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海军与陆军成冤家对头,日本岂有不败之理

2025-07-22 -

听闻某国陆军所拥有的舰艇数量超过了其海军,你或许会感到难以置信,眉头紧蹙。然而,在二战时期的日本,这一看似荒唐的景象却真实地发生了。

这并非杜撰的军事趣闻,而是源自日本1977年海陆军间的真实事件。在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竟然制造了总计达210万吨的战舰,其数量是海军150万吨总吨位的1.4倍还要多。陆军甚至建造了6艘航空母舰!

如今若以我国海军的总吨位(约290万吨)来换算,这相当于陆军额外增建了约400万吨的舰艇——其数量几乎相当于50艘福建级航母的载重量。这场历史上堪称荒谬的军种竞争,最终演变成了加速日本战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大本营所定下的“先占领者得资源”这一规则,激化了双方之间的冲突。

我们联合舰队每日需消耗一万吨石油,然而你们陆军所拥有的坦克,其燃料消耗量又能有多少?曾有一位海军军官愤然提出质疑。然而,实际情况是,陆军在占领东南亚油田后,仅将15%的石油分配给了海军,而剩余的85%则被其自行囤积。

既然海军不准我们使用船只,我们便决定自行制造!一位陆军军官如此告诉他的同事。为了摆脱对海军的依赖,陆军竟然开始大规模地建造军舰,甚至涉足航空母舰的制造。然而,他们很快面临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些船只缺少阻拦索和降落引导系统,连航速21节的航母都无法让飞机顺利起飞。更荒谬的是,陆军飞行员从未接受过航母起降的训练。

那位日本军工技术员回忆说,海军若制造左旋螺丝,陆军则必须生产右旋螺丝。这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不仅使得双方的航空系统研发各自为政,还促使他们各自从德国引进了同一种型号的发动机。

陆军并未示弱,积极研制海上装备,与此同时,海军也着手制造陆上作战武器。在新加坡的战斗中,陆军夺得英军先进的雷达设备后,却对此严格保密,拒绝将技术信息与海军共享。反观瓜岛战役,海军因缺少雷达技术而遭受重创,未能对陆军提供有效支援,结果导致日军第二师团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他们目睹了我们潜艇的身影,便迅猛地冲将过来,企图将其撞沉。这位幸存的陆军潜艇官兵愤慨地陈述道。实际上,由于高度保密,日本海军屡次将陆军自行制造的潜艇误判为敌方战舰,进而发动攻击,导致了巨大的损失。

南进还是北进?这一战略抉择成为最终导火索。

"打苏联才是正道!"陆军参谋本部坚持。

"控制东南亚资源才是关键!"海军军令部反驳。

结果是双方均不肯退让,迫使日本不得不采取南北同时进攻的策略,从而导致了军力的分散。即便在战败的前夜,陆军依然固执地坚持“一亿玉碎”的本土决战方针,而海军则早已渴望寻求和平的出路。若非这种极端的对立局面,日本或许能够更早地选择投降,从而避免原子弹带来的灾难。

日本海军以七成兵力应对陆军,三成兵力对抗美国,这一在军事界广为流传的讽刺之语,揭示了这场荒谬战争的真相。这种内部消耗不仅加速了日本的败亡,同时也无形中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以及全球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回望这段过往,我们不禁陷入沉思:若一国的军事架构深陷内部消耗与激烈的对立,即便其工业实力和军事胆识无比雄厚,也难以逃脱自我毁灭的结局。“先安内而后攘外”这一古训,日本未能践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