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央视工作过的甘肃人:工人出身的天才女主播——何佳
#头头创造挑战#甘肃是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却是人杰地灵的地方。从古至今,人才辈出,尤其是近代,甘肃涌现出一大批名人。央视上,有一支“甘肃军团”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关注。这些帅哥美女不仅以靓丽的外表和优雅的气质征服了观众,更以高尚的情操、谦虚谨慎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全国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他们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的新闻主持事业,为甘肃人民赢得了很多人气。下面就让我来讲述一下他们的故事吧。
央视才华横溢的主持人何佳
近年来,每当我们打开电视,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时,我们都会经常看到一位名叫“何佳”的女主播。她在早上六、七点的《朝闻天下》中登场;她中午在《法治在线》;她下午在《新闻直播》;她晚上在“共同关注”;而深夜的她还在《24小时》和《午夜新闻》中。无论什么节目,禾家都能主持得当、自然,没有任何违和感,从而赢得了全国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在央视工作的主播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但这位主播却出身于工人阶级。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下何嘉的传奇一生。
何佳,原名郝红梅,1972年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何嘉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她很有艺术天赋,经常为祖父母和邻居跳舞。上学后,何嘉又爱上了读书。小学四五年级时,他多次阅读《红楼梦》、《西游记》、《红岩》等经典著作,后来又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等国外名著。由此,何嘉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她的作文经常被老师用作范文并向全班朗读。
何嘉年轻时
中学毕业后,成绩优秀的何佳本可以考上好大学,但在当时“最高尚的职业在企业”的社会背景影响下,父母要求她天水某国企招聘一名工人。不久公司开通了闭路电视,需要一名播音员。文化素质好、会说普通话的何佳被选为播音员。播音员的工作并不轻松。企业领导传达的各种决定或通知,都需要禾嘉认真修改、打磨文字;工人先进个人和好人好事,要求何佳回国后收集材料,编辑成表彰稿件。 ,并进行广播;这还没有结束,所有播出的内容还要油印成小报,最后分发到各个部门、各个车间。除了撰写稿件外,何佳还亲自完成了小报的排版、刻版、校对、墨抄等工作。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何嘉就来到广播室。他首先播放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来叫醒大家,然后播放广播体操伴奏,和大家一起锻炼身体。然后将需要复印的小报整理复印;中午,广播需要传达的通知和决定。如果不会,抓紧时间练习绕口令,提高自己的播音技巧;匆匆吃完午饭,趁着工人们休息的时间,何佳去发小报,收集了一些工人的典型先进事迹、好人好事等,回来后,赶紧写了一封表扬信。晚上,广播或闭路电视新闻节目播出这些先进模范或好人和好人;回家后,他们还要排版、刻制第二天的小报。
何佳在甘肃电视台工作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无聊和忙碌中度过。这段担任播音员的经历,对何嘉的播音和主持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 1990年,在北京广播学院组织的西北地区招生考试中,何佳播音专业成绩名列甘肃省第一。虽然这次她没有考上北京广播学院,但她给学院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金子总会发光。 1992年,甘肃电视台招聘播音员。何嘉得知消息后,立即赶赴兰州参加招聘。经过层层笔试和面试,何佳终于脱颖而出,成功被甘肃电视台录取。
在甘肃电视台,何家开始主持经济节目。后来,由于业务能力较强,他被调到新闻部主持《甘肃新闻》等节目。为了更好地做好播音工作,何佳阅读了大量的播音专业书籍,不断向资深老师学习。为了拓宽和提高自己的播音领域和能力,何佳还在甘肃广播电台兼职经济、文学播音员。广播播音员和电视播音员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广播播音员完全依靠他们的声音与观众交流。语速的快慢、音调的高低都能影响听众的感受。而且,当时广播电台采用的是现场直播的方式。除了预定的题目外,一切都必须由主持人现场亲自表演。这项工作最能锻炼播音员的能力。当年,何佳用委婉动听的声音,解答了收音机前听众提出的疑难问题,抚慰了许多受伤的心灵,让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
何佳在甘肃电视台工作
何佳在甘肃电视台、广播电台工作了8年。这8年里,何佳不仅事业有成,还完成了兰州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业,终于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1996年,何佳被评为一级播音员,并获得中级职称。她与任斌主持的《甘肃新闻》荣获1999年甘肃省播音主持作品奖电视播音一等奖,并荣获1999年中国播音作品奖电视播音三等奖。除了播音之外,何嘉的文学功底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她亲自创作或参与编导的电视散文诗《生命的河流》,故事片《和力麦回家》、《萨尔塔人民的这片热土》在甘肃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她在采访兰州军区官兵时撰写的文章《军营梦》发表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引起了广大官兵的共鸣。
2000年秋,何佳前往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研究生班学习。很多人只把升学当作升职的跳板,从未认真对待。不过,何佳把继续深造视为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的机会。在北京广播学院每天的早训队里,你一定会在安静的角落里看到一个衣着朴素的女孩。她就是何佳。虽然已经28岁了,但何佳依然像个年轻人一样,每天坚持背诵或背绕口令一个小时,如饥似渴地吸收播音主持知识,从不浪费一分一秒的学习时间。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节目主持人何佳
深造结束后,何佳有幸获得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实习机会。第一次来到央视的何佳和很多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同事一样,不仅感受到了国家电视台的权威和庄重,也感受到了这里紧张有序的工作氛围。她每天都看到这里进出的人,大部分都是行业里的精英,这让何佳的压力倍增,她不断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在央视实习期间,何佳的眼界和思想境界进一步提升。再加上她虚心向前辈学习,所以她的专业能力并不比正式主持人差。 2003年,央视成立新闻部,何佳正式调入央视,在新闻中心担任主播。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新闻频道的主播并不容易,因为这些节目大多是现场直播,发来的新闻稿很多没有时间提前阅读。它们来了就广播;还有一些突发新闻事件,需要随时通过电话或视频与前方记者连线,与嘉宾交流,请他们分析解读;有时需要播出的新闻只有简单的描述和很多照片,这就需要主播有“看图说话”的发散思维,但不要乱说。尽管何嘉在报道新闻时极其小心,但在2012年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5月7日,何嘉在《24小时》播出黄岩岛事件时,紧张不已,不小心将“黄岩岛”称为“菲律宾”并表示,“菲律宾是ZG的固有领土,ZG对菲律宾拥有无可争辩的权利”。幸好当时是深夜,影响并不大,事后何佳在微博上真诚地向观众致歉。虽然这件事影响不大,但对何佳来说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她变得更加谨慎和稳重。未来,她再也不会犯错。
2022年11月16日禾嘉主办《共同焦点》
2009年、2014年,禾嘉参加了中宣部组织的“中央电视台业务干部赴西藏对口支援交流活动”。在西藏期间,何佳忍受着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他亲自前往拉萨、羌塘等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采集藏族节日,拍摄了《开通北京直飞拉萨航班》、《西藏羌塘》等。 “洽庆赛马艺术节”、“生动观看藏戏,科学认识日全食”等新闻。这些消息在西藏卫视、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生活中,何嘉依然是那个有梦想的女孩。成为一名作家是何嘉的理想。虽然后来她无意中走上了播音主持之路,但她依然保持着少女时期养成的写作功底。我习惯于时不时地在我的博客上发布简短、简洁且文笔优美的文章。比如,她在《欣赏与优雅·青春永驻》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这样的夜晚,独自坐在窗前,一盏孤灯发出柔和的黄光,在时钟滴答的脚步声中燃烧成历史。”回忆起往事,心里闪过一丝悲伤,也许就是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自己在变得越来越豁达开朗的同时,却不再有这样的感觉。面对各种不讲理的情况,时间也随着日历的一页页而过。” 听起来是不是一个才女或者女诗人?
新闻主持人何佳
说到家庭,何佳和大多数央视主持人一样,觉得自己亏欠家人很多。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父母家人在一起,为他们做一顿美味的饭菜,或者和他们一起走走,欣赏祖国。壮丽的山河……如今50岁的何佳已经是中央电视台的首席播音员(副高级职称),但她却丝毫没有放松。她仍然相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用她的话说,“尚存一口气,帆不落”!祝愿何佳老师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生活永远幸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