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经济随笔:广交会已有60多年历史,为什么还这么需要?

2024-10-28 -

新华社广州10月26日电 问:广交会为何历经60多年的历史仍然如此需要?

新华社记者 陈凯兴 车晓辉 吴涛

人潮、追随者、人群……这不是长假期间的网红景点,而是正在举办的第136届广交会。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经济的潜力,就来广交会吧。

宾客如云而来

秋天的“花城”广州,杜鹃花盛开,热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商,他们肤色各异,语言各异。

在广州的大街上、酒店里,你都能看到身边提着各种行李的外国人。如果有椅子,他们就会喝杯咖啡。如果没有椅子,他们就靠在桌子上的一条腿,热情地谈论生意。

广交会在服务国际贸易、促进内外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这也是广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帮助。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同比增长11.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贡献率超过40%贸易增长。

为满足客商出行需求,广交会半个多月期间,南航将进出广州航班增至1.5万个,其中国际航班3000余个。

人们聚集财富,繁荣昌盛。预登记境外采购商达15万,线下参展企业达3万余家……算上单位面积的人流量和外商洽谈量,广交会的火爆程度令人难忘。

“好”、“钱”、“成交”,这是广交会展馆里最常听到的一些词。摊位真火爆,顾客真多,生意真热闹,成交真扎实,就像广州这个千年商都一直生生不息的价值观一样——实用主义。

排队进会场、排队洽谈、排队就餐……置身于广交会展馆的拥挤洪流中,淹没在忙碌而热情的商务洽谈声中,最能让人深深体会到广交会的努力。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潜力。

红起来很难,但广交会红了60多年,确实很不容易。

变化与不变

展品在变,客商在变,但广交会作为中国外贸“晴雨表”、“风向标”的地位从未改变。中外客商每年两次如期来此洽谈生意、会见老朋友、寻找新商机。

更多的人正在到来。据统计,首期广交会实际到会境外采购商超过13万人次,比上届增长4.6%。

来的人不一样。走在展厅里,明显可见客商来源更加多元化。以往,广交会采购商数量最多的是东南亚、欧洲和美国。而本届广交会第一期,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采购商超过9万,占比69.7%。

更大的变化是中国新产品的不断迭代。采购商表示:“每次来广交会,总能看到新产品、新技术、新款式。”中国制造,通过不断的品质提升和升级,不断吸引着八方来客,也被四面八方的风吹来。

“老广交会”的人都知道,进入广交会必须穿一双好走的鞋。因为世界上展览规模最大的广交会,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去,有太多的产品要看,让你不想离开。

更重要的是,广交会总能给人们带来惊喜。首次参加广交会的尼日利亚商人在贵州一家企业展位上看上了一款新能源老爷车,当场花6000美元“重金”购买,留下了这样的话“你需要来广交会,就在广交会”(广交会值得你去参观,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切)。

都说是老爷车,看上去是老爷车,其实却是新生事物。同一展区,广汽集团MPV、丽丽SUV、比亚迪轿车等新能源汽车展现出一批创新的中国车企正在引领全球汽车行业技术变革潮流。

在更多的广交会常客眼中,新奇的东西更多了。 3D陶瓷打印、AI下棋机器人、能让鲜花干燥20多天的新型冰箱……在产品的背后,人们看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看到了中国人的新生活方式传递给世界。 。

“发现需求、满足欲望是我们公司创新的不竭动力。”携特种复合材料、不锈钢等新产品亮相广交会的广东灵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宇说道。

与盛笑盛宴

不仅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这里做生意,外国人和老外也在这里做生意。

一位参观展会20多年的“老广交会”表示,以前的广交会主要以农产品和纺织品为主,出口国外为国家换汇。今天的广交会,把优质的中国产品销往世界,为全球商品提供了世界级的市场和舞台。

本届广交会进口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吸引了49个国家和地区的730家企业参展。物产也变得比原来的当地特产更加丰富。

日语、德语、泰语...

日本瓷器、德国厨具、泰国锁具……

步入进口展区,仿佛进入了“环球大会”。

连续六年参加广交会的西班牙白色家电制造商法格,自从与广交会结缘以来,几乎每一届都如期参加。因为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将产品销往中国市场,还可以直接与世界各地的商家进行贸易,销往世界各地。

背靠广东这个重要的“世界工厂”,是广交会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另一重要原因。看完广交会,您还可以继续参观珠三角各地的生产车间,感受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之一,广州自古以来连通世界、融通八方,如今更是繁荣昌盛。

第136届广交会将有数万家线上线下企业参展,展示数百万种产品。广交会已举办60多年,魅力不减。背后的信心是“中国制造”的强大竞争力,是中国经济持续进步的生动见证。

广东、广州历来有重商重友的传统文化。 “高楼距岩城数百丈,雄风凛冽,楼前笛鼓声和谐,数排桁架鳞次栉比。”南宋洪适笔下的海山楼,为宋代“阳城八景”之一。 “小吉”的出处,就是著名的举办宴会的地方。所谓船舶宴会,是指来广州进行贸易的外国船舶启航前,广州航运部门为其举办欢送宴会。

如今,城宴的鼓乐、笙箫虽已远去,但还有一场更加繁荣、互惠互利的全球商业盛宴,那就是广交会。热情接待各国宾客,满怀信心助力中国制造造福世界、实现稳健长远发展。 (超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民间笑话集锦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