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华栋笃笑回顾系列1:娱乐圈血泪史,你了解多少?

2025-07-06 -

终归还是得拿起笔来,先前我构思了许多开启新系列的写法,想要回顾子华栋笃笑。甚至我多次重温了《娱乐圈血泪史》那一集,意图从经典笑点的呈现手法入手进行创作。然而,转念一想,觉得这样过于生硬,最终还是决定回归我擅长的即兴发挥领域,走一步看一步。

前言:

子华亲口所述,在1990年,他对娱乐圈深感失望,决定退出这一行业。在离开之前,他计划举办一场个人告别晚会,尽管他并非歌手,但依然决定举行一场告别仪式。因此,子华在局部范围内迅速走红,成为了香港栋笃笑领域的领军人物。栋笃笑,即英文“stand-up”的音译。这种表演形式在西方早已存在,而在香港,黄子华无疑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关键词1:紧张

在第一个表演中,子华显得十分紧张,这种紧张情绪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最初的十几分钟里。其中有一处,子华在提到“这部出自莎士比亚经典之作,《悲剧》……”时,出现了短暂的停顿。即便如今再次观看这一片段,我依然对当时那个年约三十的年轻人感到心疼。子华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及,栋笃笑与观众间的互动有时颇为严酷,即便你精心设计了数十个笑点,起初却往往有数个未能引起共鸣,这难免会让人感到焦虑。然而,根据实际经验,成功捕捉笑点的几率大约在70%-80%之间。子华在起初也正处于一个适应的阶段。

关键词2:慢热

尽管作品被形容为逐渐升温,但其核心在于热情洋溢。子华的栋笃笑中,几乎每一部都存在一个渐进升温的问题,唯独《拾上拾上》独树一帜,整部作品流畅自然,展现出了极高的自如度。当我们回顾到第一集《娱乐圈血泪史》,究竟从哪个部分开始观看最为精彩呢?或者说,从哪个环节开始,黄生便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表演节奏。我个人认为,那便是课堂上他扮演李小龙的那一幕。

关键词3:爆笑位——扮李小龙

子华模仿李小龙的形象,其魅力在于巧妙地挪用了情境,以及巧妙地误用了经典台词,这一点我必须详加阐述。

子华扮演的是小龙哥,这一幕发生在学生时代,当时老师要求他站到一边去。黄生模仿李小龙的经典台词“阿达!”,迈着小碎步跑向那里。喜剧的魅力就在于,当语言与肢体动作相结合,就能产生1加1大于2的神奇效果。

2,经典台词的歪用,“我读的书少,你别骗我。”

我认为这个搞笑片段堪称全场之最。它源自小龙哥在《猛龙过江》中的台词,黄生巧妙地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两次创新,效果十分喜人。

考试中的一次巧妙运用,让我领悟到,即便读书不多,也能表现得相当自信(得意),今后在考试中,我就能效仿小龙哥的做法,“阿Sir,我的阅读量不大。请您别难为我”,届时要模仿小龙哥那自信的语气,并伴随他标志性的动作。

黄生曾言,这句话在生活中颇具通用性。子华便亲自演绎,仿佛置身街头,他装作不解地说:“我所读之书不多,请你不要欺骗我。”紧接着,他又问:“阿婶,这橙子是多少钱一个?”他的表现既俏皮又接地气,香港又多了一位喜剧界的翘楚!

关键词4:爆笑位——如何星探发现

坦白说,子华谈到自己如何在弥尊道被星探发掘时,起初的表演效果并不出色,然而紧接着的一个笑料却引发了爆笑,正是他询问路线的那一段。他先是装模作样地向警察询问方向,警察却告知不知情。紧接着,这位天才演员又设计了一个桥段,他拦下一辆出租车,摆出一种酷炫的姿态,再次开口询问路线。

“师傅,唔该,请问xx路怎么走?”

这无疑是香港特有的无厘头幽默,常人难以模仿,即便有人尝试,出租车司机也往往会回应道:“神经病!”

关键词5:爆笑位——对自我总结,艺术家

这里的设计无疑是子华个人感到非常满意的,而我刚刚观看的是《娱乐圈血泪史2》的栋笃笑,其中收录了子华亲自剪辑的前几场他认为的精华片段,而这其中就包括了这段内容,它实在太过经典,不得不引用原文。

电影公司对我置之不理,电视台也拒绝了我,当整个世界对你视而不见时,你又能察觉到什么呢?没错,你会坚信自己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然而,生前你无法获得应有的尊敬。不仅如此,我甚至比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更加卓越,因为我深知,即便在我离世之后,我也无法获得应有的关注。

这句话实际上经过仔细剖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三个引人发笑的细节,它们层层递进,使得观众的情感从轻微的微笑逐渐转变为开怀大笑。

阿Q精神得以传承,表现为自嘲。在全世界都不理解你的时刻,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

第二层内容是对前述观点的进一步阐述,并带有自嘲的意味。这体现在生前未能获得应有的尊敬,以梵高这样的艺术大师为例,便可见一斑,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对照。

第三层境界更为深奥,承接前述观点,从普通人物的角度出发,既带有苦涩又充满幽默:我的能力甚至超越了那些杰出的艺术家。

典型的逻辑性笑话,一个错误的逻辑范式,带出很好的喜剧效果。

关键词6:政治笑话

第一集中政治笑话的呈现并不频繁,然而每一处都显得尤为精彩。子华的智慧之所在,以及他个人见解的展现,实则正是依托于这些元素。紧接着,有一集名为《秋千算账》的作品,堪称其巅峰之作,它引领我踏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小结:

子华栋的喜剧作品,我每一部都至少观赏了三遍,其中一些甚至看了五遍以上。我时常向周围的人提及,在我十几岁的年纪,初代偶像便是dicky;而自那以后,直至如今步入而立之年,我的偶像始终是子华神!

#黄子华#

#栋笃笑#

#娱乐#

#娱乐圈#

#脱口秀#

#粤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