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甘肃景宁: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
中国甘肃网12月7日报道(本报记者李红军通讯员马丽丽柴旺宁)今年以来,平凉市景宁县灵芝乡坚持把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作为温暖群众的民生工程心,解除他们的忧虑。以各村支部为主体,成立了11支志愿服务队,及时入户走访、了解需求,有效解决了这些困难群体的“急、难、忧、望”等问题,真正解决了这些困难群体的“急、难、忧、望”等问题。党和政府的温暖给了空巢。在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心中。
冬日的午后,阳光慵懒地照在田野里一排排玉米秆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里是景宁县北部山区灵芝乡银岔村。全村以旱作农业为主。全乡1万多人中,60%以上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下空巢老人和儿童。大山深处。
留守老人吴维周在自家后院喂鸡
今年七十多岁的吴伟周,有一家世代居住在灵芝乡银岔村。家里种了五英亩玉米。由于年龄渐长,加上妻子的身体一直不好,儿子已经在外打工三年了。未归还。吴伟洲的生活相当艰难。面对这些问题,灵芝乡党委副书记赵福周经常上门帮助他们做一些农活,减轻他们的负担。赵福洲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尽力帮助解决老百姓特别是弱势群体生活中的困难,弥补监护人照顾不足的问题,尽力减少后顾之忧。”外出打工的村民。”
“我真的很感谢赵书记,他们经常来帮我做事,来了还给我买油、米、面,对我比对儿子还要照顾。”吴伟洲兴奋地说。
为了给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孩子提供更多关爱,景宁县灵芝乡为每位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对每位空巢老人的子女进行详细登记以及档案中的每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地点、回家频率、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乡主要领导带头组成结对爱心小组,结对关爱每户家庭。各村建立了老年服务中心,让空巢老人充分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真正实现“有事可做的晚年”。 “等我老了,我就会幸福。”
同时,灵芝乡还积极与各地爱心企业对接,寻求社会各界帮助,持续爱心行动,真正让关爱活动体现在每一位留守老人和儿童身上。
灵芝乡希望小学六年级学生杨健在上古筝课
活泼好学的杨健在灵芝乡希望小学读六年级。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她既好学又懂事。近日,上海平凉商会给她和同学们送来了价值3万元的书籍、文具、鞋子等物资。
“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社会。”杨戬感慨道。
为推动关爱行动深入务实,灵芝乡还将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列为今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各村党史学习教育,一一列出问题清单并分类。我们制定了关爱计划,用实实在在、艰苦的方法,看人看事,取得了成效。截至目前,灵芝乡已开展12项关爱行动,为25户留守老人送去米、面、油等基本生活物资,为6名留守儿童送去书包等学习用品,并为他们布置作业时不时辅导。
上海平凉商会为孩子们送去爱心物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