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00元的文案可能会被月薪3000元的程序员逼丢工作。
昨天,舅舅发表文章《致广告狗:不是甲方改变了主意,而是游戏规则变了》后,有同事在后台留言说:“很多公关高手都变了。”说要趁势,最近趁势发帖……我发热点的时候都快崩溃了,很心疼。”
记得不久前,一篇题为《月薪三万和三千文案的区别》的文章引起了很多讨论。这次,如果月薪3000元的文案遇到月薪3000元的程序员,还有胜算吗?今天大叔继续聊“技术交流”这个话题,以案例的形式。
如果你是一个稍微注重交流的人,你可能会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你的朋友圈里经常出现两类案例:一是“假新闻发生器”类型的技术应用,比如下面大叔要提到的“高考头条”案例,还有一个就是“滴滴屎”式的文案内容,最近已经流行到了“Uber宣布进军***”的阶段。
这两种现象的流行也恰好代表了技术传播派和文案传播派。在这场PK中,哪派能够获胜呢?让大叔来解释一下吧。
我们先谈谈技术方面,以“假新闻生成器”为例。
输入几个关键词,就会自动生成一篇有趣的新闻文章。类似的应用在QQPC时代就已经存在,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到了朋友圈,我又“重生”了。
记得去年舅舅就公开声明过一个观点,一直强调“技术本身就是沟通”,要求大家赶紧研究H5技术。此前,维多利亚的秘密的H5页面刚刚出现,“3D熊”和“足迹”尚未登陆屏幕。
今年愚人节,虎扑看球APP打造了一款假新闻生成器,一天内吸引了420万用户参与。这个“假新闻”生成器的生产逻辑并不困难。用户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就会生成一篇带有这些关键词的搞笑新闻文章,比如“全能大叔带领公牛队再夺NBA总冠军”。并且可以在朋友之间传播。
大叔的一位订阅者负责运营一款母婴垂直社区APP。她看到了大叔写的这篇文章,但她否认自己受到这篇文章的影响(据她说,她其实很早就知道这个技术了)。今年高考期间,该APP打造了一个“高考头条”生成器,逻辑一模一样。如果你输入三个关键词,你就可能成为某省高考状元,并因为你的颜值而接受媒体采访。
“如何不花一分钱,让一款应用3天内达到2亿曝光量?” ”,这是最近几天被各大营销广告媒体转载的一篇文章,是关于“高考头条”的案例。这篇文章你可能看过,里面有一句话是“不是寻找创意,而是寻找创意。”我想我漏掉了一半的句子。
前几天,舅舅在和一位新媒体同事聊天“假新闻发生器”时,提到了上述两个成功案例。这位同事执行力超强。没几天,他就做出了一张《高考录取通知书》,基本上就是复印件。这很有趣,但传播的数据很平均。这是叔叔说的后半句“时机很关键”。您可能使用了正确的技术,但时机不对。距离高考只剩几天了。谁关心招生?如果在高考成绩公布和录取通知书发出之前提出此项申请,效果会更好。
第二个讲文案,以“滴滴屎”和“Uber宣布进军***市场”为例。
我舅舅今年3月看到这篇文章,叫《滴滴屎App,估值100亿美元!》 “后来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棒,文章很有趣。3天内,单篇文章阅读量超过200万次。随后,滴滴送纸、滴滴送鞭炮等一系列“复制品”文案,到处都是滴滴送堕胎。
说来也巧,舅舅恰好认识了“滴滴屎”文案模式的缔造者、自媒体管家(手机上管理微信公众平台的APP)创始人杨振凯,他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
别人可能笑了笑,但大叔注意到了文案中嵌入的自媒体管家APP广告,并成为了它的用户。为了写今天的文章,叔叔特地“采访”了杨振凯。对于这篇文章对他品牌的影响,他认为提升有限。 200 万次阅读带来了 6000 个新用户。显然,随后的副本虽然同样令人愉快,但效果可能较差。
本以为“滴滴屎”风潮会消失,没想到最近又出现了第二代。众所周知,最近很长一段时间,Uber总是以其令人惊讶、即时的跨界合作登上新闻头条。伴随着这样的语气,“滴滴屎”二代文案出现了——“Uber宣布进军**市场”,寻找附近厕所变成了“记者”、“大提琴手”、“建筑师”的一键呼叫、乐队鼓手...
无论有多少品牌利用滴滴或Uber,当大量类似的文案大量产生时,其实对品牌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让滴滴、Uber一次次在用户心中扎根。
最后大叔总结了自己的观点:
1、成熟套路的技术沟通是可以复制的,但需要好的时机、切入点、有思想的人。
2、急于趁势发布热点文案。前三个都是聪明品牌,后面的大多只是“自娱自乐”。
3、技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一般比文案传播高出数倍,因为前者体验更简单,互动性更强。
4、好的技术只需要时机和内容就能爆发。文案写得再好,可能也需要好的渠道。
5、新媒体部门应增加一名程序员。这是大势所趋。
6、文案的价值越来越低,还不如文案技术。
7.学习并记住几种技术沟通模式,也许有一天你就能使用它们。
8、技术交流需要遵守微信的游戏规则,尤其是“诱导分享”等方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