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方言:鲁西南女人不上桌,究竟是传统还是陋俗?

2025-07-28 -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8月18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标志着粉丝数量突破千人大关。这一成就让我心中充满分量,同时也激励我要更加努力地创作,力求每一篇作品都能对读者、对粉丝,乃至对自己有所裨益。

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结合作者自身经历,对“女人不上桌”这一现象进行了多维度探讨,并得出了核心观点。具体涵盖:首先,话题的起源;其次,指出“女人不上桌”这一表述存在缺陷;再者,分析“女人”这一概念所指的具体人群;接着,探讨热情好客与丰盛菜肴的关系;然后,讨论女性是否应该参与酒桌文化;最后,关注女性的餐桌体验。

话题引子

网络世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讨论。鲁西南地区的“女人不上桌”习俗,亦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将其视为优良传统,有人则指责其为陈旧的不良风俗,还有一部分人则持观望态度,微笑着不发一言。

近期,我与故乡的兄弟们欢聚一堂。不经意间,我们聊到了这个话题,兄弟便以一个例子来阐述,他的一个朋友(枣庄籍)的妻子(南方人)曾在婆家因“不让上桌”而多次与朋友发生争执。由于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不够了解,结果闹出了不少笑话。

作为一个地道的鲁西南人,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成长在一个大家庭里,亲戚众多,走动的亲戚也不少。我常常觉得有必要对这个话题进行一番阐述或者分享我的见解,对其中缘由进行一番剖析,例如,鲁西南的女性是否上桌用餐?为何不上桌?不上的是哪一桌?所谓的“不上桌”是否真的必须改变,是一种陈旧的风俗习惯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内容可能有点长,我会尽力划重点。

网络配图

“女人不上桌”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

网上所谓的“女人不上桌”现象,其实是指在亲朋好友相聚或是家族聚会时,女性往往被排除在餐桌之外,并且承担了烹饪、生火、洗碗以及后续清理等大量服务性工作。因此,有人认为这反映出一种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认为女性只是负责伺候男性用餐,而自己却无法享受到美食,这种做法极不公道。

个人觉得,“女人不上桌”这一议题本身就存在缺陷。它过于宽泛,且容易导致人们产生主观、不全面的看法。实际上,在鲁西南地区,女性并非完全不能上桌,或者说并非完全“不上桌”。若仅将其解释为“不允许女性参加宴会”,那就过于狭隘了。

网络配图

“女人不上桌”之“女人”指的是什么人

毫无疑义,这里的“女人”特指女宾、堂客,她们是来拜访主人家进行亲戚间拜访的女士。若要进一步细分,这类女性客人主要包括:母亲(音同“马马”,是“姑妈”的方言称呼)、姨妈、妗能(亦称“妗的”,即“舅妈”的俗称),以及亲朋好友的妻子和女儿们等。自然,依据不同的家族辈分来称呼,可能是称呼为姑奶奶、姨姥姥、大妈、婶婶(“婶子”在方言中的叫法)、嫂嫂(“嫂子”在方言中的叫法),或者是弟妹(“弟媳”在方言中的叫法)等等。

不管称作什么,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她们都是客人。而那家的媳妇,显然归属于主人这边,是负责接待客人、陪伴客人的角色。如果女宾没有入席,媳妇自然也就不便入席。让媳妇陪伴男性宾客用餐,实在不合规矩。这一点也从一个角度反映出,男主应陪伴男性宾客,女主应陪伴女性宾客,这是很自然的事,也是沿袭已久的传统习俗。

回到前文所述情形,枣庄的儿媳并未入席,非因不得入席,实乃不宜入席。每逢佳节,家族中的长辈们欢聚一堂,吸烟饮酒、行令猜拳,儿媳若参与其中,实属不妥。即便受邀入席,亦不宜入座。再者,儿媳若仅负责一些服务工作,不参与酒桌,众人皆会认为这是她勤劳、贤惠、识大体的一种体现。

网络配图

热情好客,好酒好菜

山东人民素以重情义著称,"好客山东"这一口号不仅是一句广告语、宣传标语,更是当地民风的生动体现。在辽阔的鲁西南地区,这样的民风同样鲜明。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鲁西南的人民生活简朴,他们在饮食方面并不追求奢华。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并不特别注重饮食的精致。例如,他们常喝的是不加调料的面汤制成的甜汤,或是带有菜叶等佐料的咸味稀饭,还有玉米粥,当地人称之为“糊涂”。此外,他们还会食用腌制的大豆、青萝卜为主料,间或加入白菜、黄瓜等蔬菜的酱豆。这些食物构成了他们家的日常饮食。若想提升生活质量,不妨烹制一锅美味佳肴,每人分得一碗,所用食材大致包括白菜、粉条、豆腐、酥肉(一种炸制的不规则面食,内含肉馅)以及丸子等。

待客之时情形迥异:鸡蛋、木耳、杂碎、粉皮儿,腊肉、滑肉、卷煎、鲜鱼儿;凉菜、热炒、清蒸、炖煮,平盘、扣碗、火锅、汤盆儿。

简而言之,我愿意将我全身的器官都献上,一同摆放在餐桌上。即便只有一位食客,我也会精心准备凉菜、热菜,各式调拌、炒制的佳肴,为你呈上八道菜肴加一碗汤。

或许有人会质疑:客流量并不大,为何要准备这么多菜肴呢?这难道不是在造成浪费吗?

非也,这并非所谓的“饭食”,实则只是佐酒的小菜。无酒不成宴席,此话不假。然而,仅以酒配菜并不能算作“进餐”,真正的“进餐”指的是享用主食。主食的样式繁多,既有简单的,如一碗汤(或一碗炖菜)搭配几块馍馍,也有复杂的,诸如各式各样的炖菜、汤菜以及蒸菜等。

言归正传,提及此事,想必读者已经领悟,鲁西南的主人对待宾客的热情程度非常之高。

那么女人上不上桌呢?当然,也须一分为二。

菏泽民间过年聚会(2018年,曹县韩集镇某村)

女人是否上酒桌

本段标题之所以特别加入了“酒”字,那是因为在鲁西南地区,人们待客的方式往往是在餐桌上,而餐桌也就等同于酒桌。

女性通常不参与饮酒的聚会。这主要是因为在民间,尤其是饮用白酒时,女性饮酒的并不多见,并非她们不会喝,而是考虑到健康因素,不宜或不能饮酒。尤其是在走亲访友的时节,遇到各式各样的人,这一习俗背后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并且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并非是出于禁止,而是因为客人们通常不会邀请女性上桌。此外,女宾的伴侣或是成年的儿子往往会被安排在宴席的核心位置,例如“主宾席”。女宾不参与餐桌,他们便构成了代表。既然他们已经担任了代表角色,女宾不加入餐桌也就不再成为问题。

女性步入酒席。尽管在饮酒方面,女性中能喝且擅饮者并不多见,然而作为受邀的女宾,在主人热情的邀请下,多少也能品鉴一些。尤其是在女宾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自然会有专设的女宾席,席间提供的餐食标准与男宾相同,至于饮用白酒还是甜酒(民间对葡萄酒等甜味酒的统称),则需依据女宾的喜好而定。

若亲戚数量有限,访客为夫妻档,那么主人家中的夫妇自会一同入席,双方边饮酒边交谈。

菏泽民间过年聚会(2016年,定陶区马集镇某村)

女人的餐桌

在探亲访友或是家族聚餐中,饮酒往往成为男士们的专属活动。作为女主人,她们通常会承担起一些服务职责,尽管如此,很少有人会对“禁止女性入席”的现象表示不满。女宾客们也鲜少有与男性宾客同桌畅饮的愿望。网络上关于“女性抱怨被拒之门外”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多见。

除了前面所提及的“女性参与饮酒聚会”的情形,通常情况下,女宾们的用餐环境确实相对简朴,她们往往与孩童们同席,或者在院子里临时设桌,亦或是在厨房里临时凑合。毕竟,她们不饮酒,吃饭的话,“吃得饱即可”是众多女宾朴素且真挚的愿望。

如此看来,“女人不应与男子同席而坐”这一观点是否依然成立?即便这一观点成立,其背后也是由传统习俗、现实状况所决定的,并且这已成为女性普遍的共识——男子饮酒吸烟,我自然不愿(加入)其中。

(菏泽王兆勇原创图文\注明网络配图的除外)

曹州牡丹园牡丹图

#头条首发大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