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档案|古诗里的那些花——蜀葵
朱丹(四川省地方志办公室)
蜀葵,又名“蓉葵”、“虎葵”、“一丈红”、“大麦熟”、“端阳花”等,是一种名称中含有地域象征的名贵传统花卉。古诗词中描写蜀葵的诗词似乎并不多。这大概是因为蜀葵缺乏唐代牡丹那种“花开动京城”的气度。 “爱别轻易吐”的高度……
千人万动、火树银花绽放,并非为它;不是为了它,烛影摇红,笛声悠扬……它“野蛮”地生长在庭院的篱笆下、田野山野里,在耕耘声、编织声中安详地绽放,吃牛的歌曲。 ,在夕阳明月和星星点点的余辉中无声地枯萎……
当其他花朵还在争奇斗艳的时候,它却随着悠扬的驼铃声、马蹄声,沿着丝绸之路,在远离巴山、蜀水的异国他乡扎根、绽放。它的世界就像一片广阔平坦的湖水:清波之外,还有清波。
蜀葵的“美”:能与牡丹媲美多少?
“诗歌是生活的事情,生活应该回应它。”古代文人对于诗词文学的态度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贾岛“三年得二句,诵之而落泪”;贾岛“三年得二句,诵而落泪”;如果你不说出一些令人震惊的话,你将永远不会停止死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贺还在忧郁地吟诵着“老鹫寻章摘句,晓帘玉弓挂”……袁枚说:“写作如看山,不喜欢平坦。”他说写文章就像欣赏山峰。它喜欢有奇怪的情况,最怕平坦。我说的是读书文章,用它来指代花卉,尤其是蜀葵也不错。
蜀葵漂亮吗?答案是肯定的。南朝颜彦之赞誉其为“重庆之花,冠诸英雄”;唐代虚隐赞其为“文王耻生,神女让娉婷”;清代陈浩子所著的园艺专着《花镜》称其“花生奇貌,花开如绣,光彩夺目”;清人万鸾赞其“傲杀杜鹃,不负牡丹,笑四川芙蓉”……人们喜欢蜀葵吗?答案不太明显。
蜀葵
(唐)陈彪
眼前有无助的蜀葵,数百个浅紫色和深红色的巢穴。我们可以分享多少朵牡丹?赢得人们青睐的理由只有这么多。
这首诗似乎回应了唐代贞元年间宰相刘浑的《牡丹》诗:“近来不得已,只得买牡丹,花数万钱,买个窝,现在已经开始看清楚了,向日葵的共同点已经不多了。”刘浑将富贵。将牡丹与普通蜀葵相比较,认为两者相差无几,批评达官贵人花钱如流水、极其奢侈的生活。
陈彪在这首诗中说,他对眼前的蜀葵实在是无能为力。有的浅紫色,有的深红色,盛开的有上百株。它们的美丽可与国内美丽的牡丹相媲美,并被“人们所厌恶”。亦称“为人所恨”、“为人所蔑”。正因为它太高大,被别人不喜欢、看不起,所以它的价值与牡丹相差甚远,表达了对花开现象的不满。
诗人或许想告诫人们:社会上受欢迎、受欢迎的人物,大多未必有什么真正的才能。他们常常依靠一时的机会登上顶峰,或者依靠某些人的称赞而出名。但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往往隐藏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之中。这首诗歌颂事物、抒发情趣,富有哲理,文字浅显,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秋光
(南宋)陆游
小花园里的秋光映在我的眼里,老爷爷好高兴啊!蝴蝶成对掠过,蜀葵成对绽放。雨足时,栅栏稀疏,通向野藤,人少的幽静小路上长出新的青苔。贫苦人家,灶灶冷烟晚,邻居卖药归来。
全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风景。上联的“泼”凸显秋色的浓郁,“藏”则透露出闲适之态;下巴对联中的“蝴蝶”和盛开的“蜀葵”,以动感和对比衬托出静谧。营造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颈联的“寅”、“常”二字,动感十足,意趣盎然;最后一副联的上句是实词,下句是虚词。 “外”字表达了乡村民俗的纯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全诗“淡而朴素”,格调清新,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怪诞的经典,语言清朗自然,洗去了绚丽,流露出真正的纯洁。
陆游一生饱受谩骂,仕途坎坷,但他的爱国热情从未停止。即使镜中两鬓已褪色,他仍期盼着“筑长城”;尽管他“老在沧州”,但“心始终在天山”。无论是在福州主管茶盐,还是在江西主管粮仓;无论是在大三关巡视,还是在主管粮仓。无论是在大理寺主持正义;无论是79岁时编修国史,还是被罢官后耕田,他都时刻盼望着“王师北中原日”。
“隔壁老头回来卖药”让人浮想联翩。隔壁老头卖的是什么药?他顽强地写下了《南唐书》,汲取大势,制定了《平戎政策》,以恢复中原。然而朝廷的懦弱和异族的势不可挡的崛起压倒了他的激情和愤怒。最终他只是“失万言”。为了平定军心,我换得了师傅的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但即便如此,他一生中,有没有放弃过一马一剑的梦想呢?
学者顾遂先生评价陆游的诗说:“方翁所表达的不是优雅,也不是长韵,而是真诚和知足。每一巴掌都带血,每一鞭都留下痕迹。”这是那么真实,又那么悲惨。
蜀葵的用途——谁种的端午一尺红
老舍先生在《养花》一文中说,他“只养好养、好养、能自己奋斗的花草”。首先,由于名贵花草不易生长,看到好花生病、枯死是令人难过的;其次,因为北京的气候不太适合养花。与需要精心栽培的兰花、牡丹等相比,蜀葵确实是“易养”的名花。
蜀葵的花期很长。初夏至端午节,花开如锦,故又称端午花。而且蜀葵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种子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禹自幼生长在蜀地。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没有人专门种植它,也没有人精心栽培或维护它。
生长于路边、田野、菜园、墙角、沙石间。也许第一年的种子被丢弃在那里,或者风随心所欲地把它们带到这些地方。随后便顺应当地风俗,生根发芽,蓬勃传播。它年复一年地继续成长和繁荣。或许是因为它太过平凡、普通、“接地气”,人们几乎忽略了这朵不知名的花的美丽和用处。
刘夜郎题葵叶
(唐)李白
惭愧你能守住脚,更对不起我已把根移到远方。天刚亮,我就回到了家乡。
这首诗是李白流亡夜郎时写的。前两句将向日葵与我进行了比较。向日葵的叶子还能保护它的根,而我却因为无力自卫而被流放到夜郎。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希望,希望白天能照亮我,让我能够回到家乡,守护家乡。
这首诗引用了“葵花能护足”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左传》:“……秋七月,壬寅,斩鲍追高者,无怨。仲尼曰:‘包庄子知(智慧)不如虽好如向日葵,但向日葵仍能守住自己的脚。” “砍”是一种古老的砍脚酷刑。孔子说,包干的脚被砍掉了,他的智慧不如葵花子。这里的“葵”本指向日葵。唐代以后,常泛指一些名称中带有“葵”字的观赏植物。由于蜀葵的叶子大而密,还具有保护根部免受阳光照射的特性,所以又被称为“魏祖葵”。李白吟诵蜀葵叶,正是因为他觉得蜀叶可以“护足”。
这是一首五首诗形式独特的诗。全诗纯属平常语言,词意简单易懂。它没有像李白长诗那样表现出蔑视一切的浪漫情调,而是通过简单的文字来表达。浓浓的愤怒揭示了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奎爷的“护脚”与自己的“动根”形成鲜明对比,感叹自己“无能”,无法摆脱不平之事。他还借用“白日”的“偏光”来形容“皇恩”,希望朝廷能够原谅他,允许他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蜀葵歌
(唐)岑参
昨天盛开一朵花,今天也盛开一朵花。今天的花刚刚好,昨天的花却老了。我才知道,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你不扫。人生不可能变年轻,所以不要把钱浪费在床边的饮料上。如果你有钱,请去餐厅。没看到的话,还有蜀葵花呢。
明代刘基这样评价蜀葵:“红葵高大,花高而秀美,清晨开花,傍晚凋谢”(《古歌》)。蜀葵的花期一般为六月至八月,但单花朝花夕落。诗人感受到了这一点,写下了这首诗。前四句用夸张的对比来表达时间的流逝。 “好”字和“老”字凸显了风风雨雨无常、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永恒真理。那么从花到人,花不能长久绽放,而人有限的青春期却很快又轻松地过去了。尽管如此,诗人并没有灰心丧气,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他叹了口气,“现在有酒的话,还是拿钱换酒吧,你没看到蜀葵花瞬间就凋零了吗?”
蜀葵花神就是汉武帝刘彻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哥哥李延年曾为她写过一首动人的歌:“北方有一个美丽的女子,绝世独立,看美丽的城,再看美丽的乡村,宁可不认识美丽的城,与清皇朝,再难觅佳人了。”由于李夫人英年早逝,她短暂而绚丽的一生就像蜀葵一样,所以人们将她奉为七月蜀葵花女神。岑参生活的晚唐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出现。诗人虽然才华横溢,却没有办法报效国家。
这首《蜀葵歌》虽然节奏明快,但读完我还是觉得有些伤感。诗人感叹时光不易,在匆匆的时光里一事无成,只能借酒浇愁,以酒勉励。
蜀葵的忠诚——只报答天家的忠诚
《花镜》云:“蜀葵,亦太阳草。”蜀葵具有“向阳”的特性。阳光照射到哪里,它的花和叶就会朝向那个方向。正如明朝张邯在《松窗梦》中所说:“蜀葵花草高高,花向阳开……而心心相通,所以总比中驰好。”
古代文人墨客描写蜀葵甜心的诗词也最多。宋代杨训斋写道:“惟疑露有异色,谁知日有同心”。 (《宜章红》);宋代王叹写道:“花根疑为忠臣之骨”。 ,向太阳敞开心扉”;宋蔡的“最可怜的是心,不会被夕阳的影子所感动”(《向日葵》);明高其佑“怜白衣者,亦有向阳之心”(《白葵花》)……“以花为美,孤忠坚忍,若有德行” ”。李瓒诗的这四句,可以说明蜀葵花的“向阳”与文人忠君爱国的相契合。
初夏的宾馆
(北宋)司马光
四月,雨突然转晴,南山的天气变得晴朗。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向太阳倾斜的向日葵。
“向日葵斜向太阳”出自《三国志·陈思王直传》:“向日葵叶若倾斜,太阳虽不回光,却始终向着它,这就是诚意。”杜甫还有“向日葵向太阳倾斜”的诗句“事物的本质是固定的,不能夺走”。
司马光这首诗,前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在纸上呈现出一幅初夏雨后清明温馨的美好画面。最后两句抒发了他的雄心壮志,表明诗人不是随风舞动的柳絮,而是永远向太阳倾斜的蜀葵花。这意味着他永远不会利用政治,做一个随风换舵的小人,而是永远忠于皇帝。无二,表达自己对国王的忠诚。
司马光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修史和从事政治上。他并不以文学为荣,推崇“文学传达真理”。他的诗大多平淡而悠远,表达了他的真性情、真我。这首诗虽无深意,虽不易解读,但也显得意味深长,韵味十足。
蜀葵
(明)李东阳
我羞于模仿红妆,美化晚霞,但我会报答天家的忠心。即使下雨了,天黑了,夜色阴沉,也不代表南方的枝头没有花开。
李东阳是明初茶陵诗派的著名领袖。其诗多与严羽相呼应,强调杜甫的宗法血统,崇尚“言出自心,诗为真情”,“知言养气,文以气为主”,追求高雅的工艺。通知。韩国。这首诗还用蜀葵来表达他忠君忠国的思想。
“雨暗天阴”比喻管理朝政、欺骗君主的太监(刘瑾饰)。 “红妆夕照迷人”,是指无能的士大夫对当权者阿谀奉承,而我却像蜀葵一样羞于与他们相处,只穿“忠红”。 “为了报答伟大的皇帝恩德,无论面临怎样的惨淡处境,我们都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决不在不向阳的树枝上放花,表达对皇帝的诚意。
李东阳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名望的人。他执掌国家十八年,始终忠于自己的正直。朝廷中,当武宗浑真、刘瑾等宦官横行天下时,大批贵族愤怒辞职,被迫留下来担任首辅。面对刘瑾等人的恐吓,李东阳忍不住忍让、妥协,引起了当时人们的不满。但由于他多次斡旋,解救多人,四年后才铲除刘瑾,恢复政局稳定。 。
这一传统也影响了古代文人画。清代画家王五曾画过不止一幅《忠孝图》。画面的主角是蜀葵和黄花菜。蜀葵象征忠诚,黄花菜代表孝顺。在其中一幅《忠孝图》上,王舞写道:“古人合写玄夔为忠孝图,草率模仿其意,其工拙所致。”
现代作家张巍的小说《我可不记得蜀葵》中,蜀葵是主人公春雨杨丽心中“真、善、美”的精髓:是他心中母性最美的写照。在他的童年时期;它们是他年轻时初恋的美丽与和谐。纯的;是他艺术创作和绘画的灵感源泉;也是他与阿尔德·明友谊的见证……但人到中年之后,蜀葵却成了永远失去的纯真、无法企及的美丽、无法重来的过往、无法挽回的美丽。达到了。未来。
小说的最后,他无奈地带着“蜀葵”走向了未知的彼岸。但“未知”又如何呢?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说,“未知”中也有光明和希望。你能不记得蜀葵吗?那是人生的第一个启示,那是在磨难岁月中坚定的前行。
蜀葵的花语是梦,人生亦如梦。何不做一棵怀揣梦想的蜀葵,划桨人生之船,载满星辰之船,在梦想的湖水中努力前行,身后有白云,旅途上有星星。大海无所畏惧,永不退缩,永远年轻,永远热情,永远充满泪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