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已成为全国性笑话

2024-10-15 -

前段时间,我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位博主在自媒体上分享了她中年失业后的想法和经历。于是乎,评论区里掀起了一阵骂声和嘲讽。

事情是这样的。

博主和丈夫结婚后,全款购买了一辆30W的汽车,并在上海杨浦区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三房一厅的房子,目前仍在偿还贷款。

我老公是一家公司的小领导,年薪40-50W左右。我曾经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我的年薪和我丈夫的差不多。失业后开始做自媒体,收入没有以前多了,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每天做视频、直播、逛店、选产品,让我苦不堪言。压力很大。

两人还没有孩子,但每个月的房贷+日常开支+父母的养老金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博主随后在视频最后自嘲感叹:“我当中产阶级真是太累了!”

该视频的评论数超过了点赞数。我有点好奇。当我打开评论区的时候,我震惊了。大多数人都在嘲笑博主。最主流的观点是:钱这么少,还敢说自己是中产阶级? !你怕自己对中产阶级有什么误解吗? !

看完评论,我不禁想,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标准都这么高了吗?

我赶紧在网上查了一下中产阶级的定义,发现世界各地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有很多种。

比如,世界银行对中产阶级的标准是每天能挣85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0元,换算成月收入约11000元。

再比如,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大立的定义,收入不能成为中产阶级的唯一标准。在香港,月薪2万到5万港币绝对可以跻身中等收入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中产阶级还取决于你住的房子的价格、你的储蓄、你接受的教育,甚至你是否定期休假等等。

国内有专家指出,光有房子、有车还不够。如果没有全额缴纳,就不能算作中产阶级的一员。

记得十多年前,我看过一部很受欢迎的美剧《绝望的主妇》,讲述了美国美丽小镇上几对中产阶级夫妇的生活。这些夫妇中的丈夫通常从事律师、公司高管、医生等受人尊敬的职业。妻子大多是家庭主妇,有一个家庭,有两辆车,住在郊区的一栋大独栋别墅里。

天天笑话 办公室一件自恋的事情居然被吹得天花乱坠_天天笑话 办公室一件自恋的事情居然被吹得天花乱坠_天天笑话 办公室一件自恋的事情居然被吹得天花乱坠

美国电视剧《绝望主妇》于2012年完成八季。

20岁出头看这部剧的时候,我还在想:哦,原来,这就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啊!

当我长大了,有机会出国留学时,我发现异国郊区的广阔乡村并不是那么遥远。只要不是纽约、巴黎或者富人区的别墅群,郊区的三层独栋别墅也不是那么遥远。价格还不如北上广一线城市远郊的80平米电梯房。

更不用说汽车之类的消耗品了,简直就是砍价了。购买一辆70%新车的本田车,一个普通的办公室白领2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得起。

那么,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国内对中产阶级的标准那么严格呢?

我想了想,主要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是国内中产阶级太脆弱。

除了二代之外,年薪50万以上的年轻人大多走的是小镇青年的路,用10多年的时间努力读书,取得学历,努力工作。毕业后,他们要么进入金融、投资、咨询等高薪精英行业,要么进入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新兴赛道。

而恰巧那几年恰逢互联网经济的巅峰期。年轻人拿走了数百万的年薪,而这些工资是他们在很多年后或在有生之年根本不应该得到的。他们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买房,将闲钱进行再投资。基金份额。

很多人干脆一次性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而妻子则留在家里照顾孩子,成为全职家庭主妇。

好的时候,这些条件自然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压力很大,但行业仍处于上升期,工资肯定会上涨,前途一片光明。

但世事难料,这几年事情变化得太快了。

公司需要关闭并裁员。年薪百万的30岁上班族,成为职场上最尴尬的一群人。找到类似薪水的职位几乎很难。

公司逐渐明白,在这个时代,规模不算什么,利润才是关键。裁掉一批中层管理人员,对业务影响不大,但利润会省下来。

而且找到一份工资稍低的工作并不容易。不仅要丢面子,还要像买菜一样被人欺负。

天天笑话 办公室一件自恋的事情居然被吹得天花乱坠_天天笑话 办公室一件自恋的事情居然被吹得天花乱坠_天天笑话 办公室一件自恋的事情居然被吹得天花乱坠

当你去创业公司时,人们认为你只会做ppt,而你不知道自己经营生意时如何装修和采购商店。所有在大公司里如此熟悉的向上管理、沟通协调、撰写分析报告的技巧都没有用。一点。

但如果困难了,我们能做什么呢?家里的房贷要还,孩子要吃饭、上学。我只能硬着头皮低着头继续在求职路上奋战,但随着求职时间越来越长,我所拥有的精力也几乎消失了。有时我会忍不住想,自言自语:为什么我们的人生越来越走下坡路呢?

我和朋友开玩笑说,中年危机不是中年失业后找不到工作,而是你能否羞辱自己,从内部打破自己,找到一份低于心理预期的工作。

中产阶级就像一个包装精美的奶油泡芙,但内部却极其脆弱。它看起来很华丽,但它的核心却极不稳定,一咬就会碎。财富的积累方式依赖于时代红利带来的价值扩张。这实际上是真的。这是正确的。

但不幸的是,他们把这些财富误认为是自己的能力,放大、高估了这些能力,从而做出了一些不符合真实水平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投资。当外部稳定被打破时,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几乎不存在。

我认为中国人对中产阶级要求极高的另一个原因是极度的内卷化和竞争性,这让我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感,需要远高于标准的物质条件来满足。

“中产”一词原本代表“稳定”。我们一生不求富贵,但依然安稳、富有。

但国内消费成本过高,抗脆弱能力太差。一下子就会出现阶级滑坡,二代、三代辛苦积累的全部都要收回来。

所以,凡是没有200%确定的事情,我都不敢掉以轻心。我总觉得自己应该更加努力,多受苦,多挣钱。如果发生什么事怎么办?

去年我去朋友家拜访。他工作了10多年,以小老板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每年的利润都在几百万以上。这几年,他在一线城市买了一套价值过千万的房产。他的家乡在一个二线城市。这个城市也有自己的房子。

我开玩笑说:“你现在生活小康了,不愁吃穿了。”朋友连忙摆手说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我现在的状态,顶多也算小康,生意也不好过。”今年是个好年头,虽然还有利润,但接下来的几年我们应该努力工作。”

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去过西欧、北欧的大部分国家。在场的人脸上几乎看不到一丝焦急。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走在街上的每个人都有一种真诚的感觉。内心“放松”。

毕业后,我在法国当地一家创业公司实习了半年。虽然是一家初创公司,但节奏与国内国企类似。我早上9:30上班,晚上17:30下班。每天都是这样,我从来不加班。

在老板眼里,无意要求员工加班,只要按照流程完成工作即可。通常,以我作为中国人的效率和速度,我通常可以在两天内完成一周的工作量。晚上,我可以和朋友一起吃个小饭,喝点小酒。生活确实很舒服。

虽然生活安逸,但这些地方的财富流通已经基本形成。换句话说,阶级已经固化了。只要努力工作,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一个出身平凡正常的年轻人,这辈子也不会过得不好。当然,发财的机会就很小了。

我常常感觉世界是支离破碎的。

春节前,我去恒隆见朋友。楼下几家奢侈品店都排起了长队。看着人头攒动的店铺,就像是大妈们在超市挑选打折商品。

在上海,人均千元以上的网红餐厅的餐桌几乎可以提前一个月预订。每次放假刷朋友圈,总会看到朋友们打卡、环游世界的照片。

而当我回到家,当我开始在网上浏览文章和视频时,我就觉得大家的生活真的很悲惨。

刚毕业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小企业主辛苦工作一年,一毛钱也没赚到,反而负债累累。 28岁女孩过年不敢回家,被家乡父母亲戚逼着结婚。患有抑郁症...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一个过年下岗、985毕业后只能做管家的视频时,会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和喜欢。确实触及了很多人当下的痛点。但通常情况下,这些视频只是一个流,仅此而已。

它提供了情感价值,但那又怎样呢?我们应该做什么?

最近特别喜欢看一个博主的视频。一名大学毕业2年的23岁女孩,在杭州一天打三份工,她向网友分享了她月入过万的经历。

视频中,她住在公司宿舍,没有高档家具,没有漂亮衣服,妆容也只是粉底和口红。但每次看着她跳出来上班,你都会觉得世界还蛮美好的。

如果你认真思考一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年来生活并没有太大改变。只是我们把幸福的门槛设得太高了。现在,是时候让它恢复正常了。

最后,我想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捂紧钱包,吃好喝好,太阳出来的时候多出去走走,这样我们今天就能过得更舒服,让明天比今天更舒服。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B站/小红书/抖音:易经无敌

我的付费咨询:

我的付费墙: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星星将其置顶到公众号顶部,这样你就不会迷路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恐怖太平间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