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自2025年起,我国积极推动更加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致力于增强国内消费需求,妥善应对国际上的各种挑战,经济走势保持稳定,并呈稳步上升态势,高质量的发展态势得到持续加强。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副局长兼新闻发言人李斌于22日在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外汇市场运行稳定,显示出显著的弹性和生机,其实际表现超出了市场普遍的预期。
外汇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
总体来看,跨境涉外收支总额持续上升。李斌指出,在上半年,非银行机构如企业、个人等在跨境交易中的收入与支出总额达到了7.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0.4%,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占比高达53%。此外,上半年银行进行的外汇结算与销售总额累计为2.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仅次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观察收入与支出的差额,跨境资金持续呈现净流入状态。在上半年,非银行部门如企业、个人等,跨境资金净流入达到了1273亿美元,这一趋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持续,特别是二季度,环比增长了46%。据李斌介绍,具体到各个项目,上半年货物贸易的净流入维持在较高水平,外资在境内股票和债券的净增持也较为明显,而服务贸易及外资企业利润汇出则保持了平稳有序的态势。
外汇市场的供需状况大致持平。李斌指出,在上半年期间,银行的结售汇出现了253亿美元的逆差现象,但这一状况在月度数据中呈现出显著的波动。具体来看,1月份的结售汇为逆差,而从2月到4月,结售汇逐渐趋向于平衡状态,到了5月和6月,结售汇则转变为顺差,企业及个人等交易主体的行为普遍保持理性且有序。在上半年,用于评估结汇意愿的外汇收入兑换比率为60%,这一比率与去年同期持平;而用于衡量购汇意愿的外汇支出兑换比率则为6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
李斌指出,外汇市场交易异常繁忙。在上半年,我国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交易总额达到了2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2%。具体来看,即期交易和衍生品交易的量分别为7.4万亿和13.6万亿美元,它们在总交易量中的占比分别是35%和65%。
我国外汇储备总量保持稳定态势。截至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总额达到了33174亿美元,这一数字比2024年末增长了1151亿美元。上半年,非美货币相对于美元呈现升值趋势,全球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普遍上升。在汇率换算及资产价值评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实现了稳中有进的态势。李斌如此分析。
在讨论我国下半年外汇市场的走向时,李斌指出,从整体来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以及外汇市场韧性的持续增强,这三个积极因素将助力我国外汇市场维持稳定运行态势,同时,人民币汇率也有能力在合理的均衡水平上实现基本稳定。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国际收支涵盖了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往来的综合统计与记录。具体来说,经常账户详细记载了跨国货物、服务贸易以及投资收益的流动情况,而资本与金融账户则专注于记录跨境投资和融资活动的数据。
贾宁司长指出,我国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的运行状况良好。他提到,首先,货物贸易的顺差成为经常账户顺差的主要驱动力。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按照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进出口总额实现了2.4%的增长。此外,服务贸易的活跃度提高,且逆差状况有所改善。今年上半年度,服务贸易领域收入实现了13%的增幅,具体来看,跨境旅行收入增长了42%,而服务贸易支出仅上升了2%,同时,服务贸易逆差减少了14%。此外,我国投资收益逆差自2022年的高点开始逐渐下降,这也对维持经常账户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前五个月,投资回报情况持续改善,外资在我国投资回报率上升了17%,我国对外投资回报率增长12%,投资回报逆差保持相对稳定。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国经常账户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大致维持在2%上下。今年第一季度,经常账户的顺差达到了1654亿美元。据初步评估,第二季度这一顺差有所缩减。贾宁指出,从整体来看,经常账户顺差与GDP的比率仍处于一个相对合理和平衡的区间。
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逆差导致对外资产得以积累,国际收支得以实现自主平衡。从宏观层面和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来看,经常账户的顺差持续增长,这无疑会加剧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逆差。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的扩大归因于资本流出压力的增强。贾宁指出,观察我国现状,近期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逆差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境内主体对外投资的增长,同时,外资对华投资的整体态势依然维持着净流入状态。
除此之外,海外机构在我国进行的各种投资活动,已构成我国的外部债务。与此同时,国内各类实体对外进行的投资,则转化为我国的外部资产。据截至今年三月底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外部债务达到了7.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充分体现了我国在利用外资以及吸引海外持有人民币资产方面的成果。贾宁指出,与此同时,我国持有的对外资产高达10.7万亿美元,资产种类繁多,持有主体多样。在资产与负债相互抵消之后,我国的净资产达到了3.6万亿美元,这一数据正是我国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并取得显著发展成果的生动体现。
贾宁指出,面向未来,我国经济结构正不断得到改善,内外部经济平衡的状态愈发坚实,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也在稳步向前,这些因素都将有助于维持国际收支的相对平衡。
人民币资产将更具吸引力
据相关数据揭示,自2025年起,境外资本在人民币资产上的布局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境外资本在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投资规模有所增长,目前持有的境内人民币债券总量已突破6000亿美元,这一数字达到历史新高。同时,近期境外资本对境内股票市场的投资情绪普遍积极,上半年境外资本在境内股票及基金上的净增持额达到了101亿美元,这一变化成功逆转了此前两年间持续净减持的局面。特别是在五月和六月期间,净增持的规模大幅提升至1880亿美元,这一现象凸显了全球投资者对配置我国股市兴趣的显著上升。
我们评估,未来外资在配置人民币资产方面仍将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持续增长潜力。目前,境外投资者在我国境内持有的债券和股票市值占比大约在3%至4%之间,这一比例得益于多种积极因素的支撑,预计外资将继续逐步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贾宁指出,从整体趋势来看,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境内金融市场将更加紧密地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从而使得人民币资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贾宁进一步阐述,首先,中国经济的基础状况坚实,这为外资投资我国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伴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成效逐渐显现,我国经济在稳定中向好的趋势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近期,众多国际投资银行对中国的发展前景表示出积极的乐观态度,并将我国资产的评级从中性提升至超配。
再者,中国金融市场正朝着高质量的发展方向迈进,这为外资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优越的政策条件。我国致力于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持续优化金融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体系,同时,在拓宽投资途径和改善投资氛围方面不断努力,使得外资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参与度大大增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已较为完善且具有深度,债券和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均位列全球第二,金融产品种类繁多、流动性良好,为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
第三,外资投资我国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得益于全球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需求。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多数投资者普遍认为,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更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资产配置。得益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相对独立的收益表现,因此,它已成为全球投资者分散风险的关键资产,也是提升收益的重要投资选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