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警示!恶意改编儿歌动画,危害不容小觑
你这可真是气人,你那俩跟班居然敢偷东西!你到底在说什么呢?你能不能睁开你的狗眼仔细瞧瞧——据《法治日报》8月2日的报道,安徽宿州的杨先生最近在使用某短视频平台时遭遇了“开屏暴击”。他最初以为看到了一些低俗的内容,但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经典动画《成龙历险记》的配音被人篡改了。目前,诸多短视频平台上,大量动画片和儿歌遭受恶意篡改,原本的对话被替换成了低俗、带有色情意味的片段。
短视频盛行之际,受“流量至上”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将“爆改”视为打造热门短视频的快捷方式,这一现象横跨美妆、穿搭、萌宠、旧房、汽车等多个领域。在这场“爆改”热潮中,低俗化改编儿歌、动画片、古诗、经典读物等现象屡见不鲜,其恶劣性质和广泛影响令人担忧。
每个孩子宛如一张待绘的素纸,他们通过儿歌、动画片等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以及日常生活的点滴体验,不断汲取知识、洞察世界,逐步塑造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唯有充满童真、美好与健康的营养精神食粮,方能孕育出真善美的花朵。然而,部分短视频博主在儿歌和动画片中掺杂了低俗、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而这些内容随后被平台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推送”。这种做法无疑会扭曲孩子们的认知观念,侵蚀他们的纯真,甚至颠覆他们的价值观。
有人将《三字经》中的某些段落篡改为“人之初,性本善,不做作业真英雄,老师若知怎应对?手持利剑与他斗……”,这让一些孩子误以为“不完成作业并无大碍”。又如,孩子们从短视频中习得的粗俗顺口溜,有的在学校里向同伴传唱,引发了竞相效仿的风潮。《小儿语》这部古代启蒙书籍的序言中提到:“一人学习,便能让众多孩童传颂,童年时期学会,便能终身铭记。”然而,我深怕孩子们受到那些粗俗易懂的顺口溜的负面影响,从而留下不良的后果。
对儿歌、动画片的低俗化改编违背了社会公共道德,玷污了网络环境,进而压缩了经典和优质儿歌、动画片的生存与传播空间。此外,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版权,还可能对原作及其创作者的声誉造成损害。
为了切实增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力度,此类低俗化的内容改编现象亟需得到有力的控制。平台管理者需承担起责任,确保领土安全,对上传的视频内容进行严格审查,组建专业团队进行内容审核,运用技术手段剔除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优化算法机制,降低争议性内容的推送,优先推荐优质及有益信息;建立畅通的举报渠道和快速处理流程,对违规内容及时作出响应,例如下架、封号等措施,同时警惕被封号者可能变换身份再次违规。
自然,家长与教师亦需承担起责任,一旦发现不良信息便应立即进行举报,并指导孩子正确理解和评价那些经过修改的儿歌和动画作品,确保他们不会被错误的价值观所误导,同时防止低俗作品在校园中蔓延。尤为关键的是,需加强对孩子的网络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的网络信息辨识力,并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唯有如此,才能构筑起最为坚实的“护身符”。因为,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社会环境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