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散:挺起青春的脊梁,书写别样精彩人生
2月26日,天空阴沉,气温偏低,青年作家曾散的心情沉重且紧张,他深感自己肩负着用文字记录抗疫故事的职责和使命。身为中国作协派往武汉采访团的成员,他在中午12时38分乘坐高铁抵达了武汉站。在过去的40天里,曾散走访了武汉硚口区荣华街建国社区、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省中医院、水果湖街北环路社区、硚口区公安分局等多个抗疫前线,与医护人员、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们、警察以及社区志愿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甚至与他们并肩作战,共同搬运抗疫物资、分发防疫用品。在此过程中,他创作了《爱的温暖和力量》、《从汶川到武汉》、《甘心》、《迎风吐蕊朵朵花开》、《生命的节点》、《湘水北去》等多部报告文学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甘心》描绘了骑自行车逆行返回工作岗位,投身武汉抗疫一线的社区医生甘如意;《爱的温暖和力量》讲述了大年初一,从长沙独自驾车前往武汉参与志愿活动的郑能量;《迎风吐蕊朵朵花开》聚焦于一群青年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护士李佳辰,她的母亲曾在17年前勇敢抗击非典,如今她继承母亲的遗志,主动投身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观察这些作品的中心人物,我们可以明显看出,“90后”青年成为了抗疫报告文学创作中的重点关注群体。
随着在武汉采访时间的延长,采访内容的深入,我愈发感到感动与震撼。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战中,青年一代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真正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据数据统计,在支援湖北的4.26万名医护人员中,‘90后’的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一,位居首位。而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志愿者、基层警察、消防队员、社区工作人员等群体中,青年人的身影也尤为突出。在创作中关注青年群体是自然而然的,而且也非常必要。”
在武汉那段时光里,那些英勇无畏、奋斗在抗疫最前线的年轻人给曾散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也成为他源源不断创作的丰富素材。
张忻欣,生于1991年,担任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北环路社区的副书记。由于社区书记兼主任确诊新冠肺炎并住院治疗,她与为数不多的社区工作者共同承担起坚守岗位的重任,负责管理一个拥有近两万居民的庞大社区。她不仅要像普通人那样承受疫情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还需应对社区工作中的繁杂事务以及诸多突发且复杂的状况。
曾散表示,与张忻欣的交流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位年约二十的女孩,承担了最沉重的责任。在采访过程中,她回忆起那些逐家逐户排查的日夜,泪水如泉涌,湿润了她的口罩,让我深感震撼。目前,我正着手创作一部描绘青年在抗击疫情中所付出努力和奉献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而张忻欣则是这部作品中一个章节的核心人物。
汶川的少女佘沙、邓小丽、张琴,带着感恩之心奔赴武汉;来自湖南支援湖北的医疗人员谢宇雯、田芳芳,她们乐观开朗的态度,成了轻症患者的强心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护士贾娜,尽管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康复后毅然决然捐献了血浆,并迅速重返工作岗位……他们面对困境从未退缩,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一股积极进取的强大力量,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揭示了抗疫精神的本质。曾散强调,作家应亲临现场,目睹历史,捕捉抗疫一线的动人故事,展现每个人身上展现的伟大精神,并让这份希望之光照亮更多人的心田,这便是报告文学家的职责所在。
曾流传着一种戏谑的说法,“80后”被视为一代垮掉,“90后”则被形容得柔弱娇嫩。然而在曾散看来,情况并非如此。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行动中,无论是挺身而出的解放军战士,还是那些无数的志愿者,80后群体都切实地承担起了繁重的责任,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我们也见证了‘90后’一代所展现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于1986年出生,年纪尚轻,在讲述同龄人的故事时,具有显著的优势。他曾提到:“有一次看到一则报道,提到不同年龄层的人对同一微信表情的理解存在差异,这导致了误解和笑话,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代沟’。”我与奋战在抗疫前线的青年同仁年龄相仿,我们经历了相似的成长环境,因此,从同龄人的视角来描绘青年,无论是进行采访对话,还是进行创作,这种源自于共同经历的感同身受更能激发出强烈的共鸣。
他表示:“作为一位年轻的作家,由于个人生活经历的有限,其创作的作品在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上或许尚显不足,这一点需要通过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来逐步提升。”
返回湖南之后,武汉那段日子让曾散的情绪长时间难以平复。他曾记得,有一回,他跟随消防队员们一同前往隔离区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深刻感受到了身穿防护装备的不易——戴上两层口罩、两层手套、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脚套等装备齐全后,从一楼攀登至五楼便已气喘吁吁,更不用说还要进行消毒液的喷洒了。曾散如此讲述。尽管外界气温偏低,他却身着防护服,汗水浸透衣衫,连护目镜都变得模糊不清。亲身体验让他的创作增添了一份更为深刻的现实感与情感色彩,他未曾停下脚步,立刻投入到新一轮的紧张创作之中。
我要描绘出新一代青年的精神风貌。每一代人都有属于他们的青春岁月,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人生经历,然而,永恒的信念在于让青春之花在最为需要的地方绽放,无畏困难,勇往直前,追求善良与进步。”曾散如此说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