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就进人大!初试404分的尖子生:别信“战线别拉太长”鬼话!
今天小杰整理了一个
考研全年时间规划☟
在计划表中,我们认为一月和二月
现在对于肖伙伴们来说正是明确自己所报考院校的重要时刻。
同时,必须全面掌握考试内容
最好在寒假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一些基础的复习。
但有些肖朋友可能觉得
1月份考研就要开始了,现在开始准备还太早了!
很多人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复习
那么战线延长太长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这个问题其实要看你自己的情况。
但为了给各位肖伙伴提供参考
肖姐特意请了一位
一名从二月初开始备战法学硕士考试的优等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本文来自微博@ople
录取的优秀学生将从以下方面
☞ 个人信息
☞法律考试选择
☞择校建议
☞考试准备材料/课程
☞时间规划
☞考试分析与背诵
☞ 22名免费法学硕士组
详细记录她漫长的备考历程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01
———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经验帖————
我本科就读于南京一所非重点高校,法学专业,报考中国人民大学。第一轮总成绩404分(专业基础课124分,专业综合课121分,政治82分,英语77分),排名第6。第二轮总成绩306分,排名第3。加权后,我排名第4。
那一年我没有考律师,专心备考研究生。我通过了四六级,四级成绩550+,六级成绩610+。大学四年,虽然没有什么亮眼的成绩,但学习态度还算勤奋,GPA排名也比较稳定。高中读的是文科,政治基础还可以。
02
———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经验帖————
是否可以同时准备考研和律师资格考试,大概是所有法学院学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在准备前期也是很迷茫的,看了各种经验贴,问了无数的学长学姐。
总结我这次考研的亲身经历,以及同学们的真实经历,我的建议是:请一定要评估好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
如果后期很难保持头脑清醒和精力充沛,我从始至终的建议是放弃律师资格考试。一个很现实的因素是准备时间紧迫。
能否合理规划自己的备考时间,如何避免两门考试相似知识点在脑子里产生冲突,以及律师资格考试结束后如何调整和恢复自己的心态,这些问题都需要提前思考清楚。
所以,如果你没有信心兼顾两者,那就专心考研吧。
入职后,我有近半年的时间准备律师资格考试。凭借我在法学硕士阶段积累的知识储备,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并不难。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条比较合理的路径。
03
———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经验帖————
选择学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校的专业实力、复试分数线、地理位置、区域认可度等等。这些方面在之前的经验贴里已经介绍的很详细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主要想提醒大家以下两点:
1. 提前对比目标学校的复试名单和最终录取名单,计算出复试差异率,也就是复试淘汰率,这样可以估算出初试需要考多少分才比较稳妥。
2、提前了解目标学校复试形式及方式,法学硕士是按照初试、复试两个阶段的分数加权分配比例录取,以最终综合排名为准。
小Tips:关于法学硕士院校选校信息以及法学硕士院校申请难度排名,小伙伴们可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进行指导☞。后续我们会陆续推送专门整理的全国法学硕士院校招生信息表,供大家作为选校信息的参考,小伙伴们记得看哦~
04
———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经验帖————
专业课程
①信息
☞《法律硕士(非法律)专业学位联合考试解析》
毋庸置疑,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本。目前只有一个非法律版本,适用于法律和非法律学生。
每年的最新版本要到九月份才会发布,这个阶段用前一年的版本来复习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两年的内容变化不会太大。最新版本发布后,各机构都会出新旧版本对比的补充材料,到时候打印出来附在旧版的分析上就可以了。
☞《法学硕士联考历年试题及答案详解》
有两本书,一本是法律的,一本是非法律的,按年份编的。建议两本都买。两者唯一的区别是第一次考试的题型和分数分布,考试范围完全一样。
从历年的考试题型来看,两者的重合度极高,出题者出题时通常会互相参考。非法律课程考查的知识点,可能在次年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法律课程的题目中(反之亦然)。因此,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备考,尽量把所有真题都认真透彻地做一遍,毕竟真题才是最有价值的,是任何模拟题都无法替代的。
☞《法学硕士入学考试(法律、非法律)历年试题分章节分类详解》
按章节编写的真题,包括法律和非法律的真题,都编在一本书里。按章节编写的真题的好处是可以随心练习、随查随答。如果某一章节的知识点不够扎实,或者理解薄弱,可以反复练习这部分真题,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
这本书推荐用于期中备考,复习完每门科目后可以练习对应的题目。历年考题留到备考后期,等到每门科目的体系框架搭建好,知识点熟悉了再用。冲刺阶段记得留过去三年的题目进行模拟训练。
☞《法学硕士(非法律专业)联考考试大纲》
人民大学发布的绿皮书通常在备考初期使用,在传统的听网课—看讲义—做练习的模式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培养对知识点的敏感性。
当然,练习的质量没法和真题相比,难免会有错题;另外一个缺点就是书很厚,题目数量多,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这本练习册。
②名师推荐课程
☞ 民事法:杨硕
杨硕老师的授课风格应该大部分同学都能接受。节奏适中,讲解清晰,讲义读起来舒服,还辅以必要的案例帮助理解。借助老师对立法背景或实际案例的介绍,可以对法律条文形成更透彻的理解。
☞刑法:陈永胜、余跃
如果要挑出陈永胜老师的课有什么缺点的话,大概就是讲得太慢,容易让人昏昏欲睡(所以我的语速都是两倍),不过优点大于缺点,还是很推荐的。
俞越教授现在在法学硕士圈越来越被认可,他的讲座不拖沓,内容丰富,而且他的微博上不定期会针对一些前沿的刑法问题和法学硕士难题进行问答和总结。我觉得两位老师的讲稿都很有用,我轮流听了两位老师的讲座,讲稿相得益彰,可以说把刑法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了。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任何一位老师。
☞理论方法:马峰、赵一凡
我非常推荐两位老师,马胖胖是我心目中理论法学老师的最佳人选,宪法和法理学课程对我来说讲得非常清楚,马胖胖讲义的宪法部分非常认真地把领导人任免、全国人大选举、国家机构设立等程序性事项组织起来,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化繁为简,一目了然。
另外老师的口诀也很好记,几年过去了,我还能背诵那些口诀。跟着马胖胖老师的教,能克服很多学习宪法的困难。
法史老师最爱赵一凡了。赵一凡的《风火轮》就是带大家快速过一遍每一门课的重点,一门课大概一个小时,一点时间都不占。其中法史是我觉得最精华的部分。安口在解析中挖出了很多大家容易忽略的细节,并着重提醒和讲解。
政治考试备考材料
☞《肖秀荣四件套》
包括精讲精练,1000题,小四小八,几乎人手一本。精讲精练是前期复习材料,1000题是一些基础知识点。这两本书都可以配合徐涛老师的课使用,就是边听网课边看书,听完一章或者几章后做对应章节的练习。1000题至少做两遍,毕竟把知识点都熟记在心是学好政治的基础。第一次做的时候错误率高达50%是正常的。不用太过担心,通过不断的练习巩固就行。
☞ 徐涛《精品题库》(练习版)
练习是老师自己写的,对应课程也有详细的讲解。一开始觉得只有1000道题还不够,毕竟现在的政治客观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而是更注重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所以就买了这本练习册来练习,用了之后感觉整体质量一般,对我备考还是起到了一定的衔接和强化作用,不过有些题目的角度有点奇怪。
☞ 后期背诵资料:推姐《冲刺背诵手册》
非常非常实用。手册前半部分是高度精炼的客观题点总结,排版舒服,重点突出,省去了看详细讲解的痛苦。最后一个月你需要做的就是反复看这本手册,把所有知识点都背下来。手册后半部分是主观题点总结和记忆技巧,还附有五大知识点的答案模板。
☞ 后续背诵材料:徐涛小黄书(考前预测20道题)
这也是一本背主观题的书,五星推荐!这本书把主观题讲的很全面,重点之间的逻辑性也足够清晰,而且每道题都附有思维导图,指导我们如何简化记忆,大大降低了记忆难度。
除了小四、小八两份必做的模拟卷外,还有序8,推4,弥6,弥3,实5,疆5,忍4等等,这些模拟卷的选择题我都做完了。
英语考试备考材料
☞ 张健黄皮书
也就是历年考试题目及答案(2001-2020)。毫无疑问,考试题目是需要反复复习的,特别是阅读部分,至少要复习两遍,2010年以后的考试题目要复习三遍。
☞ 朱伟:《情歌》
每个人都必须有一本词汇书,不用太纠结选哪本,红皮书也可以,毕竟词汇内容基本都差不多,后面还可以通过做练习来不断积累扩充。
后来的模拟试卷:张健考前预测了5套试卷,何凯文预测了6套试卷,朱炜预测了8套试卷。当时买模拟试卷的初衷是真题做过太多次,答案都记住了,想试试一些不熟悉的题目,留着自己背。模拟试卷的质量和真题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不做也没关系。
05
———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经验帖————
时间跨度:2019.2-2019.12
2月-4月:(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最多8小时)
☞ 专业课:讲座(民法、刑法第一轮+三门综合课)+人大绿皮书练习
☞英语:听讲座+背诵第一个单词
5月-7月:(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最多8小时)
☞专业课:听课(民法、刑法,第二轮)/分析背诵,第一轮
☞英语:第二轮词汇/1998年至2006年考试真题/何凯文长难句
8月-9月:(每天有效学习时间10小时)
☞专业课:二遍解析及背诵/真题考试客观题(法律+非法律)10-16岁
☞英语:词汇第三遍/2007年至2017年真题/唐池线上课程
☞政治:徐涛网课/1000道题首次
10月-11月:(每天有效学习时间11-12小时)
☞专业课:第六遍分析背诵/真题+讨论题
☞英语:单词复习第四遍 / 阅读测试第三遍 / 唐晶翻译课 / 作文模板背诵
☞政治:
客观题(1000题二刷+精品题库+真题+小四小八)
主观题背诵开始/课本复习/腿妹技能课
12月:(每天有效学习时间13-14小时)
☞ 冲刺背诵(分析背诵到第九遍/英语单词+作文/政治主观题)
☞各科错题复习
☞各类模拟题
☞复习自己的笔记,学科框架等。
以上是我初试的时间规划,仅供参考。几点建议:
1. 不要把背分析题拖到课程后期,否则会非常紧张。不要担心太早背会忘了。掌握分析题需要的是不断的重复和复习。越早开始,就有越多的时间反复记忆。
2. 英语阅读部分一般先开始,其次是作文和新题型。翻译和完形填空性价比最低,放在最后。总之,各部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按照分数来安排。背单词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能中断,一定要定时复习。
3.暑假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准备政治了,之前不用着急,政治的投入产出比是法学硕士所有科目中最高的,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有相应的回报。
4. 我觉得任何老师的课,通一遍就够了(风火轮除外),除非后期做练习或者背诵还有疑惑,再找老师对应的讲解理解就行。所有科目最后都需要回归课本,通过做练习再输出、测试。前期的输入过程就够了,不要沉迷其中。
5.各科真题一定要认真做,专业课、英语阅读客观题每个选项都要理解透彻,能说清楚原因。每轮错题记得标记出来,冲刺阶段再复习,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06
———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经验帖————
①要记住什么?
考试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书本上任何一个角落都可能成为考点。其实我在第一次考试中也吃过亏,考完之后才深刻认识到自己分析的程度远远不够,漏掉了不少知识点。
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在任何一个知识点上冒险,宁可痛苦地花二十分钟背一道大题,也不要把应该拿到的分数毁掉。
整个解析量非常庞大,90%以上的内容都需要掌握,除非是纯文字讲解可以明显感知到没有什么知识点可以考。
在听课做练习的过程中,慢慢就能摸清重点和非重点,标有“第一/第二/第三”“1. 2. 3.”并以分号隔开的段落无疑是重点,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考试侧重客观题还是主观题。
这个可以通过每个小点后面的文字量来判断,那些只是小点,没有详细阐述的句子当然不容易在简答题或作文中考到,背诵的时候可以相应安排每个部分所要付出的精力。
我随机挑了一页我的分析,大家可以适当参考一下,平均每页的分值大概是这样的,如果是重点比较多的部分(比如法制史中唐代定罪量刑原则那几页),就几乎是整页了。
我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把主观题、客观题和特别难记的考点标记出来,以后只要看颜色,就有针对性的记忆。
②怎样背诵?
(1)记忆没有永久的捷径,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才能加深记忆。
书中很多小标题的编排都有内在的逻辑,每一点都侧重揭示某一角度,如法理学中的“立法的特征”一节,就是按照立法活动的性质、立法主体、立法程序、立法方式、立法内容、立法目标等顺序展开的。
在背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每一个小点的切入点是什么,然后以此为基础引出对应的内容,背诵的难度就不会那么大了。
(2)合理运用公式。
书本上有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不是很强,强行记住比较困难,这时候助记符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背诵综合课来说,自己做的助记符或者老师提供的助记符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能达到辅助记忆的效果就行。
③要背到什么程度呢?
我的意见是,要一直记到对所有的知识点都足够敏感,这样看到题目的时候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回忆起相应的内容。
所有大大小小的标题都要记得准确,每个标题后面展开的部分不一定需要100%还原,但要能连成句子,能用比较专业的法语术语表达,与原文意思一致,才算达到考官认可的水平。
肖同学:从21届法律硕士专业课的出题趋势来看,法律硕士的出题越来越“灵活”,尤其是对于肖同学来说,光靠死记硬背试题分析想要拿高分已经越来越难了,除了要熟记试题分析的内容,还需要灵活学习运用,多思考试题分析之外的更多内容。
关于21届法学硕士专业课考试趋势及22届法学硕士备考建议,小伙伴们可以看看我们教研组的分析进行指导☞
小姐姐继续给你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