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改革王毅外长提建议,想夺权的印度被挡在门外?

2025-07-30 -

安理会的设立旨在保障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其成员的构成直接影响到全球政治力量的均衡。面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对安理会的改革方向必须进行深思熟虑,这一过程无疑将是漫长且充满挑战的。

印度曾六度申请常任理事国席位,面对这一议题,其显得较为焦虑。近期,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政府间谈判会议上,印度代表提出了一项名为“印度版改革方案”的提议。

(王毅外长会见联大安理会改革政府间谈判机制共同主席)

坎博伊代表印方指出,在最近几年,联合国安理会确实增设了若干非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然而,这些国家并未获得否决权,因此,安理会存在的“不公正”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目前,安理会面临的问题在于,是否应让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权力长期压制其余188个成员国。除此之外,她深信目前五常国家所拥有的否决权,对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产生了消极作用,因此亟需通过改革手段,从根本上消除这一弊端。

简言之,印度所期许的,便是严格审视五常所掌握的权力,要么将其分予更低级别的非常任理事国,要么彻底予以撤销,确保连五常所不具备的权力,其他成员国亦无权拥有,方能体现真正的“公平与正义”。

印度方面的这些表述,颇有那种未能尝到葡萄便说葡萄酸的感觉。然而,关于改革的议题,并非仅由印度一国来决定。会议结束后,安理会改革政府间谈判机制的共同主席迅速抵达北京,就安理会改革问题与中国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印度常驻联合国代表鲁奇拉·坎博伊)

在会晤期间,王毅外长明确指出,我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始终坚定地捍卫联合国的权威地位。同时,我国亦主张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着眼于全体成员国的共同福祉,推动对安理会的改革进程。针对改革议题,我国提出了两项具体建议:一是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二是为中小国家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

而这两个条件,就直接将很多候选国排除在外了。

需知,目前有众多国家积极寻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例如,巴西、德国、印度以及日本曾联合组建“G4”,承诺相互扶持,力争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致力于推动安理会的改革进程。同时,非洲集团也期望在安理会中增设代表非洲的常任理事国席位;除此之外,阿根廷、墨西哥、意大利、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国家也纷纷表达了加入常任理事国的愿望。但总体来看,被视为潜力最大的,还是这个所谓的“G4”。

然而,依据我国提出的建议,在第一点中,“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将德国与日本排除在外;而在第二点中,“中小国家”这一范畴则将印度排除。

(德国和日本也想入常)

那么究竟谁是最佳人选呢?中方心中也早有答案。

近期,塞拉利昂共和国的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共同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声明中明确指出,中国对于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持积极态度,并支持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其实,中方这一观点,是最公平公正的。

联合国进行改革的初衷,旨在提升其代表性和包容性。目前,常任理事国中已包括亚洲、欧洲以及北美国家,但唯独缺少非洲。非洲大陆拥有54个独立国家,总人口超过十亿,这一数字远超其他任何候选国。因此,选派非洲代表加入安理会,将有助于安理会在地理分布上实现平衡与多元化。

再者,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非洲地处东西方交汇之地,其在众多国际问题上均扮演着不可小觑的角色。以当前的红海危机为例,非洲东北部的国家凭借对红海出入通道的控制,获得了重大的战略价值和谈判优势。凭借这一战略优势,非洲能够成为东西方国家之间对话与合作的纽带,促进各国间的交流,防止冲突进一步恶化,并保障航道的通行安全和自由。

最终,由于历史遗留的殖民统治和不公,非洲国家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在国际舞台上常常难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声音。因此,让非洲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不仅是弥补历史不公、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举措,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步骤。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古特雷斯秘书长除了我国之外,也曾提出过相似见解,这一观点显然已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

推动非洲国家成为常任理事国,这不仅是对于公正原则的推崇,更是对多边主义以及全球协作精神的巩固。然而,在印度这边,即便焦急万分,也还需耐心等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