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风范:民国那些校长

2024-10-09 -

张伯苓

张伯苓1854年4月5日出生于天津的一个书香家庭。 16岁时,他进入北洋学堂学习驾驶。两年后,他被派往北洋舰队。他很快就表达了海军救不了中国的感觉。

1998年退休,进入孙彦帆学校。他一直在反思1898-1899年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并认为日本的教育是好的。 1901年,他与严修赴日本考察教育,认为中等教育很重要。 1904年回国后,张伯苓决定创办中学。严、王两校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后来,在天津西南的南开建立了新校舍,并更名为南开中学。体育校长,有大量的体育设施,没有体育,教育是不完整的。到1917年,学生人数已达数千人。中学成熟后,就产生了开办大学的想法。我曾考察过哈佛、康奈尔等私立大学。美国的私立大学设有董事会,其成员都是商界大亨。回到天津后,教育部放松了立场,并于1919年写了一份计划,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南开大学设立了文、法、商三个学院,学科门类服务国家和社会。 1927年在南开成立经济研究所,1932年成立应用化学研究所。抗战爆发,南开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遭到轰炸的大学。

郭秉文

1908年,郭秉文进入俄亥俄州乌斯特学院学习科学。三年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 1914年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郭秉文收到了来自中国的聘书,江谦组织南京师范大学帮忙办学,后来又请郭秉文担任校长。 1919年,国民政府正式任命郭秉文为校长。 1920年开始招收女学生。陶行知最先提出,但遇到很大阻力,江谦没有同意。她们与蔡元培商量后,同意在1920年暑假期间一起招收南北女学生。但北京大学最终没有招收她们。郭秉文顶住压力,招收了8名女学生和50名旁听生。几乎与首次招收女学生的同时,1921年,在郭秉文的领导下,南京师范大学改制为大学制,成立国立东南大学。

林风眠

1928年,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成立。

罗家伦

提出五四运动概念的北大学生。留学归来后,从军政为官,参加北伐。 1928年,南京政府接管清华大学。在蔡元培和蒋介石的支持下,31岁的罗家伦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两年后,他落败并离开了清华大学。

1929年5月,清华大学与外交部分离,董事会解散,隶属教育部,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

男女学生参加军训,被要求像军人一样。学生和教授开始反对罗嘉伦。 1930年,他们发起驱逐罗家伦的行动。 5月,罗家伦离开清华大学。

罗家伦进入武汉大学任教授。 1931年,朱家骅调任教育部长。罗家伦继任中央大学校长,1941年辞职。

蒋梦琳

五四运动后,蔡元培辞去了北京大学的职务。蔡元培推荐蒋梦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9月,蔡元培重返北大,蒋梦麟担任总书记。 1923年,蔡元培辞职,蒋梦麟再次代理北京大学校长。 1930年,再次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我发现大量教授在国外任教,我的本科教育一团糟。由于待遇太差,蒋梦琳找到了中华教育基金会,得到了一大笔资金。蒋梦麟废除了校长和教授共同决策的理事会,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治学、教职员治事、校长治校。打破终身教职轨道。西南联大把权力让给梅贻琦,选择退让,引起北大教授们的不满。他打败了江巨、胡,离开了北大。 1945年任行政院秘书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