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冷笑话 2:于梗的宇宙中,无一漏网之鱼?个人意见来啦

2025-07-10 -

前方包含大量剧透,这不是演习!

宇宙的起源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微小之处——实际上,那并非奇点,而是笑点。当犯二能量与吐槽能量相互交织作用,便催生了构成世间万物的基石:梗。通过梗对撞机的实验,诞生了一个黑洞,它拥有吞噬万物的能力:脑洞。

当电影进展至中段,伪反派“拉神”不仅缓缓道出了《十万个冷笑话》宇宙的至高真理,并澄清了自己的身份,纠正了寻宝四人组拯救世界的道路,而且,他还揭示了《十万个冷笑话》IP成功制作的关键:巧妙地编织众多笑料梗,并确保这些梗之间相互协调,浑然一体。

整部影片时长达到101分钟,每分钟都包含一个笑点;在BOSS战等剧情的高潮时刻,笑点更是密集出现:受创世神杖影响的小金刚变得邪恶,他蹲在一块石头上,压低声音,阴险地回头说道:“My”(模仿《指环王》中的魔戒和咕噜);而北方神奥丁则失望地大声疾呼:“小金刚,你辜负了天神的信任!”《大鱼·海棠》中提到:“你承受的是上神的深情”;小金刚成功挑拨,使得众神之间爆发了战争,此时耳边响起旁白音效:“敌方部队距离战场仅剩30秒”。

电影、动漫、游戏,乃至现实中的创作者,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梗素材。电影开篇,美羊羊自嘲道:“好歹我也是首个突破亿票房的。”这句话一语双关,一方面表明《喜羊羊大电影》成为首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大片,另一方面也指出《十万个冷笑话1》是首个面向非低龄观众且票房突破亿的动画电影

尽管“抖梗”在碎片化审美时代已成为制造笑料的一种普遍手法,然而这种将梗运用得近乎极端的创作风格,独此一家,更不用说在剧本创作中直接将梗作为构建故事世界的基石了。

通常情况下,当创作者在作品中设置“笑点”时,会考虑到观众是否能理解并接收到这些笑点。这是因为,只有当观众和创作者对影片、典故或流行元素有共同的认知基础,产生共鸣,这些笑点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笑点”,而不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十万个冷笑话2》中,运用了“梗海战术”,其中遍布的笑点不仅涉及中西方文化,还确保了80后、90后、00后观众都能在电影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欢笑。

观影《十冷2》之际,旁边坐着两位看似中学生的少女。我时而笑出声,比如那《星球大战》字幕的趣味呈现、拉神模仿扫地僧的搞笑姿态、《星际迷航》中的独特手势;她们也时常跟着笑,我便轻碰左边同龄的友人,询问她们笑点何在,他却只是摇头,显得一头雾水。偶尔,整个影院都会爆发出欢声笑语,像是包公的黑脸形象、河神的三次提问、以及恶搞名画《自由引导人民》的幽默演绎。年龄差异、经历悬殊——这些因素并不能阻止观众开怀大笑,众多笑料纷呈,在短短的两分钟里,总有一则梗能触动观众的笑神经。

海报恶搞《自由引导人民》

随着银幕上喜羊羊的形象从二维卡通跃升至三维动画,继而化身为一只真实拍摄的照片羊,观众们纷纷开怀大笑。无论是那种无厘头的幽默、鬼畜风格的搞笑,还是缺乏因果逻辑的突然衔接,甚至仅仅是画风上的瞬间转变,都足以因为跨越次元界限所造成的“不协调”效果,激发出令人捧腹的笑料。

打破次元界限——正当《十冷2》第三场BOSS战进入高潮,节奏渐入佳境之际,剧中上演了一场充满搞笑元素的对决:随着“脑洞”的吞噬,小金刚、雷神托尔、雅典娜以及河神的二维形象逐渐消散:美术元素如阴影、色彩等逐一褪去,最终化作了简约的线条勾勒;然而,那支黑化的创世神杖却依旧保持着完整且鲜明的三维形象。小金刚机智应对:“依照线稿走势调整姿势,这样一来,原本的平面便转化成了一道线条,它将无法对我们构成威胁!”这种策略与《三体》中提到的降维打击截然不同。回想起来,上次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利用“降低维度”来解决问题的情景,还是在《头脑特工队》中,当角色穿越“抽象房间”时,忧忧曾提醒大家通过化身为线条来缩短距离,顺利登上思维列车。

有趣的是,在这部3D反派的剧情中,小金刚他们虽然察觉到“颜色消失了,我变成了线稿”,但剧情并未深入到更多关于“我”的疑问之中。这一点正是后现代吐槽喜剧与传统戏剧之间的差异所在。当角色在传统戏剧中意识到自己仅为虚构的艺术形象时,自然会激发一连串哲学思考:我是谁?我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进而探寻一种合理的生存法则,借此认识自我,作出抉择,如《无敌破坏王》、《W-两个世界》和《迷失奥斯汀》等作品。在《十冷2》中,小金刚他们凭借动画角色的美术特点击败了敌人,转而成为剧本的一部分。然而,雅典娜、河神、托尔等人在经历劫难后重返动画世界的“现实”之中,他们对于角色身份的认知便到此为止,陷入了模糊的启蒙阶段。

在《搞笑漫画日和》的《平田的世界开始》篇章里,“我发现自己竟成了漫画中的人物”这一观点,在戏剧哲学层面已不再产生影响。然而,它作为吐槽喜剧的开端,却为观众和角色提供了一个共同观察的视角:角色不去深究,观众也不去深究,小金刚与我们各自生活在各自的维度,偶尔相互窥视。

在这些新兴的、后现代风格的碎片化笑料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取而代之的是,追求短暂的激情与流行梗,成为了吸引目光、减少思考负担、获取快乐的最自然逻辑。

反派在3D动画中对着线稿上的主角团队狂妄地咆哮道:“我,3D的,注定将战胜你,2D的,你又能凭借何物与我抗衡?要知道,3D电影的票价可是2D的两倍!”此言一出,一股怀旧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以成人观众为主要对象的《十冷2》中,众多80后、90后观众在童年时期就接触并喜爱上了二维动画。那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1世纪初制作精良的二维动画,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葫芦娃》等,已成为我们那个时代幸福感的象征,同时也成了如今孩子们所看动画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的鲜明标志。挑选“小金刚”与“雅典娜”作为核心人物,这本身便是对寒舞、卢恒宇、李姝洁等三位创作者情感寄托的显现。反派角色的一句宣战,便足以引发观众诸多遐想,无论是那段悠悠的少年时光,还是即将迈入三十、四十岁的年纪,亦或是那个时代虽技术有限却故事精彩的动画片,都让人回味无穷。

《十冷2》在表现上,2D角色与3D贴图相互交织,使得在最初的几幕戏里,2D角色游走于3D世界之中,画面呈现出一种略显不和谐的诡异气息。然而,无论是3D还是2D,技术本身并无过错。问题在于,当3D反派向2D主角发起挑战时,这一幕映射出了当代人的何种心理状态。

三年前,凭借粉丝通过众筹筹集的资金,《十万个冷笑话》这部大电影得以顺利开拍。其首句台词为:“我摧毁了整个世界。”影片通过一系列套路与反套路的巧妙运用,最终票房达到了1.20亿元,成功跻身现象级文化作品的行列。在《十冷》这一IP中,CV山新为哪吒、蛇精、白雪公主等角色配音,他曾这样评价《十冷》动画剧集,称其为中国动画迎来了新的春天:“《十冷》的火爆程度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意识到国内动画同样能够制作出适合成年人观看的作品。”这一现象引起了人才、资本和舆论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在B站上,《十万个冷笑话》2012年的动画剧集专区,观众们在观赏完《十冷2》的彩蛋之后,纷纷返回该页面进行回顾。

访问B站上的《十万个冷笑话》2012年动画剧集专页,粉丝们观看完《十冷2》的彩蛋后,纷纷回到页面,对后续作品《十万个冷笑话2》进行了回顾。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内容制作过程中,媒体融合的体现:草根粉丝文化与大型电影制片方的合作共赢,联合出品的机构多达七家,同时开启了手游项目。尽管同样讲述了一个“我几乎让世界陷入毁灭,却又成功挽救了世界”的故事,然而在情节设计、幽默元素以及叙事节奏方面,相较于前作都展现出了更高的成熟度。特别是,与前作在豆瓣上获得的6.3分相比,续作自8月18日上映后,豆瓣评分已攀升至7.8分,整体表现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

当《十冷2》电影结束后的彩蛋与《十万个冷笑话》动画中的《福禄篇》相接,原本的粉丝股东们因得到回报而感到的喜悦,在B站的弹幕中得到了显现。

在2017年上映的《十冷2》里,小金刚与小青曾携手立下约定,共同踏上探险之旅,然而他们却不幸被困在了名为“脑洞”的奇异空间,最终被化作了脚本上的文字。

无需在意。对粉丝们来说,最令人惊喜的是,他们记得在2013年的《福禄篇》中,他们再度相聚,以“吐槽”与“犯二”这两种独特的能量制造出了梗,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了2017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