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八位铲屎官争论养猫好还是狗好
猫奴和狗奴自古就有,古人对猫狗的喜爱程度并不比今天差。在这里我们将进行一场大比拼,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宠物霸主。
为狗发声的名人包括陆机、张然、苏轼和雍正皇帝。我们来看看这些明星是如何爱狗的:
陆机是西晋著名文学家,是世界上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着有《论死亡》、《评甫帖》。
大陆一位才子养了一只狗,名叫“黄二”。这只狗有一项特殊技能——送快递。
陆机的家乡在距洛阳万里的吴县。前往那里需要50多天的时间。但“黄二”带着信从洛阳跑到吴县,又带着回信从吴县跑到洛阳,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路上如果感觉饿了,就吃草。遇到河流,你就会摇尾巴,让经验丰富的司机带你去。我说,路鸡哥,你的狗太牛了,开个快递公司就可以了。
后来“黄二”死了,陆机特意用棺材运回家乡安葬。村里人称这座墓为“黄二墓”。这应该是世界上第一座为狗建造的坟墓。
“黄二信”的故事广为流传,引得无数大诗人为之赋诗。例如,宋代诗人梅尧臣在诗中写道:
“陆家兄弟东受西受,黄二的信已经传了。”
看来,在古代,“黄耳朵”就成了手机、微信、QQ的代名词。
现代人用“乌龙”一词来表示“困惑”。
但据晋代陶谦《搜神记》记载,“乌龙”是狗名:
“张然,会稽人,多年滞留不归,其妻与奴婢有染,养狗,名乌龙。”
这个“乌龙”还有一绝技——抓油菜。
有一次,张染的妻子与一个家奴通奸,家奴打算趁张染熟睡时杀死他。关键时刻,乌龙出现,咬住了奴隶,救了主人的命。从这一点来看,乌龙简直就是隔壁老王的克星。
“乌龙”抓奸后,一战成名,受到历代诗人的赞誉。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道:
“黑龙卧不惊,青鸟飞来追。”
李商隐在一首诗中也提到过乌龙:
“远远就知道小亭还在斜照,羡慕黑龙卧锦”。
这首诗确实很好,但我只是想问一下,如果这两位大诗人都这么喜欢乌龙,家里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呢?
大文学家苏东坡也是一位爱狗人士。他被贬到海南时,养了一只狗,名叫“五嘴”。苏轼整天跟着吴罪到处闲逛,给他郁闷的贬谪生活增添了一丝乐趣。
后来,苏轼离开海南北上时,也带着这只狗。苏轼还专门为《乌嘴》写了一首诗。
黑嘴土獒,幸亏我是它的主人。
多余的粮食都已经用来给粮食施肥了,最后就不用再担心鼎了。
白天他驯服客人,晚上则成为门户。
知道将归北方,便转身欢舞。
他跳了起来,占了童仆的便宜,伸出舌头,气喘吁吁。
长桥不肯踮起脚尖,小路清幽深邃。
浮如雁鸭,落地如虎。
就算你偷肉有小瑕疵,我也会用鞭子惩罚你。
再次感谢您的好意,上帝无话可说。
我为什么要写信回家?黄二一定是我的祖先。
苏轼不仅喜欢狗,而且还是古代反对吃狗的第一人。苏轼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他吃遍了世界各地的山珍海味,却没有吃过狗肉。
苏轼曾经说过:
“死狗就应该埋葬,如果你不忍心吃它的肉,既然能得到它,为什么还要杀它呢?”
也许是苏轼与“无嘴”的密切关系,让他对狗产生了同情心。 “狗肉不上餐桌”的说法在宋代就流行起来。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勤奋,但是这位勤奋的皇帝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养狗。
/雍正心爱的狗的照片,脸上带着厌恶的表情/
雍正皇帝还亲自为这些狗命名。其中,“再发”和“白福”两只狗是他的最爱。
/雍正爱犬图/
雍正自己也喜欢,所以他也喜欢养狗。
/爱玩的雍正皇帝/
雍正的圣旨中,有20多处有关为狗做衣服的内容。例如,雍正元年7月6日,颁布圣旨:
“给创造出来的狗做一件独角兽外套,一件老虎外套,还有两件suān和ní马外套,都是用上好的鼠皮和其他毛皮制成的。”
这圣旨给狗做了四套衣服。
雍正皇帝对狗的喜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服饰上。他还亲自为狗狗定制了狗笼、狗舍、狗垫等用具。雍正六年,他命人用竹子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小狗笼。制作一个框架,并用藏毛织物覆盖。看来雍正霸道总裁的外表下,依然有一颗少女心。
支持猫的名人有很多,有嘉靖皇帝、张之洞、黄庭坚、季羡林等,看来还是爱猫联盟比较好!
苏轼喜欢养狗,而他的学生黄庭坚却喜欢养猫。黄庭坚养猫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抓老鼠。有一天,他家的老猫死了,老鼠猖獗。
黄庭坚听说别人家的猫要生窝了,赶紧要了一只,并准备了猫喜欢吃的鱼,等待着窝的到来。
为此,他还写了一首《乞猫》诗:
“秋天到了,老鼠把猫欺死了,晚上偷看瓮翻盆,扰乱睡眠。听说浣奴会数子,买鱼穿在柳树上,雇蝉来驮。”
黄庭坚四处寻找后,好友周远志送来了一只猫。
黄庭坚还为此写了一首《谢谢周原送猫》:
“养出来的浣奴立了战功,将军家里有细柳,一箩筐鱼太少,墙边总是空着老鼠。”
诗中,黄庭坚将猫比作名将周亚夫,并感谢“喵将军”勇敢地捉老鼠,为自己消除了老鼠问题。
历史上最爱猫的皇帝无疑是明朝嘉靖皇帝。
据《资中志·内府衙门职责》记载:
“猫房里,有三四个侍从,专门饲养在皇上面前地位崇高的猫,凡是受到圣心宠爱的人,也会晋升管事级别。”
嘉靖皇帝专门为自己心爱的猫修建了“猫房”,并派了侍从侍奉它们。嘉靖最喜欢的猫叫双梅,与他形影不离。
/影视剧中的嘉靖/
双梅跑到了妃子的宫门口,嘉靖就睡在了妃子的房间里。嘉靖皇帝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上朝了,但他却经常和梅霜一起玩耍。果然人不如猫,上法庭比逗猫还糟糕。
后来,这只心爱的猫去世了。据《万里夜火编》记载:
“我最深的遗憾是,做了一口金棺,埋在了万寿山脚下。还下令,要受到诸位长老的尊崇,向上推荐。”
嘉靖伤心不已,几天不吃不喝,就为他做了一口上等的棺材,并为他筑了一座坟墓。葬于今景山公园,称“秋龙墓”。
/丘龙墓/
一位名叫袁伟的学士,因写下“化狮子为龙”这句话而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后来升任少宰,又加一品入内阁,享受一切荣华富贵。
/袁伟/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在外人面前,他是一个有名的封建大官,但在自己的家里,他却是名副其实的猫奴。
张之洞家里有几十只猫,再加上来家里寻找食物的流浪猫,一片狼藉。
这些猫主子整天在家里随地大小便。张之洞并没有生气。相反,他告诉他的仆人:
“猫是无知的,这不能怪。如果人都这样,那就不可原谅了。”
果然,猫的权利大于人权。
人与动物相处时间长了,就逐渐感染了动物的习性。
因为张之洞喜欢猫,吃起来像猫,走路也像猫。他不喜欢坐在椅子上,而是弯着腰蹲在地上。
张之洞还有一个习惯,下午两点睡觉,晚上十点工作,然后通宵工作。大理寺尚书徐志祥因此参与弹劾张之洞:
“生活和生活没有纪律,也没有时间发号施令。”
他是名副其实的“夜猫子”。
近现代有很多作家都是著名的猫奴。冰心有一只猫,名叫“咪咪”。老舍写过一篇文章,名叫《我的猫》。
季羡林甚至为了养猫而引起家庭不和。丰子恺不仅画猫,还写猫。他专门写了一本书,记录他和猫之间的趣事。
作家关爱动物,动物给作家带来灵感。从古至今,正是因为这些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感情,才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精彩的文章和津津乐道的话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