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驼跑到指尖牧,阿拉善牧民开启数字放牧新时代
中新网阿拉善5月30日电,标题:阿拉善牧民从传统“追驼跑”过渡至现代“指尖牧”,迎来数字放牧的新时代。
作者 陈峰 潘蓓 包云峰
在浩瀚的沙漠腹地,牧民陈杰轻轻触摸着手机屏幕,屏幕上闪烁的红点标志着他家在戈壁滩上散落的骆驼。昔日,他需骑着摩托车四处搜寻,一天可能要走几十里甚至更远的路,而如今,借助数字科技的力量,他可以轻松地定位到骆驼的具体位置。他不禁感叹科技进步给放牧生活带来的极大便利,嘴角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如今,牧民们无需离开家门,只需拿起手机,片刻间便能知晓自家的骆驼身在何方。””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数字科技迅猛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该地区传统牧业的生产模式。越来越多的牧民不再依赖传统的“逐水草而居”的放牧方式,转而采用智能化的放牧系统。
图为牧民为骆驼安装定位芯片。包云峰摄
位于“中国骆驼之乡”的阿拉善地区,超过五百户牧民的手机中均配备了能语音交互的放牧设备;两千多台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设备,将三万余峰骆驼的活动轨迹编织成了一张庞大的数字网络。
在距离陈杰家约一百公里的地方,牧民那木日家中也引入了先进的工具。他的手机里存有“智能水井”的应用。只需解锁手机,轻轻一点“供水”键,那木日便能为自家的100峰骆驼提供饮水。昔日,冬天零下20摄氏度时,他得费力提水,水桶冻得难以抓握;夏天则要在烈日下劳作,汗流浃背。不论风雨,他都得每天去井边为骆驼喂水。现在终于可以了,只需在手机上轻触两下,水便喷涌而出,即便宅在家中,也能目睹骆驼畅饮的场景,真是极其便捷。那木日兴奋地表示。
这项技术得益于阿拉善左旗家畜改良工作站推行的“智能饮水”工程,该工程为6个骆驼养殖示范户的1500余峰骆驼配备了智能饮水设施。牧民们得以借助网络、监控摄像头、感应技术、自动探测系统以及遥控手段,实现对电力提水的自动化操控。
阿拉善左旗家畜改良工作站负责人陈泽明向记者透露,采用智能饮水设备后,每日可节省大量劳动力,节约时间高达80%,而且每年至少能减少成本5000元。
记者得知,在此地骆驼饲养实现了遥控饮水,甚至更进一步,具备了智能量体功能。阿拉善左旗家畜改良工作站为牧民配备了骆驼智能体尺测定装置,骆驼仅需站立,便能自动获取并传输体重、身高、身长等数据。此举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测量效率低下、准确性不足以及易造成人员伤害的问题。在牧区劳动力相对匮乏的背景下,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精准化的生产性能评估。
图为骆驼智能体尺测定设备。阿拉善左旗宣传部供图
陈泽明表示,骆驼智能体尺测定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仅给牧民的生活带来了便捷,降低了成本和时间消耗,还为阿拉善双峰驼的科学选育和品种保护提供了精确且高效的数字支持。他期望,借助这些智能化的设备,能够有效推动牧业生产的全面提升。
此外,在阿拉善右旗的驼群中,隐藏着更为神奇的“黑科技”。在母驼高产基地,兽医们正借助特制的投药器为骆驼喂食一种“胶囊”。这颗胶囊体积小巧,比鸡蛋还要小,却为骆驼配备了一个“数字心脏”。它如同全天候的医生,能够精确实时地收集每头骆驼的生理信息,并通过大数据平台对骆驼的健康状况、怀孕、分娩以及疫病等方面进行预测与管控。
图为工作人员为骆驼投喂“瘤胃胶囊”。包云峰摄
阿拉善右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负责人胡涛表示,通过运用“瘤胃胶囊”进行实时数据搜集与记录,能够确保获取精确的核心基础信息,从而实现骆驼养殖全过程的全面可追溯。此举标志着骆驼养殖业将由传统的经验式养殖模式,迈向以数据为支撑的现代养殖模式。(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