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玩具著作权存疑?恶搞葫芦娃担何责?典型版权案引关注
第21届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上海市版权局于今日对外公布了2020年度上海地区的十大版权侵权案例。具体来看,这些案件按照案件性质可以分为四类:其中刑事案件有4起,行政处罚案件有3起,民事案件也有3起;而从作品类型上划分,涉及文字作品侵权的有5起,视听作品侵权的有2起,软件作品侵权有1起,美术作品侵权则有2起。上海版权宣传周以“全面强化版权保护,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核心内容之一,这批案件在处理同类案件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充分展现了上海在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实力。
2020年,上海在处理版权相关刑事案件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实现了显著增长,成功查办了多起社会影响广泛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例如,李某某等人涉嫌侵犯“乐高”玩具著作权一案,该案由国家版权局、公安部等四个部门共同督办,涉及的是一款知名国际品牌玩具的侵权作品,其社会影响相当显著。该案件在作品知名度、判决结果以及相关部门关注度的多个方面均展现出鲜明的典型性。
如何维护知名IP的著作权?以《葫芦兄弟》为例,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广为人知的动画作品。《十万个冷笑话》则是被告在2012年发行的一系列动画,其中对《葫芦兄弟》的动画形象和故事内容进行了恶搞式的解构与重新创作。《葫芦兄弟》与《十万个冷笑话福禄·篇》之间的著作权侵权争议案,明确了著作权侵权的判定标准以及合理使用他人作品的边界,对在他人作品上进行二次创作的活动划定了清晰的界限。同时,该案也警示了创作者,在以致敬或玩梗为名时,不应忽视版权,更不能滥用经典IP的热度,或是采取法律边缘化的手段。
多起案件在业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为类似案件的审判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以全国首例音频作品盗版刑事案件为例——张某某侵犯喜马拉雅公司音频作品著作权案,该案的主审法院依据音频内容的差异,精确地确定了作品的数量,并通过将音频中的版权口播内容与抽样鉴定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成功解决了因作品数量众多而导致的同一性认定难题。
浙江某企业涉嫌侵犯“小黄人”等作品的版权,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知识产权“同保护”原则的落实,同时也标志着海关在执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龙腾行动”中的实际成效。海关通过强化对侵犯迪士尼、尤尼维瑟城电影制片厂等国际知名版权作品的查处工作,成功遏制了侵权商品跨国流通的现象。该案件充分展现了海关通过科技手段增强效能,实施精确风险控制,高效打击侵权著作物的实际操作,显著增强了上海口岸在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有力地支撑了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和商业环境。
近期,众多著作权侵权案件涌现,这些案件多与热门小说、影视等文学作品相关,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暗箱》与《人民的名义》之间的著作权侵权争议案件,对文学作品著作权侵权的判断标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处理题材相近的小说作品时,如何判断其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是一个难点。该案指出,在判断文学作品著作权侵权时,需先排除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思想内容,再去除属于公共领域的表达以及表达方式受限的部分,最终应关注两作品在整体结构、具体情节、人物关系、场景描写等方面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