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聚焦·小数据大经济| “烟火气”中的大国经济消费潜力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烟花”中大国经济消费潜力
新华社记者 王玉晓 唐世宁
新年伊始,全国多地线下商圈、景区人气聚集。祖国大江南北的“烟花”越来越盛,市场人气不断走高。
一组线下商圈人气指标体现消费“热度”——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基于全国主要城市代表性商圈客流量数据的线下消费人气指数同比增长7%;基于生活服务电商平台用户消费订单数据的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同比提升。增长17.7%。
一年来,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大宗消费快速增长,文化、旅游等消费市场充满活力,消费潜力巨大已进一步释放。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
新年伊始,每天傍晚,嘉陵江北岸的重庆市江北区北滨路就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摊位。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享用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海峡两岸灯火通明,喊叫声此起彼伏,“烟花”不断升腾。
在中国,“夜经济”的消费市场有多大?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
商务部发布的《城镇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居民约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报告称,我国夜间旅游需求持续上升,预计2024年国内夜间旅游支出总额将达到约1.91万亿元。
杭州西湖开通画舫上岛夜游、西安推出《长安之梦·迎唐大典》夜演、上海开通“现代夜巴士”……文商旅融合催生演艺经济、沉浸式文化旅游等新“夜”态,成为激发消费活力的生力军。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和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一些实体商家的线下客流受到影响。压力与挑战下,传统商圈积极拥抱新业态,在调整变革中获得新活力。
平均每天举办一次品牌发布等活动;北京首店或概念店85%建成;北京首个巨型冰屏和空中光影篮球场建成,将商场变成新的社交场所……针对“Z世代”群体的消费需求,北京朝阳区的传统老百货店,现已变身时尚新地标THE BOX,成为北京首个特色城市活力创新中心。
数字化浪潮来临,越来越多的线下商圈选择借力“数字化”——杭州湖滨街打造虚拟消费场景“宾济园”,打造24小时沉浸式互动消费体验;北京西单多家商场纷纷开“云”店,辐射范围从“一区”延伸至全国;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利用智慧商圈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新商业生态系统...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积极发展一线经济、冰雪经济、银色经济”、“扩大服务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多项部署。
年初以来,多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手环等三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部署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一店一策”推动现有商业设施转型升级; “2025全国网上新春节”启动,线上线下举办系列配套活动……
“培育扩大新消费,加快出台促进第一经济的政策文件,发展冰雪经济、银色经济,推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永前表示,将扩大消费与惠及民生结合起来。我们要大力实施促消费专项行动,推出更多务实举措,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超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