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还不够,北约要“改造”俄罗斯?

2024-03-26 -

失败还不够,北约要“改造”俄罗斯?

当地时间2月19日,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在节目中表示,他和美国总统拜登讨论了增加驻波兰美军的数量和期限,并重申了一件事:乌克兰必须获胜,俄罗斯必须被击败; 不是俄罗斯不能赢,而是乌克兰不能输。 通过调整言辞,可以提振整个西方阵营的士气,加强西方世界的团结。

莫拉维茨基随后指责俄罗斯,称俄罗斯有20世纪最糟糕的部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并表示波兰不会与罪犯谈判,就像没有人会与希特勒谈判一样——尽管这种话让双方都感到尴尬。张伯伦和贝当——但这些话并没有完全消失。 他表示,谈判可以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进行,但必须是乌克兰完全主导和接受的谈判。

中美俄笑话完整_俄罗斯中国美国熊的笑话_中国美国俄罗斯笑话

与莫拉维茨基类似,爱沙尼亚总理卡亚·卡拉斯2月19日也发表了一些针对俄罗斯的言论,声称俄罗斯之所以成为北约最大的地缘政治威胁,并不是因为北约无休无止的安全要求。 而永无休止的向东扩张,却是因为俄罗斯没有走德国的道路。

卡拉斯这样解释她的话。 她认为,二战结束后,经过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纳粹的罪行受到了全世界的谴责,德国人民也了解了纳粹的罪行。 换句话说,卡拉斯认为,二战期间,德国人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国家正在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因为他们的认识,他们反思,然后接受了再教育,才有了今天的德国。 但现在,这个过程在俄罗斯并没有发生,俄罗斯仍然使用苏联时代的教科书。 她主张北约国家必须建立对莫斯科的控制,像德国人一样改造俄罗斯人,使俄罗斯不再构成威胁。

这两位东欧国家领导人的言论确实有些离谱。 他们缺乏历史教育和通识教育。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现实和兴趣。 虽然他们嘴里说的好像是天宪,但他们还是冒充人。 认为前苏联和东欧集团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普遍如此自命不凡,真是太不合理了。 否则的话,整个地区的政坛也不会陷入道德败坏的境地。

正如英雄所说,这次俄乌冲突爆发的背景是北约阵营对自身安全诉求和北约不断东扩的抱怨不休。 这个冷战时期建立的霸权组织早已结束了历史使命,如今已演变为美国维持霸权的工具。

虽然这并没有改变俄乌冲突作为帝国主义之间战争的本质,但毫无疑问,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英国对协约国的长期镇压一样,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战争中他们也是长期被欺负的人。 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表示,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北约未能控制和改造俄罗斯。 这显然是错误的。 时至今日,德国还没有对自己在二战期间犯下的罪行进行彻底的清算,比如勃兰特下跪、为大屠杀忏悔等。 这些计算都无法与苏联军队占领柏林的影响相媲美。

俄罗斯中国美国熊的笑话_中美俄笑话完整_中国美国俄罗斯笑话

至于改造德国,这更是一个笑话。 如果北约改变了德国,那么这种转变只有一个名字:发展。 如果没有经济发展,北约计划在战时在德国部署大量核地雷,将德国变成不适宜居住的辐射带,就足以让德国人民与北约疏远。

相比之下,苏联的解体与一些苏联叛徒密切相关,但也与苏联人民的发展愿望密不可分。 很多苏联人天真地认为,只要他们解体苏联,全面投降西方,西方就会像帮助日本、德国一样帮助他们实现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之所以努力发展经济,是因为无法通过武力从外部消灭苏联,所以被迫选择了这样一条看似公平的竞争道路。 如果有选择的话,西方国家肯定会选择不公平竞争的方式来与苏联竞争——就像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所遭遇的那样。

俗话说,一而再再而三,俄罗斯人目前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理解是,俄罗斯两次被西方背叛。 第一次是苏联解体最寒冷的冬天,第二次是乌克兰政变。 这场迫在眉睫的危机。 如今的俄罗斯领导层都是亲西方的,他们背后注视的不是另一批更亲西方的势力,而是被莫拉维茨基斥责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俄罗斯人中的“俄罗斯皇家党”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中美俄笑话完整_中国美国俄罗斯笑话_俄罗斯中国美国熊的笑话

流浪气球仍在发酵,中国将陪他们走到最后

我在这里多说几句。 “民族主义”这个词在西方国家的语境中是负面的,因为在西方的历史语境中,“民族主义”象征着外国的侵略和殖民,与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有关。 ,殖民主义受到右翼意识形态的束缚。 但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象征的是反侵略、反殖民的斗争。 它与民族解放斗争密切相关,是一种左翼意识形态。

中国美国俄罗斯笑话_俄罗斯中国美国熊的笑话_中美俄笑话完整

正因如此,西方国家在批评非西方国家对西方国家的抵制时,总是热衷于用民族主义这个词来批评后者。 渐渐地,这个范围已经扩展到所有与西方世界主流意识形态相反的国家。 ,比如俄罗斯。 与2014年才爆发与西方冲突的俄罗斯相比,更常被冠上这个“美名”的国家其实是从未成为发达国家的中国。

在近期备受关注的“流浪气球”事件中,美国和西方舆论对中国发起多轮攻击。 核心攻击方向之一就是指责中国在处理这一事件时表现出极端“民族主义”。 。 2月18日,应美方请求,王毅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非正式会晤。 会后,布林肯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美两国均没有人为“流浪气球”事件道歉。

俄罗斯中国美国熊的笑话_中美俄笑话完整_中国美国俄罗斯笑话

这就捅了马蜂窝。 西方媒体纷纷出面批评中国“大胆”不道歉,却对美国对此事件的过度反应视而不见。 法国媒体报道此事时,暗中人身攻击中国; 《纽约时报》报道时认为此次会晤具有“明显对抗意义”,指责中方积极破坏中美和解大局; 路透社报道时直接使用了“中国尚未道歉”的标题,仿佛这起事件的责任在于中国。

对于这些“感到惊讶的盟友”,中国外交部也在2月19日做出了回应。对此,外交部发言人首先介绍了此次会面情况,指出此次会面是“应美方要求”。美国”,即是美国发起的,而不是中国。 是美国向中国提出了要求。 中国没有向美国求助,而是明确了会议的主宾身份; 随后介绍了王毅主任在会见时的表态,指出此次事件是美国滥用武力、违反国际法造成的。 如果美方执意借题发挥,不断升级炒作、放大事态,中方一定会坚持到底,一切后果由美方承担。

俄乌冲突短时间内不太可能结束,世界进入危险时代

这次非正式会晤,除了就“流浪气球”事件进行沟通外,还有一个重要话题,无疑就是持续不断的俄乌冲突。 在指责中国在会议期间表现出西方国家所认为的民族主义的同时,布林肯还表示,美国认为中国很快就会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弹药支持,并警告中国不要这样做,否则美国将采取西方国家的行动。对中国的制裁和报复。

对此,发言人也回应称:王毅特派员在会见时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坚持原则、劝和促谈,始终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方不接受美国对中俄关系的指手画脚甚至胁迫。 施加压力; 美国作为大国,应该推动政治解决危机,而不是火上浇油、借机牟利。 王毅特派员还提到了台湾问题,指出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是反对台独,而不是一边喊着支持和平,一边大力支持台独,嘴上说着“和平”却无所作为。 这是破坏和平的事情。

中国美国俄罗斯笑话_俄罗斯中国美国熊的笑话_中美俄笑话完整

不难看出,在美国还在装好人、实际上到处惹事生非的同时,中国却在努力揭露美国的伪君子嘴脸,努力保护自己的国家主权不受侵害。过程中的另一方。 在当前国际秩序构建者的努力下,世界正朝着越来越危险的方向发展。

加拿大咨询公司创新与未来中心地缘政治专家阿比舒·普拉卡什在《南华早报》上对此发表评论,题为“随着战争成为新常态,外交的死亡使世界进入危险时代” ” 详细阐述并分析了危险趋势。 除了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持续不断的冲突外,“流浪气球”事件、韩国追求核武器、以色列轰炸伊朗等事件都表明,全球地缘政治热点正在向热战方向演变。

本文认为,各国都在考验美国,考验美国团结领导世界的能力,考验美国对世界各国的重视程度,考验美国能在自己身上投入多少资源。国家。 文章提到,不久前,科索沃发生了一场温和的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各国的外交努力发挥了作用,但只是有效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记了危机,仿佛危机已经不存在,不会有后遗症。

俄罗斯表现强于预期,美国将节节败退

俄乌冲突爆发前,人们普遍认为外交、制裁、封锁等手段可以让世界主要国家放弃冒险,不发动战争。 但现实是战争正在变得“可控”。 这里的“可控”并不是指影响的强度或范围可以控制,而是指博弈双方的心理是可控的。 简单来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至今还没有参战。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控制了俄乌冲突的规模,防止其走向核战争。

俄罗斯中国美国熊的笑话_中美俄笑话完整_中国美国俄罗斯笑话

文章直言,这场战争的根源是美国; 但也表示这并不重要,只要美国仍然是军事超级大国,能够通过军事手段解决一切问题。 但让大家担心的是,如果没有美国参战,“美国仍然是军事超级大国”,这本身就成了伪命题。 在没有经历过实战考验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相信美国仍然是一个军事超级大国。

猜疑会导致信任减少,而失去信任又会让美国失去团结世界、领导世界、压制世界的能力。 美国迫切需要一场战争来验证“美国仍然是军事超级大国”。 但尴尬的是,美国希望这场核查战发生在东方,发生在台湾,这样才能解决中国、美国的问题。 同时向全世界发出霸权宣言; 但现实要求美国在西方和乌克兰打这场战争,这将大大减少美国在东方的投入和资源,加速中国的崛起。

当然,美国也可以选择两条战线作战。 然而,在美国自身逐渐衰弱、失去帝国光环、失去各个超级大国的背景下,就连美国人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否赢得这场两线战争。 感到担心。 但留给美国人的时间不多了。 在战争阴云渐浓、火药味逐渐弥漫的国际社会,谁也无法确定美国是否会在激情般杀气的刺激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引发了错误的危机,发动了错误的战争,把整个人类社会带入了错误的未来。 如今,外交的作用越来越小。 哪个长袖善舞的外交官能够调和这一切? 此外,世界准备好应对这个危险的未来了吗? 恐怕很难说,也没有人能保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