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4万人口的秦岭秘境小县城,民宿业如何突围?
今年的五一节,对于汉中市留坝县江口镇铁矿村何元斌一家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经过近两年的设计和改造,何家自建的房子已经改造成风格独特、设施优良的民宿。门上挂有临习居铭牌,以迎客。何远斌告别了多年的矿工生活,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
留坝县深藏于秦岭腹地,人口仅4万多。 7月平均气温22摄氏度,加上森林覆盖率91.23%,是避暑疗养的绝佳去处。近年来,随着民宿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到留坝旅游,文旅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尤其是周末,入住率比较高。”临溪居民宿开业两个多月后,何远斌的小儿子、即将上大三的何亚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主要通过抖音、小红书、微信等方式与公众交流。通过账号和民宿主机交流群招募客人。萧禾语气平和,从容不迫。他客观分析,预计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运行状态。
何家开民宿投资超过100万元,其中贷款超过40万元,经济压力很大。何亚军说,他的父母有些着急。除了积极开拓客源,小何一家还根据客户反馈不断调整房间布局和服务细节。林西居附近的山上植被茂密,有大片的樱桃、板栗、猕猴桃林。他们想象,如果将采摘、徒步等项目结合起来,民宿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
江口镇铁矿村民宿集群是留坝县“四百”工程10个民宿集群之一。步行不远,除了最早建成的著名山舍民宿外,林溪居、理山溪、松云居等三处民宿也已投入运营。另外两间已完成主要装修,预计将于今年 10 月开业。投入运行。
7月初,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王向民带领“考察中国”课程的学生来到留坝,重点考察民宿行业发展情况。在留坝县铁矿村等民宿集群,王教授和学生对民宿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访谈,目的是在研究和记录的基础上,发现乡村转型发展的创新经验。
最初吸引王向民从上海来到留坝考察的,是隐居村、楼房沟等民宿的服务水平,以及留坝县政府和乡镇工作人员的积极务实。第一财经记者随“研究中国”团队探访留坝,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探寻这个山区人口“小县城”的民宿产业故事。在政府引导支持、资本运作推动、村集体、合作社、村民广泛参与下,留坝民宿发展的“共生”框架初步建立。
如何在绿水青山的同时,持续推进产业文化变革?当地居民特别是村民如何持续受益?农村转型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创新?这也是中国研究团队希望观察、总结和传播的。
改建筑沟渠、改水坝
“没有一天工作是在晚上12点之前结束的。”楼房沟隐居村项目经理梁浩峰一边在电脑上工作一边说道。这位来自山西的小伙子2019年来到留坝县小留坝村楼房沟,他说自己在楼房沟扎根纯属一次偶然。炎热的季节来到这个安静的山村,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凉爽。山村植被茂密,溪流潺潺。距留坝县城仅十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优越,成为银居小镇在北京以外的第一个项目选址。
银居祥利成立于2015年,定位为“中国乡村生活方式及县域文化旅游产业运营商”,“重点以国有经济和村集体经济为主体,挖掘当地农村资源优势,实现乡村振兴”。通过孵化和运营乡村品牌来实现这一目标。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提供一站式乡村建设解决方案。”梁浩峰对日常工作的解读,将这段内容翔实的介绍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是在隐居乡通过系统培训进入公司的。2019年10月,楼房沟刚刚开业,我就参加了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梁浩峰恰好被分配到楼房沟项目。加入隐逸乡的时候,他就有了自己的小计划。 “隐居乡有一个平台,我来这里实习的初衷是想回山西装修自己的房子,开一家民宿。”
“发挥当地农村资源优势”、“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的目标逐渐融入楼房沟梁浩峰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中。融入工作后,梁浩峰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我觉得做这件事对大家都有好处,渐渐地我有了一些社会责任感在里面,这给我带来了一些升华。”在楼房沟工作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初期负责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后来又与村民一起开发新产品。 “比如,可以邀请客人到村民家里摘菜。留坝的西洋参、香菇都可以采摘,把最简单的采摘变成了村民的收入。”
留坝的棒棒蜂蜜是当地的标志性农产品,是村民用原木制作蜂箱生产的蜂蜜。留坝位于秦岭南麓。是南水北调工程生态保护区。拥有优良的环境和蜂蜜等优质农林产品。但过去主要以低价在当地销售。 “我们带着客人来到了村民的蜂箱,他们养了这么多年蜜蜂,对蜜蜂非常熟悉,所以他们告诉孩子们蜂蜜是怎么来的。通过这种学习和互动,一瓶蜂蜜就可以了。”卖198元。”记者看到,留坝的各类特色农产品在银居乡的线下门店和线上平台均有销售。
外企带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农产品上,也体现在人的培养上。银居乡为农村妇女提供家政培训,也为项目经理和农村干部提供相应的培训,把农村稀缺的专业能力和视野带到了留坝。 “最终,通过我们的努力,整个村庄都会得到改善。让他们知道,他们需要充实、需要自信。”梁浩峰说。
在楼房沟,与游客接触最多的就是各个小院的管家。在参加上岗培训之前,这些农村中年妇女大多在家工作、照顾孩子,往往缺乏自信。 “面对城里来的客人,她非常害怕。我根本不敢说什么。”梁浩峰说,经过培训,管家们学会了轻松地与客人沟通,有的管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甚至自己开起了民宿。
隐居乡村项目总监蔡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留坝是该公司远离北京基地的第一个项目。从地方官员、生态环境、交通到民俗,“我们选址的标准可能有50条、100条,但选项目最重要的是选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主要看每个人是否渴望改变现在的生活和生存状态。 ”
政府推动、村民参与
在楼房沟特色酒馆何·酒,留坝县文化和旅游局原局长齐勇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了留坝民宿的发展历史。 “起点是2015年,当时第一家开业的是火烧店镇的云溪阿岭客栈。回乡创业的青年企业家江凌通过众筹,建造了一座独特的乡村民宿,有一个庭院和十间木屋。所用的建筑材料基本上都是我们当地的木材和石材,非常有气派。”云溪阿岭客栈开业后,生意红火,成为留坝回乡创业的典型案例。
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浪潮的核心问题之一。产业振兴需要有资源、有能力的领导者。除了江凌之外,留坝民宿领域还涌现出不少领军人物。李彩云、谭跃等受到多家媒体平台广泛报道。
看到民宿带来的变化,火烧店镇和留坝县逐渐确定发展乡村民宿将是提升旅游迭代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方向。从第一家民宿开始,我们陆续推出了隐居、楼房沟、道板宿、秦岭苏记、歇都度假农庄、柳坝秦岭一号联营店等精品民宿,尤其是经过近五六年的发展、“留坝县已建成精品民宿5家、精品民宿48家、大众民宿27家。目前,民宿的发展民宿产业走在全省前列。”齐勇说。
引进多家知名民宿后,留坝在文旅领域的影响力显着提升。随着这个隐藏在山林中的避暑胜地被更多人所熟知,当地通过民宿提升文旅目的地品牌的目标也更加清晰。 。
高品质民宿吸引了高端客群,政府以此为契机,推动当地居民投资经营高品质民宿,鼓励农家乐升级为大众民宿。 “公共民宿主要面向周边游客,而精品民宿、精品民宿则有大量外地游客,尤其是来自西安、成都、重庆的游客。总体而言,民宿近年来拥有较为广泛的客群。 ,更重要的是,入住率“比较高”。齐勇说:“我们测算过,精品民宿、精品民宿的入住率远高于县城内的酒店,基本上每年精品民宿的入住率都能达到85%以上。率达到65%以上。”
“民宿行业发展起来后,吸引了一些外地的高端客户,我们(留吧)的接待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齐勇说:“一个好的民宿聚集地,也是一个旅游小目的地,通过这个目的地的打造,通过特色民宿的发展,通过业态的丰富,实际上吸引了更多的城市游客进入走进乡村、体验自然,无形中促进了我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2021年底,留坝提出用三年时间推进全县“四百”工程。目标是改造100户农家乐、建设100家民宿、培训100名管家、带动100人创业就业。 “我们针对大众民宿、精品民宿、精品民宿制定了不同的激励支持政策,包括设计费补贴、民宿房间数量补贴等。”齐勇说。
共生发展
游览留坝时,乡村别墅的设计风格和设施引人注目。从普通的乡村自建房屋到美观舒适的民宿,深耕乡村建筑设计领域的建筑师王秋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持的安哲建筑事务所是“四百”项目的设计合作伙伴,引领了留坝民宿的设计风潮。王秋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的团队接手了留坝200个民宿项目的设计。设计团队通过线下和线上微信群与业主进行交流。 “最忙的时候,公司有40多人在做留坝项目。” ,与政府工作组合作推进设计和施工。
谈及与留坝村民的合作,王秋安说:“他们生活在农村,基本没有接受过设计服务。事实上,村民需要,很多人愿意付费。”在留坝,王秋安的团队会为业主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业主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需要更多投资的方案是很常见的。
据了解,村民对民宿改造的投资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两三百万元。留坝县政府已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 “县里的信用社、农业银行、邮储银行都推出了民宿贷款,最高贷款额可以300万,政府还会给予一定的利息优惠。”据齐勇介绍,截至7月18日,留坝县共发放民宿贷款96笔3415.5万元,今年迄今已发放贷款43笔1735万元。民宿产业发展以来,据统计,留坝当地居民已累计投入民宿产业2.8亿元。
从设计到资金到后期运营,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多方合作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留坝民宿产业提出多方“共生”发展理念。梁浩峰认为,共生体现在经济效益,就是“大家共同受益”。 “事情做得好,大家都会受益,事情做得不好,大家都会受损,那么大家的目标达成共识了吗?”王向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的研究非常关注当地居民,即村民能否持续获得好处。 。
银居香格里·楼房沟民宿自2019年起,每年都会向小柳坝村合作社进行分红。这个精品民宿项目一期有9个院子,二期也已开工建设。项目内所有建筑物均为村集体合作社的资产。通过银行杠杆,这些资产的价值显着增加。 “我们作为底层运营商,保证了项目的正常收入,这也是探索做强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典范,大家共生发展,包括村民在内的村集体收入相对稳定、有保障。” ”。梁浩峰说道。
银居乡还配合政府承担留坝文化旅游品牌传播、专业活动组织、人才培训等任务。外来企业与基层政府、村集体和合作社、村民等都进行不同层次的合作,相互支持,融入民宿发展的框架网络。
王向民认为,留坝民宿行业主要有四个主体,包括政府(主要是基层政府,包括县乡政府)、市场资本、村集体(现称农村合作社)和居民。他分析了产业发展的权力结构,为审视留坝民宿产业提供了政治视角。可见的总趋势是,基层政府大力推动、全力支持民宿发展;外部资本与基层政府、村集体合作,设计建设样板工程,进行市场化运作;村集体将资本与居民连接起来,降低交易成本,最后是部分居民投入房产、资金、人力参与产业。四大主体合作共生发展。
谈及留坝民宿产业的共生模式,齐勇认为:“发展民宿产业不仅要让群众增收致富,还要通过民宿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民宿行业的发展,外来的经营者也需要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所以民宿行业的发展对于留霸来说应该是双赢的。 -足月且健康 方式。”
王向民认为,乡村振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让乡村可持续发展。这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农村吸收资源丰富城市的过程。现在我们要反哺农村,如何反哺?引入外部资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他认为,依靠传统乡村的秩序是没有办法实现再生的,必须引入外部资本。“但外部资本会引入外来精英,外来精英会改变当地人的行为。这过程将是漫长而艰难的,但结构性趋势非常清晰。”
走访中,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了倾注全部心血的农户的期待和担忧,也看到了业内人士对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的焦虑。在与城市消费对接的过程中,乡村社会各方共同参与产业和文化建设。双方能否继续合作,实现共赢,值得持续关注。
本文摄影/王晓东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