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伦:成为北伐少将并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2024-10-09 -

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的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

罗家伦:成为北伐少将并出任清华大学校长

今天是五四运动纪念日。一百多年前的今天,北京大学学生在巴黎和会上领导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抗议中国的不平等权益。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提到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首先想到的是傅斯年和罗嘉伦。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罗家伦则起草了游行期间唯一印刷的传单——《全北京学界宣言》,并提出了“与外国斗争”的口号,即“撤除外国势力”。内部的汉奸”,并在后来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五四运动”的标题。

清华大学的趣事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

20世纪20年代的清华书院

民国时期,说到大学校长,最出名的肯定是蔡元培、梅贻琦、胡适、张伯苓、竺可桢等。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知道罗嘉伦是也是总统。

他不仅是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还担任了中央大学校长长达十年之久。可以说,他一生的主要成就都是在教育领域取得的。自从辞去大学校长从政以来,鲜有建树。结果他们都在一些闲置的部门无所事事,直至去世。

清华大学罗家德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的趣事

国立中央大学

与上面列出的知名校长相比,罗家伦要悲惨得多,因为他没有鲜花和掌声就被赶出了清华大学。这不仅是罗嘉伦人生中至暗的时刻,也是他投入产出比的至暗时刻。最低的时候,因为他是一个为清华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

罗嘉伦,字志熙,浙江绍兴人。早年考入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创办的复旦公学。后来考入北京大学,师从蔡元培。

清华大学罗家德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的趣事

《觉醒的年代》罗嘉伦剧照

关于他进入北大,还有一段有趣的轶事。考试时的语文阅卷老师是胡适。他非常欣赏罗嘉伦的文章,毫不犹豫地给了他满分。然而,罗嘉伦考试不及格。结果他的数学成绩为零。成绩也很一般,其他科目也很平均。

胡适的眼光非常敏锐。他觉得罗嘉伦是个有才华的人,只是偏题严重,所以才到处去呼吁。在胡达教授的影响下,罗家伦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北京大学攻读文科。现在这是一个新趋势。这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但蔡校长经常开玩笑说学数学不能学罗嘉伦。

清华大学的趣事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

蔡元培是进士,以前曾算过翰林院,但他却没有旧时代遗风的痕迹。他很宽容,而且知识渊博。他一眼就看出,这个叫洛的学生是个天才。更何况,胡适也很佩服这个学生。所以,蔡元培当然会力排众议、破格招揽他。更何况,罗同学还是蔡校长的地道绍兴老乡。

就读于北京大学的罗家伦思想激进,组织能力强。在陈独秀、胡适的支持下,与傅斯年等志同道合的学生一起成立“新潮社”,创办月刊《新潮》。

清华大学罗家德_清华大学的趣事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

图为北京大学“新浪潮学会”成员合影。前排左起王敬熙、康白清,后排右起周秉林、段锡鹏、罗嘉伦

鲁迅等进步人士相继在该刊物上发表文章,成为与《新青年》齐名的知名刊物。对“新变运动”的发展、开启人们的智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五四运动爆发时,罗家伦冲在队伍的最前线。短短180字的宣言让他名声大噪。与他后来的不幸经历相比,有人称他为“吃5月4日饭的人”。 “这也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

清华大学的趣事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

次年,罗家伦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前往欧洲留学。六年后,他回国并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任教数月内,他进入蒋介石军政府,为蒋介石撰写多篇文告,深得蒋介石赏识。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急需培养年轻干部和人才。于是,在蒋介石的指示下,筹建了中央党务学校。深受蒋介石赏识的罗家伦被委以重任。曾任教务副主任兼代理教育主任。身份,开始建立学校,并全面负责学校事务。

清华大学罗家德_清华大学的趣事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

中央党务校门

此时的罗嘉伦精神抖擞,精力非凡。要知道这所学校就是后来的中央政治大学。蒋介石亲自担任院长,学术主任为戴继涛。后来被控制国民党事务的陈氏兄弟所控制。他受过国民党的培养。党的干部的最高学府。

1928年,罗家伦培少将军衔,任北伐军野战政治委员会委员、教育处处长。他跟随北伐革命军进入北京,负责接管沦陷区的文教机构。

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的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

不久,他经清华大学院长蔡元培和外交部长王正廷联合提名,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此举也得到了蒋介石的大力支持,蒋介石亲自下令以示实力。当时罗嘉伦年仅31岁。

此时的罗嘉伦非常得意,也充满了野心。被称为“罗大鼻子”的他还娶了美丽又有才华的张维珍。雄心勃勃的罗家伦上任时,在清华园宣誓“党和国家的使命”。

当罗家伦去探望陈寅恪先生并赠送他自己编着的《理玄》一书时,陈大师随手翻了翻,然后微笑着给了他一副对联:“我不懂家法,科学和玄学,我的演讲中西语言都语无伦次。” ”

清华大学罗家德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的趣事

陈寅恪先生

据说罗嘉伦看到后哈哈大笑。陈大师随后又发了一条评论“儒将浪漫”,并解释道:“你在北伐军当过少将,你不是儒将吗?你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所以你是浪漫的” ”。

这横评我能理解,但这副对联怎么看都有点讽刺。虽然陈师傅把罗家伦的“家”、“伦”放在对联里,但“不合逻辑”、“语无伦次”,毕竟不是什么好词。或许,陈寅恪委婉地表达了他的意思,就是对罗嘉伦弃文从政的不满。

清华大学罗家德_清华大学的趣事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

罗家伦一家

不过,陈寅恪对罗嘉伦的评价一直很高。直到罗嘉伦处于最低谷的时候,他也说过,“志熙在清华,已经正式把清华变成了国立大学,他的功绩是非常高的。不管怎样,像志熙这样的清华大学校长,是前无古人、前无古人的。” ”

陈大师的高度评价是实事求是的。罗家伦接手清华大学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所谓“新官上任三件事”,对他来说是相当合适的。

清华大学的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

首先,由于清华是在美国用庚子赔款创办的,由外交部管理,而且所有的钱都存放在美国,罗家伦不仅把所有权改成了教育部,还把钱拿回来,成立了清华教育基金。这么庞大的清华大学自理能力很强。清华大学的经费比中国任何一所学校都丰富。

有了钱,他自然就有了底气。罗嘉伦开始进行大规模建设,扩大了清华大学原有的面积,从美国请来了最优秀的设计师,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包括新的图书馆、生物博物馆、天文馆、礼堂、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等,奠定了清华大学的风格基调,其豪华的布局是其他大学无法比拟的。

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的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

正是有了这份自信,后来接手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才能够说出那句名言:“所谓大学,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大师”。因为所有的硬件设施,全部由罗嘉伦完成。

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更要有人才。为此,罗嘉伦聘请了名师。尤其是他把清华定位为一流科技大学时,甚至把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也包括在内。被清华大学录取。这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字,包括萨本东、萨本帖、周培源、杨武智、李继同等。其他如化学家张子高、地质学家翁文浩、数学家华罗庚等都曾来清华任教。

清华大学罗家德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的趣事

罗嘉伦等人1920年在纽约合影(后排,左罗嘉伦,右冯友兰,中间杨振声)

有趣的是,罗嘉伦在清华大学重演了一部老戏,并考入了北大。他录取了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的同学。只是,他没想到,这位和他打球的同学,后来竟然比他还要优秀。他颇有名气,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钱钟书。

罗家伦为改造老清华大学、建设新清华大学做了大量工作。他合并院系,裁减冗员,整顿校务,招收女生。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罗总承受着压力。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清华大学的趣事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

前排左起:叶其荪、潘光旦、罗家伦、梅贻琪、冯友兰、朱自清;后排浦雪峰,左二,陈岱孙,左三,顾毓秀,左四

然而,作为一名“非常有权势”的校长,罗家伦在北大时似乎已经偏离了自己的初衷。此时,在与蒋介石的战争中避难后,他已经是一名坚定的国民党党员,只为国民政府的利益服务。为了坚持最高标准,他除了在清华大学大力迎接蒋介石倡导的“新生活运动”外,还强烈要求学生接受超负荷的军事训练。

与亲民的导师蔡元培、胡适不同,罗家伦喜欢穿少将制服,脚踩锃亮的长马靴。这种服装很不符合大学的氛围。大概是洛大学校长,因为你的强硬行为,来证明你一定是故意的。

罗嘉伦行事果断果断,与学校教职员工的关系也十分紧张。因此,他接任两年后就被清华大学开除。与他的前辈相比,他与前辈有很大不同。这就是他被清华大学开除的原因。他根本没想到会这样。

当他走出清华校园时,没有掌声,也没有鲜花。学生们站在道路两旁,唱着罗嘉伦废弃的老校歌为他送行。这个时候,罗嘉伦应该最能理解当年的“四面埋伏”了。项羽一听到“四面楚歌”,心里就慌了。

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的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

罗嘉伦与妻子

细究起来,罗家伦的尴尬离开,与他年轻好斗的性格有关,但也与政局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当时,蒋介石在中原战争中失利,阎锡山、冯玉祥掌控了战局。在华北,在这样的气候下,罗家伦这个国民党蒋介石的支持者是无法生存的。

不过,罗嘉伦毕竟还是一个人才。蒋介石重新崛起后,立即发布新任命,任命他为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要知道,这是一所老牌大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太学,也是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是规模最大、科系最齐全的大学。其排名远远高于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的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

在担任中央大学校长的九年生涯中,他可谓“艰苦苦涩,恨两鬓霜”。国家危难,日寇危难之际,罗家伦将全部心血倾注于中央大学。可以说,这是危机深重的十年,也是繁荣的十年。

他在中央大学时开创了中国第一个航空工程系,并增设了当时国内没有的心理学、水利系等新学科。他立志要把中央大学建成像牛津、哈佛大学那样的世界一流大学。

清华大学罗家德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的趣事

罗家伦执掌中央大学期间,在当前形势动荡的情况下,努力支持学校正常运转。中央大学不但没有受到这样的危机的影响,反而发展迅速,就像今天的清华、北大一样。据统计,第一志愿选择中央大学的学生占当年全国报考人数的三分之二。

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沦陷。庆幸的是,罗家伦未雨绸缪,提前两年就开始了西迁的准备工作。因此,在所有西迁的大学中,中央大学损失最小,书声乐声不断。这与罗嘉伦的深谋远虑和充分的准备密不可分。

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_清华大学的趣事

中央大学西迁重庆、成都、贵阳。在罗家伦一贯的“民族使命”感召下,当国民政府发出“一寸山水、一寸血脉、十万青年、十万大军”的号召时,近三所中央大学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军并加入了青年军。

罗家伦曾对中央大学的学生说:“我们的抗战是武力对抗武力、教育对抗教育、大学对抗大学。中央大学面对的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从他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始终把国家责任放在人生的第一位,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学生!

清华大学的趣事_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

不过,罗嘉伦毕竟是一个学者。作为一个曾经受到蒋介石钦佩的学者,他与主流党政官员始终联系甚少。尤其是西迁后,他与时任教育部长陈立夫关系疏远。学校的师生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紧张。最终,他执掌中央大学十年后,被迫黯然辞职,成为学者从政的典型失败者。

辞职后,罗家伦在随后的几年里继续担任可有可无的闲置职务。 1949年赴台湾,任国民党党史协会会长、“国史馆”馆长。 1969年因病去世,享年73岁。

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的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

1958年,罗家伦、胡适先生等友人

时势造英雄,唯有顺应大势,才能站在潮流的最前沿。同时涉足政治和学术领域的罗嘉伦走了一条不合时宜的道路,未能妥善处理学术自由与政治的关系。他想用“政治”来统一“学习”,绝对违背教育的初衷,最终会在“党本教育”面前失败。

罗家伦因五四运动而闻名。他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顶尖精英。然而,他却因为对民国的眷恋,走上了一条与主流民意背道而驰的道路。他最终被时代无情地抛弃,死在异乡。与好兄弟傅斯年相比,他的结局很悲惨。

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趣事_清华大学罗家德_清华大学的趣事

前排左起:罗嘉伦二孙女张伊娜、长孙女张以伦、妻子张维珍;后排左起为大女儿罗九芳、丈夫张桂生、二女儿罗继华。

最后谨以罗家伦为中央大学创作的校歌作为本文的结尾,向这位逝去的五四英雄致敬!

华校堂堂,敬酒却令人咋舌;

鼓励学习和实践,希望成为世界领先者。

诚实朴实、大气磅礴的学风,

优雅和庄严是培养出来的。

工具知识为先,坚持真理。

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增加人类知识总量。

锐意进取、继往开来,

这个责任落在双方肩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三星智能手机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