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本末倒置?

2024-09-26 -

本末倒置意味着忽视根本的东西而专注于细小、不太重要的事情。

术语解释

本末倒置

【解释】: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颠倒轻重缓急的顺序。

【出处】:金代,佚名,《新绥德府学记》:“然不懂得为政,必本末倒置。”

【例】:该简略的时候你详尽,该详细的时候你简略。~,你还不甘心受批评?你弹钢琴呢!◎曲波《林海雪原》12

【同义词】:本末倒置、本末倒置、砍脚换鞋、杀头取冠

反义词】:一物统领万物,分清主次,分清主次。

【语法】:主谓结构;用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误解事物的重要性

谜语是一半,瓶底倒置,后记是序言

【英文】:oot;;horse

【词性】贬义词

典故

“本末倒置”中的“本”是根,“末”是枝干的末端。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忽略根本,重视细枝末节。《礼记.大学》中有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始末,知其先而后,则近乎真。”意思是说做事情,把握好始末、前后顺序、先后顺序,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一般人常常把根误认为终,把终误认为根,所以才有“本末倒置”的说法。最早的文字证据是宋代大儒朱熹写给友人陆伯公的信中提到:“昨日吾对本末倒置问题提出疑惑,智者已知其错……”等等。信中讲到了倒序之事。宋代另一位大文人陆九渊在给曾敬之的信中也提到:“有本必有枝,吾未闻有繁根而无繁枝。本根与枝颠倒,则所谓文学亦可知也。”大意是凡事皆有本有枝,吾未闻有繁根而无繁枝。陆九渊的话更清楚地表明了本末倒置的意思。清人王昶在《新修国学记》中写道:“当顺教化,广施于民……然不知治,亦本末倒置。”意思是统治者如果不懂得向民众广施教化,往往会本末倒置,失去应有的判断力。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本末倒置”是一个常用的习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校园幽默笑话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