄博幸运地成为了网红城市,却没能改变交通如沙的最终结局。
冬天过后哈尔滨怎么样?
当天气转暖、冰雪融化时,哈尔滨将成为一个季节性城市,还是一个受交通驱动的一次性城市?
这不仅是淄博、哈尔滨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所有城市面临的挑战。
旅游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事业,承载着每个人对远方的期望。
交通给城市带来机遇,城市的旅游服务和设施也必须能够抓住机遇。
让事情发生是一种营销手段,但它不能是目的。
对于这波热潮,你怎么看?
【天天有礼物送】小编会从这篇文章中挑选一条心声,赠送2024年第3期青年文摘一本哦~
作者/宇宙紫微星 牛晓玲
原文编辑/蒋江
设计/JANE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