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联盟真能改变全球钢铁格局?背后真相引人深思
编者按:日本制铁公司(亦称“日铁”)近期对外公布,已成功实现对美国钢铁公司(简称“美钢”)的兼并。这一历经18个月、历经两届美国总统参与的交易,终于落下了帷幕。日本媒体及日铁高层人士均将此合作誉为打造了一支“钢铁联合体”,并认为此举将助力日铁“恢复昔日荣光”。那么,所谓的“日美钢铁联盟”是否真的能够对全球钢铁产业格局产生变革呢?它们的未来合作走向究竟怎样?《环球时报》的记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采访与调研。
日方让步更多,美方获利更多?
2023年12月,日铁对外发布了其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计划。进入2024年1月,即将离任的美国总统拜登在离职前,颁布了一项旨在阻止该收购的行政命令。紧接着,不久之后,日铁和美国钢铁公司分别向拜登总统及美国政府提起了法律诉讼,诉求是取消该行政命令。到了5月23日,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美国钢铁公司将与日本钢铁企业建立起一项“预定的合作关系”。最终,日铁以每股55美元的价位完成了对美钢所有股份的收购,总计支出高达141亿美元,此交易使得美钢正式沦为日铁的全资子企业。
日本钢铁公司最终对特朗普总统做出了充分的让步,以至于批准此次收购变得几乎不可能。据《日本时报》报道,其中最大的让步是,两家钢铁企业承诺,美国总统将永久拥有对美国钢铁公司众多决策的直接干预权。此外,两家公司还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一项国家安全协议,美国政府将持有美钢的“黄金股”。“黄金股”使得美国总统拥有了对企业多项关键事务作出最终裁决或撤销决定的权力。为了推动收购,日本钢铁公司决定将原本计划投入的20多亿美元增加到110亿美元。此外,日铁宣布,它还计划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蒙瓦利钢铁厂增设新的生产设施,并设立研发中心。日本共同社的报道指出,日美两国在多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其中包括经营高层成员如首席执行官(CEO)均为美国国籍,以及保持在美国本土的生产活动。
美联社先前指出,关于收购的全面细节尚不清晰,两家企业尚未对外披露的收购条款以及与联邦政府签署的国家安全相关协议的具体内容都尚未公开。作为美国钢铁公司员工代表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对此次交易表示了质疑,他们指出,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曾誓言要阻止日铁对美钢的收购,对于其立场转变感到不悦。
日铁位于日本千叶县的钢厂。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众多外国媒体在报道中均提及了“日本方面的让步”。但《日本经济新闻》却持有不同观点,指出“尽管之前双方僵持不前,日本制铁并未作出让步”。该媒体进一步指出,日铁首席执行官桥本英二通过“软硬并用的策略”,成功将与美国总统的交易推向了“逆转的胜利”。
日方在让步幅度上显然更大,而美方则在收益上更为显著。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梁怀新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美国政府不仅成功获得了日铁的投资承诺,而且还取得了所谓的“黄金股”,这使得美国政府能够直接否决美钢公司后续的经营决策。
在这笔收购案中,中日两国均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并且各自都实现了利益上的收获。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主任廉德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政府先前并不倾向于将美国钢铁公司出售给日本,从这个角度审视,美国的这一举动也可视为一种妥协。尽管日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其所付出的代价同样不容忽视。
廉德瑰进一步阐述,日本钢铁产业正面临萎缩,迫切需要拓展业务,而日铁对美钢的收购将助力其扩大生产规模,这被视为“日本重振钢铁产业的关键举措”。对美国来说,美钢的运营早已陷入困境,若非日铁接盘,极有可能走向破产,进而引发大规模失业潮,“这对于美国政府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破格安排”背后,“黄金股”备受关注
在这场收购事件中,"黄金股"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日经亚洲评论》指出,美国政府获得"黄金股"的先例极为罕见,这次行为可谓是特例,未来或许会演变成为一种模式,即美国在涉及国家安全领域引导外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的新途径。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白宫采取“黄金股”策略,已引起跨国企业的忧虑,这些企业认为此举给原本就脆弱的交易环境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对于日铁的前景,有人表达了担忧,一位股东表示,这可能会削弱企业决策的灵活性,并且“树立一个不良的先例”。
梁怀新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此次收购案中的所谓“黄金股”实质上是一种不公的产物。他补充道,在选举期间以及特朗普上台初期,特朗普本人对于这笔交易始终持有否定的立场。在美国挑起关税战的背景下,日本方面做出了重大让步,表面上看收购已告完成,然而“黄金股”却对后续运营产生了重大限制。尽管桥本声称“黄金股”不会干扰公司的战略目标,且日铁保留了相当的管理独立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华盛顿邮报》报道指出,所谓的“黄金股”在美国的操作相当罕见,一些专家对此提出警示,认为总统对私营企业和行业赋予过度的权力可能带来风险。
日本钢铁企业以巨大成本收购美国钢铁,然而外界普遍认为其未来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这一举措不仅可能损害日铁的运营独立性,还有观点认为,日方这笔巨额投资能否获得预期的回报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5月份指出,这次收购行为将为日铁带来沉重的财务压力,甚至可能导致其信用评级遭受显著下调。
日铁不仅支付了收购款,还额外增加了投资,这一行为导致部分分析师认为此次交易价格可能偏高。为了回应市场的这种看法,日铁必须尽快体现出与其投资相匹配的成效。另外,美国社会对日本企业收购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企业持有一定的反感,因此,要想获得美国公众的认同,日铁还需面对一项艰巨的任务。
交易结果已尘埃落定,然而后续的演变才是真正的试金石——这将揭露日铁在此次收购中所获得的实质内容。美国的一家新闻网站如此评论道,钢铁关税的设立以及多地的军事冲突均将对全球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梁怀新向记者透露,从长远角度考量,这两者的合作将遭遇诸多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美国政府以及利益集团对运营活动的干预行为。
钢铁背后的博弈正在升温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钢铁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商,这一地位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那时它被新兴的新日本制铁所取代。然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日本制铁——由新日本制铁与住友金属工业合并而成——又被中国企业超越了。据日本媒体报道,目前日本和美国正在努力通过建立“日美钢铁联盟”来恢复昔日的辉煌。日本制铁的愿景是重新跻身世界顶尖制造商的行列。
日本钢铁公司表示,美国的钢材年需求量大约为8900万吨,然而其自给自足的比例仅有55%,这表明该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日经亚洲评论》进一步指出,首先,美国市场前景十分宽广,汽车行业对高性能钢材的需求十分强烈,而日铁凭借其技术上的优势,能够确保获得丰厚的利润;其次,美国将钢铁进口关税从25%上调至50%,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钢铁在本地的生产。
分析指出,现阶段美国对非英国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实施了高达50%的关税,这样的措施虽有助于捍卫国内钢铁企业的利益,却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对美国的建筑投资及新车销售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导致美国对钢铁的需求急剧下降。
日铁在全球扩张的棋局中,随着收购的完成,终于补上了最后一枚棋子。《日经亚洲评论》指出,日铁旨在打造一个由日本、印度和美国构成的“铁三角”增长体系,并坚信这些地区对高端产品有着旺盛的需求。在此之前,日铁已在印度西部推进了高炉的建设工程,并在印度南部购置了土地,计划建设一座年产能高达700万吨的钢铁工厂。报道指出,这种以本地市场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有助于避免关税带来的风险,并维持产品的价格优势。通过收购美国钢铁公司,桥本英二所构想的“新时代全球网络”将得以实现。共同社进一步表示,鉴于美国钢铁公司拥有能够增加生产能力的斯洛伐克炼钢厂,这将使得日本钢铁公司的国际供应链得以迅速形成。
钢铁不仅是一种基础材料,更是保障国家安危、支撑基础设施以及维护经济独立的核心要素。意大利网站指出,日本钢铁企业收购美国钢铁企业,预示着盟友间正迈向更为紧密的工业协作,这将助力其成为钢铁领域的崭新力量。
世界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日铁的粗钢产量达到了4364万吨,这一数字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四;而美钢的产量为1418万吨,在全球排名中位列第二十九。一旦收购完成,这两家公司的产量总和将逼近全球第三的鞍钢集团,后者位于中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