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手稿《古兰经》保存完好

2025-01-23 -

打开坚固的防盗门,跟随撒拉族长老韩伊努古进入“古兰经手稿收藏馆”。上楼梯是另一扇安全门。进去后,大厅中央的桌子上立着一个醒目的玻璃柜。柜子里有两页乳白色背景、黑色字体的阿拉伯羊皮纸。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手稿。 《古兰经》的两页。

韩伊奴古今年60多岁,是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清真寺管委会主任。 “古兰经手稿收藏馆”位于街子清真寺内。

“这部《古兰经》手稿体现了伊斯兰教的传承,也是我们撒拉族历史的见证。”汉伊努古说。

汉伊奴古告诉记者,700多年前,撒拉族的先民不堪忍受部落内部无休无止的斗争,于是在嘎勒芒、阿合芒两位首领的带领下从中亚向东迁徙,最终定居在撒拉族的土地上。黄河两岸。边街子镇。在这次迁徙中,撒拉族祖先携带的最珍贵的东西就是这部《古兰经》手稿。

据学者考证,撒拉族是突厥人后裔,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祖先原居住在土库曼斯坦共和国马雷州萨赫什地区。元初前后,他们东迁,定居青海省循化县。

这份《古兰经》手稿大约写于公元 8 世纪至 13 世纪之间。据说是阿拉伯帝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哈里发亲自监督编写的三本《古兰经》之一。

朱丹口误是故意的吗_朱丹口误门_朱丹口误合集

这本《古兰经》分为两部分,共三十卷,每卷均采用犀牛皮书包装,图案精美。玻璃柜中陈列着这份《古兰经》手稿的第 593 页和第 612 页。虽历经沧桑,但羊皮纸页面清脆平整,字迹清晰,色彩饱满。

韩伊努古告诉记者,《古兰经》入库之前,已长期存放在街子清真寺的保险箱里。由于条件所限,有的书页被风腐蚀,泛黄变脆,字迹也开始变得模糊。 2007年,国家投入资金,组织国内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对其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文物部门还为《古兰经》手稿定制了带有氧气、温湿度控制系统的玻璃柜。

2009年,撒拉族群众自愿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建立手抄本《古兰经》收藏馆。如今,“古兰经手稿收藏馆”位于嘎勒芒、阿合芒墓、骆驼泉旁,已成为撒拉民族文化的圣地。

“现在外人能看到的只有玻璃柜里陈列的这两页,其他的经文都保存在博物馆最安全的地方。存放经文的保险箱也有氧气、温度和湿度控制技术。我是寺庙管理委员会的一名主任已经在那里待了快三年了,他已经打开过保险箱并检查过两次经文,情况良好。”韩伊努古说。

70多年前,这部《古兰经》手稿在叙利亚国际展览会上展出时曾引起轰动。阿拉伯历史学家和文物专家称赞它是“世间罕见的善书”,是世界上罕见、最完整的书籍之一。 《古兰经》的手稿之一。如今,青海循化手抄本《古兰经》已入选中国《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名副其实的“国宝”。 (记者马勇、张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