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老板变成喜剧“交通密码”。你怎么认为?

2025-01-02 -

近段时间,各种以“抱怨老板”为主要内容的职场笑话再次流行。最近很多喜剧节目的火爆,是很多职场笑话走红的主要原因。这再次为这个备受争议的职场话题火上浇油。

“整个公司只有一个人,就是老板,其他人工作的时候,立刻就变成了i户,左右同事都是i户。” “让员工准时下班有那么难吗?你手里那个小圆盘不显示时间,你才是最真实的表达。”出自“兮”。从《人间奇妙夜》到《喜剧之王单口喜剧季》、《和朋友们的脱口秀》,每一档节目、每一个舞台,几乎所有选手的创作都聚焦在职场上,有笑有骂,有笑有笑。嘲笑。 ,为“打工人”发声。

2020年央视春晚吐槽_2025吐槽春晚段子_春晚吐槽

这些笑话的有趣程度各不相同。有的人将职场情景与笑声无缝融合,令人捧腹,而有的人只是直白地讲述,传递出一波“整顿职场”的观点。然而,无论观众的笑声有多大或多小,笑话所获得的掌声总是非常响亮。屏幕前的网友纷纷为这些选手点赞。除了“搞笑”之外,“很真实”、“敢说”、“太准”是社交媒体上常见的评论。

就比赛结果而言,喜剧节目中抱怨老板和职场文化几乎成了屡试不爽的伎俩。只要题材与职场相关,即使是那些未能晋级的作品,分数也不会太低,甚至可以在赛外为参赛者获得较高的“同情分”。究其原因,一方面,大部分观众身处职场,非常接近“职场笑话”发生的情境,更容易对此类笑话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当代社会确实存在不少职场冲突。喜剧创作者提供了大量真实具体的创作素材。

无论是脱口秀还是小品喜剧,任何一部喜剧想要成功,最怕的就是“暂停”这个词。一旦笑话的内容与生活脱节,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场面就很容易冷淡。在竞技类节目中,这相当于被判了“死刑”。在这种情况下,创作者根据观众的关注点来选择创作题材,绝对比根据自己的个人生活和内心体验来创作要安全得多。如今,观众关注职场话题,喜欢听别人抱怨自己的领导,演员们多写、演这样的笑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欢迎这个创意。网上,也有不少观众,尤其是长期观看大量喜剧的观众对此提出质疑。有声音认为,喜剧创作者一味迎合观众情绪,想听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一种创作上的“懒惰”,损害了艺术的作者权。也有声音认为,抱怨职场的大方向是好的,但大量演员重复表达类似内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套路”,令人讨厌。甚至有人总结出了所谓的“脱口秀四大经典”——租房时抱怨房东、上班时抱怨老板、交通不便、调侃恋爱对象。就连喜欢职场笑话的观众也不得不承认,某种程度上,只要节目看多了,这种“套路化”在喜剧界已经成为现实。

喜剧的功能之一就是娱乐观众,“迎合观众”的创作理念并没有错。而且,与那些从小学就开始演戏的专业艺人不同,很多“喜剧新人”本身就在职场上打拼过,在相关话题上有着丰富的个人经验。更重要的是,职场笑话往往在喜剧节目中盛行,但大多数观众并不“厌倦”它们。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创作者试图利用这一点,通过职场话题的流行来获得加分。这是任何大趋势都会出现的现象。不过,只要这一波能够戳中更多的社会痛点,让辛苦的观众多笑一笑,这些“副作用”目前来看是无害的。

不过,“居安思危”对于喜剧创作者来说非常重要。目前,虽然观众普遍对这种创作趋势持欢迎和包容的态度,但如果喜剧笑话总是来来回回,观众迟早会厌倦。浪花之下,人们最终会发现哪些笑话背后有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感受,哪些笑话只是网络流行元素的排列组合。当浪潮退去,谁在“裸泳”就一目了然了。

大多数笑话或许难逃迅速腐烂的命运,但优秀的喜剧创作者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创造力保持活力。希望未来我们能看到更多用心创作的职场笑话,而不是盲目跟风;我们也希望这波风暴过去之后,喜剧创作者能够找到更多的笑点。

杨新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