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站”服务员到劳模,走近青岛长途汽车站站长
9月12日,苏雪芬在青岛长途汽车站候车室为乘客服务。
从一名普通的上门服务员、上门班长,到全国劳模,再到2010年成为同事眼中的“杰出劳模”……身份发生了变化,时代变了,但苏雪芬依然穿着工作服在基层工作。她创立了“苏雪芬工作法”,连续四届省党代会和市党代会担任党代表。 9月12日上午,记者走近这位青岛交通行业名人,听听她眼中青岛的变化。
站长经常在大厅为乘客服务
1980年3月,刚满18岁的苏雪芬来到青岛交通集团青岛长途汽车站,成为一名普通的上门服务员。如今32年后,她已成为青岛交通集团公司青岛长途汽车站的青岛长途客车。站长。
“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一线工作,我还是经常在大厅为乘客服务,只有这样我才能知道乘客需要什么。” 9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青岛长途汽车站时发现,大厅里有特殊旅客休息。在房间里,她不仅亲自为乘客倒水,还询问乘客对服务人员工作态度的看法以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苏雪芬告诉记者,每逢重大节日,她在办公室都坐不住。只要条件允许,她就会去候诊室上班。 “我仍然想知道是否有乘客需要帮助,是否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苏雪芬说,有时她也会观察和测试一些服务员的服务态度,听取乘客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在她的带领下,车站在继续保留和继承原有服务内容的同时,针对旅客不断出现的新需求进行创新发展,新增了旅客会员、学生会员卡业务、特殊需求旅客慈善基金救助、无人陪伴邮寄等服务。包裹。为重点旅客提供上门送票等超值业务服务。
“我的心里没有爱,我的笑容是假的。”
“为乘客服务,心里要有感情,心里没有感情,你的笑容就是假的。”这句话出自苏雪芬之口,得到了车站所有服务人员的认同。
“苏站时刻为乘客着想的精神也感染了我们,只要有苏站在,我们就会看到榜样,就会更加用心为乘客服务。”长途汽车站服务人员李秀告诉记者,他们现在的服务方式都是受到苏雪芬的影响,苏雪芬不断“传道授业”,造就了一批新的服务明星。 “作为一名全国劳模,我始终想以身作则,带领整个团队共同进步。”在苏雪芬劳模效应的影响下,青岛站多名服务人员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省交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往返于我们发车的长途汽车站。作为连续四届省市党代会的党代表,苏雪芬特别关注民生话题。 “从长途汽车站就能看到变化。”苏雪芬说,刚参加工作时,冬天的工作环境非常寒冷。后来有了暖气,但当时热气达不到,到达后就可以在温暖的候车室里工作了。 “现在模式和服务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苏雪芬说道。
受到总理接见后,我们乘坐巴士回程。
记者了解到,自1992年起担任青岛长途汽车站迎宾队班长的苏雪芬,在服务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情感化、个性化服务方法,被概括为“苏雪芬工作方法”。
“主动迎宾、热情服务;服务周到、细心;从不提问、耐心等待;充满诚意、真诚服务;热情体贴、服务舒心”的“五心”服务理念和“第一分析,第二服务”沟通,第三“听、六看”的基本服务技巧 在苏雪芬看来,服务旅客的核心理念就是把旅客当作家人一样对待。
2004年,她作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11名劳动模范代表参加交通运输部劳动模范座谈会,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会后,苏雪芬把回程机票改成了长途汽车票,连夜乘坐长途汽车从北京飞往青岛。有人不解地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下次有乘客来北京询问时,我会更清楚。”
■征集
你也来讲述党史老故事
距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越来越近。本报现向全体公民征集反映历史进步和时代变迁的党史老故事、文物,或者记录时代变迁的重要事件。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有这样的故事和史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本报将择优发表。发送短信至: 、 ,或发送电子邮件至 。文/本报记者 郝媛媛 高亮 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