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票房7.5亿,漫威史诗评分暴跌5.7分,为何成垃圾?

2025-07-24 -

来了来了。

苦等4年,全球票房7.55亿的《雷神4》,终于上线流媒体。

一夜狂欢后。

却留下一个更刺眼的数字:豆瓣5.7,漫威电影宇宙倒数第二。

其实从北美上映开始,口碑就一直不算太好。

IMDb6.6分,烂番茄新鲜度65%

就真的那么难看吗?

漫威结束了第三阶段就真的一蹶不振了吗?

Sir还是有点将信将疑。

无论别人怎么说,必须亲自盘一盘。

《雷神4:再见,前任》

雷神4:爱与雷霆

Thor: Love and

再喜欢雷神的粉丝也必须承认。

《雷神》系列从一开始在漫威电影中定位就比较尴尬。

作为最初的三大元老:

钢铁侠凭借其花花公子的形象与炫酷的科技魅力,颠覆了传统超级英雄的刻板印象,自出道以来便成就了事业的巅峰。

美队历经曲折,起初涉猎暗黑政治与惊悚题材,票房反响不尽如人意。随后,他果断转型,专攻动作领域,实战感强烈的打击场面成为其最大亮点。

雷神呢?

以北欧神话为背景,角色显得过于飘渺,情节沉重且充满仇恨,这在普通观众看来可能略显沉闷,因此,原本命运多舛的洛基在电影宇宙中逐渐走向了喜剧风格。

自《雷神3》起,导演阵容迎来新成员,影片风格变得更为离奇古怪,角色设定也更加不受拘束。雷神形象大变,直接剃掉了长发,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搞笑的“逗比”。

这种风格转变的确为系列注入新的生命力。

然而到了《雷神4》,一切又有点用力过猛了。

若前作仅是风格上的调整,那么故事的发展轨迹依旧带有浓厚的神话气息——涉及家族的道德规范,以及神与魔之间模糊不清的界限。

那么,《雷神4》,几乎是彻底走向“低龄化”。

动作场面显得草率,在五彩缤纷的色调渲染中,剧情似乎只是勉强拼凑而成,至于“爱与雷霆”这一主题,其浅显程度几乎可以称得上缺乏核心。

谁能想到电影的高潮,会是一群孩子用玩具熊打架呢。

自然,每个人所能感受到的成效不尽相同——假若你的初衷只是想观赏一下明星风采、领略一番精彩特效,并求得片刻的轻松愉快,《雷神4》算得上是合格的。

然而。

电影完全摒弃了系列原有的古典基调,将众神形象简化为仅供娱乐的背景元素,因此,“雷神”在漫威宇宙中不过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普通角色。

但是。

对,Sir要说但是了。

《雷神4》真的一无是处吗?

吐槽和彩蛋,估计毒饭们也看多了,Sir今天想说些不一样的。

优点。

观看完整个影片,Sir深刻铭记在心,并深受感触的,并非雷神那健硕的肌肉,也不是片中山羊那此起彼伏的疯狂嘶吼,更非娜塔莉那仿佛永恒不变的青春面容(虽然梦中也曾梦见过几次)。

而是他。

哦错了。

是他。

反派扮演者、老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

在Sir看,《雷神4》堪称一个反派拯救了一群主角。

介绍他之前,我们简单说说故事。

时间接在《雷神3》和《复仇者联盟4》之后。

灭霸一挥手指,宇宙中半数生命瞬间消逝,即便复仇者联盟中最强大的战士雷神也未能阻挡这场灾难,他深感自责。

自暴自弃吃成个大胖子。

此后,联盟成员的嘴炮和穿越回家后母亲的教诲,经过一番洗礼,锤哥豁然开朗,他戴上阿甘的帽子,秉承阿甘的精神,重拾信心,一斧头将灭霸击败。

宇宙上的一半生命回来了!

索尔的心灵也成长了。

摒弃了对短期权力争夺的执着,将阿斯加德的领土交由女武神掌管,回归田园生活,潜心修炼禅定。

以上,是前情,也是后话。

电影第一个镜头,落在了另一个男人身上。

屠神者格尔(克里斯蒂安·贝尔饰)。

沙漠、狂风、贫瘠的星球。

格尔的部落成员们满怀虔诚之心,热切期盼神迹的降临,以拯救那些在干旱的困境中挣扎、濒临绝境的族人。

千求百拜,神在哪呢?

身边的亲人一个个饿死。

最疼爱的小女儿咽气在自己怀里。

格尔再也无法忍受。

传说中会庇护子民的神,真的存在吗?

格尔丧失希望,绝望地趴在女儿墓前。

恍惚中。

前方出现绿洲和神的声音。

显灵了?

格尔晃悠着走进绿洲,面前堆着一地瓜果。

显灵了!

狼吞虎咽还没吃完一个瓜,神说话了。

大致意思如下:

1、我不会保佑你;

2、你们死了跟我无关;

3、你们信我,只是一厢情愿,我眼里你连狗都不如。

格尔傻了,愣了,伤心了,绝望了……然后。

怒了。

恰逢其时,地面上的那把死灵剑感应到了周围的杀气,嗅到了复仇的气息,便自发地飞向了格尔的手中。

弑神第一步,在剑的帮助下,轻松完成。

神脖子上冒出金色的血,并留给格尔一句预言:

这把剑选择了你

你现在被诅咒了

确实,一旦死灵剑选中了它的宿主,它便能操控他们,以完成剑的使命——那就是斩杀神明。

确切的说,它选的不是主人,而只是宿主。

这个设定为反派添上一层微妙的意味:

他原本处于一种受制于神的奴役状态,如今却转变为另一种受制于复仇的束缚。

唯一区别,他获得了(短暂的)力量。

这会是所有普通人的结局吗?

继续看。

格尔在血雨腥风的杀戮中,身心俱疲,却无法自控,于浩瀚宇宙中,逢神便斩,无所畏惧。

本来,他恨的只是不作为、视追随者如草芥的恶神。

可剑气上身,容不得他选择。

无论是作恶多端的,还是真心守护的,统统死在他手下。

影片里有一幕。

雷神索尔在冰石上悲伤地目送一只巨兽,和漫画里一模一样。

这只兽,是尽职尽责守护一方的好神,也被格尔残忍杀戮。

漫画里这段前情,要惨烈得多。

首先是格尔的家人。

孩子在他怀中饿得奄奄一息,母亲被猛兽吞噬,临终前仍向神灵祈求庇佑,妻子在地震中丧生,夫妻二人同命相连……

他的族人依旧虔诚地信仰神祇,全心全意地进行祷告,甚至因为他对神明的过分夸大其词,将他驱逐出了族群。

神迹显露时,也更加残忍。

(甚至没给他吃顿水果)

两个神出场就在缠斗,格尔是亲眼目睹了神对子民的不管不顾。

那地方离得不远,它似乎在倾听百姓的哀求,目睹他们的苦难,却从未萌生救助他们的念头。

绝望带来愤怒,愤怒催生杀戮。

可以说,这是一个被神明和魔鬼共同诅咒的族群。

所以原著里格尔所携带的恶意,要比电影里更大:

他游走于现世与未来的时空之中,意图借助一颗能摧毁神祇的炸弹,将所有时空中存在的神明尽数消灭。

在此之前 ,他有时是屠族,有时是用残忍的方法杀害。

他的妻子在复活之后,不幸遭到了格尔的杀害;而她的儿子目睹了这一恶行,转而背叛,协助索尔将那位屠神者终结。

影片则有意弱化了角色身上的烈度。

只剩下寥寥几个画面:

索尔面对那头巨兽,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及:“那是一位拥有强大法力的神祇,他堪称最为亲切的神明之一。”

众神死亡的场景被嵌在求救信号里一闪而过。

固然是为了尺度考虑,也让电影能顺理成章有一个大团圆结局。

可至少在反派出现的几场重点戏份里。

观众还是能感觉到这个角色悲剧的复杂性。

第一次,侧面交手。

隐退江湖后,雷神索尔接受了昔日战友“银河护卫队”的委托,前往某个星球执行击退怪物的任务。

纷争起因:格尔把星球上最大的神杀了,群龙无首,失去庇护。

于是外星反派前来侵略。

索尔三下两下结束战斗,把反派打得落花流水。

只是……

怪打跑了,家也没了……

这里有个微妙的镜头:

星球首领一再强调,别拆家,别搞神殿,神殿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然后。

这也意味着在后续阶段,索尔亲身感受到了众神的虚伪与自私,而且在宙斯的神殿之中,他经历了一场犹如“大闹天宫”的壮观场景。

预示着格尔的真正目的:

非但不是消灭某个神祇或一群神祇,他更意图亲自摧毁一个僵化且腐朽的体系。

第二次正面交手。

此时,索尔还能嘻嘻哈哈跟老伙计们插科打诨。

马上他就笑不出来了。

屠神者杀到了老家。

还掳走了神的孩子们。

一则,吸引来索尔和众神,好把他们一网打尽。

此外,他必须借助索尔的斧头,激发彩虹中的神秘力量,以此助力他开启通往永恒的门户,并达成一个心中的夙愿。

(怎么忽然有点巴啦啦小魔仙内味了)

正是在此处,女雷神首次亮相,主角团队集结完成,他们着手与反派势力展开斗争,这才标志着主线剧情的正式开启。

而进度条,已经过半。

为了拯救那个小朋友,主角及其同伴必须前往暗影领域,那个地方,所有色彩都将被无情地吞噬。

画面变成厚重的黑白。

与前面色彩斑斓、嬉笑怒骂的儿童片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整部影片只有反派在严肃演超英电影,泪目)

这次,是他们巅峰对决的前戏。

格尔一上来就点出了他们处境相同:

你寻求神的帮助,神不理你。

(此前,北欧神索尔去寻求过希腊神宙斯的帮助,未果)

可事实上,他们能一样吗?

即便没有众神的援助,索尔依旧具备神一般的实力,他身上闪耀着主角的光环,并且天生享有庇护。

而格尔,只是死灵剑控制下可怜的肉身。

他越努力去屠神,越显得他的生活是个笑话。

问题是,他有得选吗?

笼罩在神的谎言里,他是唯一一个觉醒者。

可觉醒,给他带来的是伤害和孤独。

所以,当与主角团们正面交锋,他们被格尔束缚。

格尔极力想把雷神们拉到与他同样阵营。

三段对话。

体现了格尔内心深处的无奈。

他先质问女武神:

也去可怜女雷神。

因为他们并不是神,同为卑微的子民。

到索尔,他事实上无计可施,因为他自己就是众神之王。

只能用最爱的人去威胁他。

此刻。

三位“神明”,看着他,更像是看见三面镜子。

揭示女武神扮演“替身雷神”时内心的空虚,映射女雷神在获得神力后所感到的惊慌,同时亦显现出雷神因爱而不得所体验的空洞感。

格尔哪是什么强大反派。

他残杀了神祇,与恶魔缔结了盟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在这个充斥着无数神佛的世界中,他作为底层民众长期无法发声,积累下的无力之怒。

之后的,Sir不再剧透了。

Sir之所以特别强调格尔这个角色,其原因是反派角色在漫威体系中,构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短板。

你有几个印象深刻的漫威反派?

灭霸固然成功。

他的力量无比,他行恶的缘由,还有漫威多年来对他的塑造,在漫威的宇宙中堪称绝无仅有。

一个响指消灭一半人,可怖又轻蔑。

遗憾的是,在故事的最后篇章再次登场之际,竟然为了追求圆满的结局而刻意降低智商,气冲冲地要与复仇者联盟展开一场生死较量。

打个响指都是爱你的形状

放眼其他系列,真正拥有角色弧光的并不多。

或者,是私利在作怪,邪恶念头滋生——以钢铁侠托尼的商业对手为例。

或者,可能是由于他们天生具有反社会的性格——他们天生喜好作恶,然而却常常难以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

剩下就是纯粹杀人机器。

比如奥创,比如红骷髅……

他们的一大特色在于,起初给人的印象异常强大,然而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人们却发现,反派背后竟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反派存在,仿佛是一个力量等级的无尽连环套。

当然偶尔会出现几个特例。

丹尼尔·布鲁赫所扮演的泽莫男爵,以及基顿所诠释的秃鹰,虽然力量并非十分出众,但至少在智力和人格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出色。

而雷神系列,恰恰在反派这一环节是认真打磨的。

死亡女神海拉,诡计之神洛基。

这两位不仅角色比较丰满。

在他们邪恶基因的深处,观众往往能够窥视到北欧神族圣光之下隐藏的裂痕。

而《雷神4》里的屠神者格尔,跟他们比,又不一样。

他没有强大的力量,没有聪明的大脑,格局也小的很。

眼里只能放下自己的家人。

他绑架了孩子们,揪掉一个怪兽的头吓唬他们。

三句两句狠话放完。

想到了自己的女儿。

可正是这种朴素的,真实的爱。

经过长时间的感召,雷神终于受到他的影响,放弃了原本拯救宇宙的伟大志向,放下了至高无上的神祇身份,转而选择了与心爱的人共同度过余生。

最后主角团胜利了吗?

确实。

事实上,这胜利并不是属于他们,而是因为一个可怜人的自戕。

超级英雄,赢得窝囊。

可惜,这种窝囊依然是被结局满满的“正能量”稀释了。

一个细节:

近日,漫威公开了一段剪辑版本的视频,其中宙斯亲自向雷神传授了如何运用雷霆霹雳这一武器的技巧。

雷神问:你真的不跟我们一起去?

宙斯摊手,说:

要想去那得心灵纯洁

宙斯有很多面

但他可称不上心灵纯洁

这段意味深长的对话,最终还是没出现在电影里。

宙斯,这位希腊神话中的至高无上的神祇,其性格中那复杂多面的特质,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现。

就现在电影内容看。

宙斯纯粹是个虚伪、好色、怯懦的油腻大叔。

但,怎么可能?

不得不说,《雷神4》固然引人注目,但相较于漫威的宏伟蓝图,或许其电影规划更显长远,更具规模。

比如明显在加速铺垫的:“青年复仇者联盟”计划。

随着这个全球最大的娱乐帝国将视线转向了新一代的观众,以及即将到来的新一波消费者。

我们再次走进它。

体验的也不再是新项目,新刺激,新玩具。

而是不想丢掉的回忆罢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